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用手机,特别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央视新闻 2024-05-02

昨日公布的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75分钟。而在@央视新闻发起的8.7万人参与的微调查“你每天看几小时手机”中,这一接触时间更长——近一半人投给了“醒时手机不离手”。

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围绕手机滋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说手机是了不起的科技文明结晶,那我们是否还文明以“文明”了呢分享30条手机使用礼仪,小细节见大文明!




《当代人·手机使用礼仪·手册》

央视新闻《夜读》特别梳理 最新版




01

不随意根据手机款式和品牌去点评他人。




02

未经许可,请勿擅自翻看别人的手机,尤其是个人相册、聊天记录等,哪怕对方与你关系再亲密。




03

当别人给你看的只是手机里的某一张照片时,请不要随意左右滑动翻看更多。




04

为对方(尤其在不熟或不相识的情况下)拍照前,请先征得对方同意。如果要在社交平台发布对方的照片或其他涉及对方私人生活的内容,也应该征得同意后再上传。




05

随时随地拿起手机自拍,并不总是得体的行为,尤其在比较严肃的场合。






06

摘下耳机跟人打招呼,是21世纪的“脱帽礼”。




07

对方专心跟你交谈时,不要只顾玩手机,也请还对方以专心。一边刷手机一边听人说话,即使没有恶意,也可能会给对方留下“不尊重人”和“漠不关心”的印象。


 


08

别人在刷手机时,不要在一旁偷瞄。


 


09

别人在输入支付密码、锁屏密码、登录密码时,应注意视线的礼貌避让。




10

并非急事的话,打电话避开对方睡眠、紧张工作时分,预计对方空闲时再打过去。






11

如果对方未能及时接起电话,不要无休止地拨打下去




12

如果同事暂时不在工位,公务电话响起,可以帮助接听,转达通话内容。但若是同事私人手机来电,最好不要随意接听。




13

与人交谈时,如果突然有来电,向交谈者说明、致歉后再接听,尽量长话短说,不要让交谈者等待过久。




14

通话时,注意把握音量、使用礼貌用语。旁若无人地高声攀谈,无所顾忌地出口成“脏”,是特别拉低好感度的不文明行为。交谈中,可多多使用令人舒服的表达方式,比如把“你声音大点”改为“不好意思,我这里听不清”;把“你还没听懂啊”改为“我讲清楚了吗”。




15

在图书馆、书店、电影院、博物馆、剧院、会议室、自习室,以及有室友休息的宿舍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场合,请把手机调成静音/震动。遇到必须要接听的电话,可以离场或轻声交谈,快速解决,尽可能不影响他人。






16

在公共场合(尤其是乘坐交通工具时)接听电话、听音乐、看剧、玩游戏时,不要大声外放。这样的“分享”是干扰,不是美德。




17

重要事情只说一遍:开车不摆弄手机,摆弄手机不开车。(这里包括常引起车祸的玩手机、打电话、捡手机等行为,不仅违反交规,更直指生死。教训太过惨痛与深刻,我们一次都承受不起。)




18

走路时不要一直低头玩手机,尤其是下楼梯、换乘手扶梯、过马路、处于路况复杂的路段时。这是出于对你和他人的安全考虑。还有,长期低头看手机时,特别伤视力和颈椎,影响个人形象气质。总之,做个“低头族”,真的既拉低“颜值”又容易出事故。




19

手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沉迷手机不能以身作则;家长用手机替代自己照看孩子。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这就是他们不被尊重和爱护的表现。


 


20

未经同意,不要把他人的手机号码/微信名片分享出去






21

发信息时慎用“在吗”当开场白。一句“在吗”,有可能会招人反感哦。因为接收信息的人,会下意识帮你补全对话:在吗?我问你个事/在吗?我想跟你借点钱/在吗?请你帮个忙……所以不少网友开玩笑说:你不说什么事,我怎么决定在不在!




22

回复对方时,最好不要频频使用“哦”“嗯”“好”等单字。因为过多这样的字眼,在很多人看来,略显敷衍,代表话题的终结。




23

与长辈和领导交谈,表情符号、表情包、网络用语最好慎用。比如容易造成误解的表情“”,在父母那里是“微笑”,在你这里却可能是终结话题的“呵呵”(常含无语无奈、嘲讽不屑之意)。




24

开语音、视频聊天前,最好还是先询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




25

若非闲聊,发语音时请直奔主题,不要说过多无用信息,避免发大段语音浪费别人时间。如果是重要的事情,不确定对方收听环境是否适宜,请不要发语音。






26

收到信息,及时回复,也显示了一个人的情商。如果错过或当时忙,请在事后表示歉意。要知道,你的认真回复,之于父母,是放心;之于工作伙伴,是靠谱;之于朋友,是情谊。




27

在发朋友圈或者在朋友圈点赞、留言活跃之前,确认下是否还有未及时回复的消息。




28

不频繁用集赞、投票、转发(尤其是“道德绑架式”)干扰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29

不发没有依据或恶趣味的内容,不煽动他人,不使用侮辱性言语,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30

若有其他本手册未提及的情况,或在你拿不准时,不妨先问自己一句:我这样做,会不会给别人造成困扰或不便?一个人能文明得体地使用手机,说到底,靠的就是,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配图丨视觉中国

内容丨央视新闻整编撰写




今晚的「留言区」

给你敞开了吐槽与手机有关的不文明行为


猜你喜欢

监制丨李浙  编辑丨王若璐

©央视新
能做到一半以上的赞自己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