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医生@你 | 朋友圈问诊很流行 不过这些问题要考虑…

2015-12-31 央视新闻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日前,随着微信的普及,一种新问诊方式日渐流行。一些人生病了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寻求医生“隔空问诊”,这种方式看似方便了不少,但专家提醒,在线问诊尚处监管空白,患者问诊需谨慎。

孩子发高烧 母亲微信群@医生“隔空问诊”

前些天北京空气重度污染,10个月的小宇突然发起高烧,全家跟着着急。因为担心儿童医院人满为患,母亲张女士就在一个名为“儿科健康科普医家人”的微信群里找到了一位儿科医生,把孩子的情况用文字和图片发了进去。

经过几天与群里医生的沟通,最后判断出孩子患的是幼儿急疹。张女士庆幸自己没有往医院瞎跑折腾孩子,她给医生发了一个10元红包。

医生回答问题 家长发红包酬谢

张女士所在的这个微信群里300多成员,孩子出个疹子、拉个肚子,父母就会在群里寻找医生咨询情况。医生解答后,有的家长就会给医生发出几元至十几元不等金额的红包以表谢意。有的医生一天回答十几个家长提出的问题,红包收入也有上百元。

这个微信群不仅设置了管理员,还有群规,比如群里的医生实名制;提倡给医生赞赏红包,金额随意;禁止发表各类广告和链接等,并明确提出“由于未见患者,医生提供的咨询并不代表最终诊治,仅供参考”。

有家长把群内医生建议当作“定心丸”

除了咨询病情,有的家长还将群里医生的意见作为参考,为的是在孩子看病时吃颗“定心丸”。前两天,刘女士5岁的女儿开始发烧咳嗽,她纠结再三,最终选择带孩子去了家门口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带着孩子验血、拍胸片……做了一系列检查之后,医生判断是肺炎,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把刘女士“打发”了。

心存疑虑的刘女士便把医生的诊断、孩子的检查结果都发到群里。群里医生很快给了回复,详细解释了孩子的检验结果,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刘女士认为“有两个医生同时看病,自己至少知道该怎么判断了”。

宠物医生同样“吃香” 小问题直接对症下药

除了给孩子看病的儿科大夫,宠物医生也很“吃香”。一位喜爱动物的人士建立了一个宠物主人和医生交流的微信群几天就发展到了上百人,群里还有八名宠物医生。

不少宠物主人在遇到自家宠物有个“头疼脑热”的问题时都直接在群里发问,很快就会有大夫在线解答,大大省去了带宠物出门的不便。针对一些小问题,大夫往往会直接对症下药,给出解决方案,群里有经验的其他宠物主也会七嘴八舌地在群里支招。而一旦遇到看起来比较严重的问题,医生则会建议带宠物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全科医生APP 问诊5分钟就有回复

微信群虽然可以问诊,但有时候需要等群里的医生空闲时才能得到答复,而一些手机APP问诊软件就更加快捷得多。

在一款互联网医疗APP软件界面上,每位医生都开通有图文咨询、电话咨询、视频咨询、门诊加号和院后指导等功能,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就职医院、职称、擅长的领域、粉丝数、服务人数、用户评价和推荐指数等信息进行选择,不同医生的不同服务种类都明码标价。

经测试,输入问题后5分钟左右就有医生进行详细回复。如果患者对医生的诊疗满意,就可以加关注建立联系。

业内人士:有“医托”在线上忽悠患者去“名医院”就诊

据了解,目前在线问诊的公众号很多,关注后即可问诊,一些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专家问诊”服务,有的需要收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微信公众号里的医生很难考证其真实性,给出的问诊建议有时也只是根据表面症状做出的判断。

据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微博、微信账号实际上就是“医托”,通过咨询将患者“钓”住,然后再介绍到所谓的“名医院”就诊。

专家提醒:线上诊疗水平无人负责 尚存监管空白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业大会上,提及目前新出现的互联网医疗客户端,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王以朋表示,现在的确兴起了一种互联网为主题加上医生的模式,很多互联网公司让医生加入中间,对病人进行线上诊疗。但这种医生的资质和水平没有人负责,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涉及法律法规的内容没有完全界定和做出规范。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李浙

记者/李晶晶 编辑/吕小品

©央视新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