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小败局:大学生毕业初期选择创业or打工

2014-09-25 创业家

创哥说

创业初期,绝大部分创业者缺人缺钱缺人脉,能得到良好的资源是每个创业者梦寐以求的事。而本篇的主人公小K大学毕业没多久就遇到“贵人”,为自己提供资金货源,让自己放开手脚大干电商。然而,最终双方以创业的失败而告终。小K虽然做了反思,但实际并未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根本性错误。篇末的点评分析了小K创业的必败的原因。


来源:《创业小败局》


我和我的投资人


我是南方人,个子并不高。在学校时,每次广播体操都会站在第一排,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读的是家乡一所二流大学。由于家里比较穷,从大学开始,我就比其他同学更渴望成功,因此经常帮商家跑跑业务,倒卖生活用品等等,我通过自己的勤奋,积累起了第一笔资金。


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后来的创业投资人。他是上海一家公司的老板,做着家居建材方面的生意,据说身家数亿,年龄40来岁,人们都称他为何总。


有一次,何总带队到我们学校招聘,找不到路,刚好碰到我,我不但帮他指了路,还给了他一张名片,没想到因为这个,他居然记住了我。之后,他又来过几次学校,我比较能喝酒,跟他慢慢建立了不错的关系。


我读大学的时候打工,但绝对没有想过毕业后要创业,只是想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毕业后,我去了某家电商公司做销售,做了一年多,觉得没太大意思,开始想自己做,但没有明确的方向。


何总的计划


这时,何总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想成立一家新公司做电商,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他觉得我比较懂互联网。老实说,那个时候我真的以为自己懂互联网。因为我每天都会在网上看大量科技博客的文章,等到真做的时候完全是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


我给何总写了一份计划书,大概30多页,反复修改了几遍,才发给了他。当时我没太在意,没想到过了十几天,何总打来电话,让我去上海一趟,说有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想跟我合作,还说已经让秘书帮我订好了机票。当时我挺犹豫的,毕竟我的销售工作比较稳定,没打算辞职,但也想去上海看看。去了上海后,我就不犹豫了。因为在这之前,我没有去过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内心里还是渴望在这样的大城市打拼。


见到何总之后,了解到了一些情况。何总有个亲戚,在浙江一带有一个服装厂,但是销量并不太好,积压了一大批货物。找到何总,我问何总有没有接盘的想法。何总一看网上的韩都衣舍卖得非常火,觉得电商大有可为。实际上他自己根本不懂电商。他到现在甚至连邮件也不会发,也不使用QQ,谈生意基本在酒桌上。他希望他来投资,找一个懂互联网的年轻人来做,他认为我是他见过的年轻人中最懂互联网的。


何总开出了比较优厚的条件:我到上海,他提供住房,同时每月给我1.5万元的固定月薪,另外再加新成立的公司10%的股份,以后每年我有资格以约定的价格买入百分之五的股份。他个人还愿意拿出一定的股份,预留给未来的团队。我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当时,我没有考虑公司控制权、股权这些问题,只是觉得条件优厚,自己又年轻,输得起。


我们的网站


我跟何总约法三章,公司由我自己决策,他不能横加干涉。何总答应会投入200万元用于公司运营。当我拿到公司营业执照的时候,内心开始幻想自己有一天能站在资本市场敲钟。


我们开始一个个问题地解决。首先是选择办公地点的问题。我跟何总还处于蜜月期,当我主张把办公室放在市区的时候,他连价格也没问,直接同意了。何总在上海人脉广,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既便宜又不错的写字楼。我是农村的孩子,节约是第一原则,于是买了一些二手电脑和办公桌就开始办公了。那段时间,公司其实就我一个人,没钱的时候就跟何总要,从来没有想过记录一下那段时间到底花费了多少钱。


接着是招人问题。我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认为可以招一些新人,然后手把手把这些新人带出来,另外潜意识里我也不希望招聘有经验的人。最后,我总计招聘了四个和我一样没有经验的年轻人:行政1个,运营2个,技术1个,基本都是大学毕业生。我还是觉得不放心,又找来自己的大学同学,这样公司一共有6个人。


何总也按照约定,给我们打来了一个月的工资和基本运营费用20万元,并一再跟我保证,很快会把剩下的200万元全部打过来。我们几个年轻人冲劲十足,准备大干一场。当时我们的确毫无经验,以为只要搭建一个网站,做好SEO,有流量,做好所谓的用户体验,生意自然就会来了。


接下来我们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首先是卖什么产品的问题。何总已经有一批服装在手上,他跟我说这批货物将是我们的第一批产品。我们其实没有太多选择,只能直接进入服装电商。这完全违背了市场营销从用户需求出发的基本原则。


接下来是怎么卖的问题。我的大学同学说,可以先在淘宝上开一个店,但我觉得有何总做后盾,单纯只是一个淘宝店没有什么意义,一定要做自己的商城。我决定去浙江的服装厂看看货源。那时,我带着我同学去考察服装厂,第一次有了自己是老板的感觉。


其实那次考察,完全是走马观花,我只是简单地看了看服装质量,又听那个老板鼓吹了一下,脑袋一热,回来就跟何总夸下海口:1年内要做到200万元销售额,把投资赚回来,何总听了也很高兴。


我把账上的钱全部投入到网站开发中。因为我不懂网站开发,因此网站的开发工作完全依靠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其实也不知道我们的网站到底应该怎么做,唯一的办法就是抄别人的。我们到处去找别的电商商城模板,然后按最小的成本拷贝了一个模板,网站总算能用了。那时,距离拿到公司营业执照差不多已经过了一个月。在网站开发那段时间,事先招聘的几个员工每天除了看看报纸、喝喝茶,就没多少事。


冲突和迷茫


网站最终上线了,我觉得还勉强过得去。这时,我跟何总产生了分歧。何总认为网站首页应该是黑色作为主基色,这样才显得大气;而我认为应该是粉色,这样更符合年轻人的品位。在这个问题上,我毫不妥协,丝毫不给何总留面子。我觉得他虽然年龄比我大,但我更懂互联网。最后何总妥协了,同意按照我的方案来做,但走之前跟我说,一定要想办法卖出产品赚钱。


第一次冲突之后,我有很多天没跟何总交流。网站上线后,我又忙着做推广宣传。我把产品图片传到网站上,接下来我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写软文,让他们去各个论坛发,到各大QQ群去宣传。我也问过百度关键字竞价等推广方式,但那些费用绝不是我们这种小公司所能承受的。做了大量宣传推广后,我希望能卖一些衣服出去,但我失败了,网站上线后,除了我认识的朋友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访问。


慢慢地,我内心开始慌了。衣服一件也没卖出去,何总迟迟没有将之前承诺的款项打到公司来,公司的6个人却还需要发工资。我决定发挥自己线下销售的能力。除了留一个人待在公司负责日常事务外,我带着其他人全部出去推销衣服,我们把衣服放在各个服装小店免费代销,或是跟淘宝店主联系,让他们代销。我做过销售,也比较擅长渠道合作,很快打开了一点局面,衣服慢慢有了一些销量,有了很少的收入。


但就在公司业务开始有些起色的时候,我和何总有了第二次冲突。他认为我这种做法违背了他当初的想法。他认为公司必须做电商,否则就不再投资。我在这个公司实际上毫无话语权,不得不妥协。这次争吵之后,他派了一个财务过来,规定超过5000元的支出都要财务签字,然后再次告诉我必须要完成销售任务。


我重新将重心放到电商网站上,每天和我同学商量着如何做。大家像热锅上的蚂蚁,面对着仓库里堆积的衣服,毫无办法。


在蹉跎、迷茫、无助中,我们又度过了两个月。这是我人生中最有挫败感的一段时间。


我想找电商行业里的人交流一下,却找不到,因为我根本没有电商圈的资源。我也想过入驻天猫和京东商城,但当我找过去的时候,对方要求是正品且有品牌,而我们售卖的衣服连个正规的品牌都没有。其实我根本不懂电商运营,曾建议何总招聘一个熟悉天猫的运营总监来协助我,最终落空。半年后,我们几乎毫无建树,公司不得不关门大吉,我也跟何总解约,离开了上海这个伤心之地。


我的反思


之后的半个月,我每天都在思考我到底输在哪些地方。


1.性格自大,不会虚心、系统地学习。


由于自己读大学时曾经是所谓的校园牛人,所以对自己的能力极度自信,在没有了解产业环境的情况下,贸然以为自己懂电商行业。其实,在大学时代,我只是看了一些华丽的东西,没有系统地扎在某个领域深入研究,眼高手低,结果只有黯然收场。


2.缺乏电商经验,毫无规划。


我一开始应该先了解电商行业,尤其是要学习小电商创业者的经验。但我托大了,一开始就做了一个所谓的商城,其实我应该先从淘宝店做起。我好大喜功的毛病不仅耗费掉了大量资金,更重要的是使投资人逐渐失去了对我的信任和信心。刚开始其实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让投资人信任自己。另外,我应该先把业务做起来了再招聘,而不是业务还没开张人就招来五六个。


3.不擅长与投资人沟通。


我后来看电视剧《袁崇焕》,明白了自己跟何总之间的问题在哪了:盲目托大,跟老板许下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传统行业的老板和真正的VC不一样,他们更希望快速看到成果。


4.忽视了生存第一。


创业一开始应该什么赚钱做什么,活下来最重要。不懂的时候,我应该找一个做得好的公司,模仿再创新,而不是开始就想着定位、创新这些大道理。


5.找了不靠谱的合伙人和团队。


在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和一个自己不了解的投资人一起创业,另外我找来的搭档其实什么也不懂,这很致命。

点评:


创业不等同于“从零开始”,除了资金之外,仍然需要大量的积累、对行业的熟悉、商业规则的了解、产业链上下游的认知、客户需求的把握以及自身提供价值的定位,这些都是创业之前必须做的功课。从小K的经历来看,表层失败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在完全陌生的行业里创业。


K被动地进入服装电商,但既对电子商务发展规律不了解,也对服装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营销模式不熟悉。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往往意味着要先交一大笔学费。如果小K在创业之前,先到服装类电商企业工作或实习一段时间,熟悉了服装类电商的营运模式并掌握关键成功领域经验后,再创业应有更大的机会。


2.缺乏理性的创业路线。


K没有考虑创业初期最容易出效果且风险相对可控的平台网店策略,而是托大地选择直接开设自己的商城。在无流量基础、无转换经验、无品牌影响并且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开设独立B2C商城除了烧钱以外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而事实证明,即便是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传统大型企业,直接选择开设B2C商城也是失败的结果居多。如果小K在开始的时候,能够控制自己贪大求快的欲望,谨慎地在电商平台上开设普通店铺,慢慢地积累经验、流量以及客户口碑,也许还有成功的机会。


3.缺乏和投资人的有效沟通。


从案例的发展过程来看,投资人并非不靠谱。相反,除了缺乏电商经验之外,投资人对应新业务运营以及风险控制有着较深的理解。小K的问题在于,没有与投资人在发展路线、运营方式、资源投入以及早期目标上进行有效沟通,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导致在业务开展不利时出现较大分歧,进而为创业失败埋下伏笔。


深入来讲,这是一个典型的以产品开发为导向,最终走向失败的案例。一个公司的成功首先要以客户开发为核心。当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客户在哪里、客户需求是什么时,根本谈不上往后怎么走。


当投资人决定要做电商的时候,这只是产生了一个粗浅的新的销售渠道的想法而已。它离用户和需求都还有很远的距离,更谈不上商业计划了。


相信小K自己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意识到他自身的问题。他自身的问题不在于他多么没有经验,也不在于他的团队多么弱,更不在于他的自大性格和沟通能力,而在于他对客户发展方式的无视即使是如今发展和需求依然迅猛的豪车市场都不能无视这个真理,就像在国内豪车市场处于垄断地位的宝马为了应对消费者年轻化,都不得不改走运动化年轻化路线;就像进口克莱斯勒300C 3.0L针对新一代注重自我表达和品质的创富精英,走的是“不趋同自潮流”的个性化、品质化道路。所以,即使你参考一个“对标选手”,做出了自己的产品,你也不会理解核心是什么;因为你的产品没有“灵魂”;即使你的团队经验丰富,在客户需求上大家也都需要抱有最虔诚的敬畏感;即使你的沟通说服能力和销售能力超强,在洞察客户在网站或产品使用时的任何一个心理变化面前都不值一提。



由徐小平、何伯权等六位经验丰富的业界大佬,从《创业家》五年来跟踪的数千个创业案例中,精心挑选编辑而成的《创业小败局》一书于913日发售以来,销量节节攀高,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稳稳占据三网(当当、京东、亚马逊)管理类新书热卖榜TOP5


书中辑选了5大类21个最具代表性的失败案例,每个案例都代表了一种最常见的失败规律,也基本上覆盖了当下中国创业浪潮中,最容易遭遇的创业陷阱。有时候创业者的选择和行为,必然会导致失败,但当事人却因为缺乏经验而没有察觉。失败是有规律的。让别人的失败,成为你的成功之母!


点击“阅读原文”抢购《创业家》5年精华案例集——《创业小败局》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