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文化

秋分:人间好时节,一切都刚好

央视新闻 2023-09-23


秋分

9月23日14时50分,迎来秋分节气!

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秋高气爽,天气不冷不热,不闷不燥,人也可以不慌不忙、不徐不疾。

秋分日这天还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土地在九月迎来了满满的收获,希望你也一样。

今年秋分,还是杭州亚运会开幕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期待运动健儿们的精彩表现!

这个秋分,我们有节气之美、收获之美、运动之美,真好!






秋分·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央视新闻《夜读》X 水墨画家皇小小

特别呈现





秋分·三候



徐立京 徐冬冬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朗读丨敬一丹  配乐丨巫娜 - 秋水悠悠



秋分初候·雷始收声



每年9月23号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直射赤道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者,昼夜均而寒暑平。” 和春分一样,在秋分这一天,昼与夜、寒与暑,都是平分而处于均衡的状态。


对称,均衡,协调,包含着人类追求的真善美的境界,难得而珍贵!

 

对于这样的时刻,我们的祖先是敬畏的。秋分祭月之礼,就是敬畏的表达。而一年之中最美的月亮,最美的月光,也正是在秋分时节出现。秋月澄澈,月光晶莹如水,洒在江河湖海,照着高山平原,给世间万物披上最皎洁的清辉,让“吾心”和“宇宙的心”都在这样的月华中得到了净化。 



但这种对称、均衡、协调的时刻与境界,是可遇不可求的,是转瞬就会变化甚至消失的!古人认为雷代表着阳气,“雷始收声”,体现在外在的气候变化上,是秋意渐浓,气温一天比一天下降,而体现在人们的内心,又会是怎样呢?



秋分二候·蛰虫坯户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以后,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的热量一天天散失而不再得到有力的“补给”,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随之一次次地下降。 


当“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一个重要的物候特征出现了,这就是秋分二候“蛰虫坯户”。 


《礼记》注曰:“坯,益其蛰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jìn)塞之。”意思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于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从初春惊蛰时节在长久的蛰居之后开始爬出洞穴活动,到此时复归洞穴“潜伏”,虫儿们的生活状态经历了一个轮回。




秋分三候·水始涸


迷人的秋色,恐怕唯有“绚烂”二字才可以形容一二。而秋色的绚烂,正是从秋分三候“水始涸”这个时节开始明显呈现。 


早在秋季之初,北方地区的降水就已经大为减少,但南方很多地区仍处于多雨模式,只有到了秋分特别是秋分三候时,南方地区才开始进入少雨的时期,天气变得日趋干燥,水汽蒸发加快,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便处于干涸之中。此时大江南北降雨量普遍减少,此谓秋分三候“水始涸”。 



秋风四起,秋凉加重,秋水始涸,快速推动着秋色的浓度逐日递增。秋天的千色万彩,浓缩在一黄一红之中。 


黄有千姿百态,那高高银杏树如瀑的叶子黄得多么灿烂,那凌霜绽放的菊花黄得多么清雅,那田野里成熟得低下头的稻穗黄得多么饱满…… 


红有千变万化,那枫叶之红,如红雾迷天,如朝霞流丹;那秋果之红,如少女脸上的红晕般媚人,如星光红宝石般亮丽…… 


当时节进入秋分三候“水始涸”,也便进入了仲秋之末,秋之黄、秋之红将逐渐加深,终成层林尽染之势。



丹桂飘香、菊黄蟹肥,在这充满“色香味”的全息式秋景图里,伴着秋风赏菊,来一两老酒品蟹,在月光下循丹桂之香漫步,如此,便是“人间好时节”了!






秋分·草木人间





央视新闻《夜读》X科普博主@一方见地

独家呈现



清朗分明的秋分

到处,都是童话






秋分·絮语





秋天是一个很好的季节。


而秋分,又可算作很好的秋天里最珍贵的一段时节:阳光、温度、秋风,一切都不疾不徐的,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温柔。


拿北京来说吧,最近走在北京的户外,总有一种独属于秋日的舒爽:


风吹过来,扑在身上,不觉燥,不觉凉,像一个妥帖的拥抱似的,很是舒服;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一种令人愉悦的味道,可能来自草木,可能来自土地,可能来自路边的果摊,说不好,只是愉快;有时候,一抬头撞见铺天盖地的晚霞,美得辉煌,美得浓郁,美得让人落泪……



秋天唯一让人遗憾的,也许就是太短了吧,短到就像一个转身,如果不好好珍惜,很容易就会错过。


所以,秋分时节,多出门走走吧,去好好过秋天,去从日常里抽身,看看天色和云影,看看秋水和草木,心间无事,生活如诗。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图/视觉中国





你那里秋天的进度条如何了?
来【留言区】分享!

📮投稿邮箱:yedu_cctv@126.com

制片人 | 王兴栋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 | 杨瑜婷   校对 | 高少卓

©央视新闻
和小编一样喜欢秋天的,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