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阎肃逝世 一起送别这位老人
今日凌晨3时07分,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一生创作千余部文艺作品
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5月9日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南军区文工团分队长,空军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歌舞剧团创作员,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
他创作的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1964年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歌剧《江姐》1977年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奖。与人合作的歌剧《忆娘》、京剧《红灯照》197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5年12月,入围“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候选人。他给世人留下1000多部(首)文艺作品,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青年时代的阎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少年时,阎肃每天至少要用6、7个小时的时间去阅读,在众多的书籍中,他尤其爱读诗词歌赋。慢慢地,阎肃也开始尝试写点东西。1950年,他加入了西南青年文工团,初步展露创作才华。1955年,他又被调入空政文工团,专门从事文艺创作。常年读书的积淀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六十年的创作生涯,光是收录到《阎肃歌词歌曲精选》一书中的曲目,就超过了170首,其中很多至今都堪称经典。
如果说“读万卷书”让阎肃的文学修养得到积淀,那么“行万里路”则让他的创作有了情怀和营养。从1955年开始,阎肃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下部队,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即使到了85岁高龄时,他每年至少还要去部队采风一到两次。“我爱下部队,我很多歌、很多作品都是在部队写出来的。除了台湾、西沙、南沙、钓鱼岛我没去过,其他地方我可以很自豪地讲,我都去过。”阎肃这样说道。
崇德修身 坚持艺品与人品统一
阎肃是成就斐然的艺术家,但从不把自己当成名家大腕,始终保持谦逊的品德,发自内心地尊重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阎肃的儿子阎宇说:“但凡爸爸出门,不管遇到什么人,花匠、木工、烧水的、大师傅、小战士,总是主动先向对方微欠上身大声打招呼。”
国家京剧院院长张凯华与阎肃是合作了近30年的“忘年交”。在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创作筹备期间,有一件小事张凯华一直铭记在心:有一天,驻地招待所的服务员提出要与阎肃合影,他说:“不行,不行,改天吧。”但阎肃说的“不行”其实并不是拒绝,只是顾虑当天穿得随便。第二天,他便穿着笔挺的军装招呼服务员合影。
用艺术激励他人
“《北京的桥》《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爱祖国的蓝天》《敢问路在何方》……阎肃创作了太多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歌。”北京人艺的演员冯远征这样评价阎肃,“特别是《红梅赞》,从小我们就读《红岩》,而根据它创作的歌剧《江姐》完成后,阎肃写的一首《红梅赞》,立刻传唱开来,直到今天,这首歌依然让我们为烈士江竹筠的故事和精神而感动。”
阎肃一生耕耘在祖国文艺的百花园中,他的一件件作品,激励了几代人。如他在《亲亲茉莉花》歌词中形容的那样:“将一片芳心一腔爱意送给千万百姓家。”
“创作一部作品,就要穷尽自己的智慧,即使成不了精品,也不要留下遗憾”——这是阎肃对待艺术创作始终如一的态度。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侯振海
编辑/蒋安琪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