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撬动中美关系的启动键:一个没有李光耀的新加坡

2015-03-19 iWeekly iWeekly周末画报

9年前,李光耀领导的执政党在新加坡议会选举中赢得84个席位中的82个。当时,这位“新加坡国父”说:“请不要认为你可以试图改变政府。年轻人并不明白这一点。”

转瞬至今天,在这个高科技城市国家里,一切已是今非昔比。因为这个时代,人们将要面临没有李光耀的新加坡。


新加坡焦虑没有“国父”的未来

2月初,这位91岁的资深政治家因肺炎住院治疗,且必须依赖呼吸机。现任总理李显龙,即其长子,于周二发表声明称李光耀因感染病情进一步恶化。周三又发布病情持续恶化的消息,已送进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尽管李光耀在此之前已有过生病住院的情况但最后都健康出院,可这次看来却较为严重。在新加坡将要迎来独立50周年之际,这也可能预示着另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自1959年担任这座东南亚岛国的首任总理以来,李光耀见证着它摆脱英国与马来西亚的统治,走向独立。他用极富远见与果敢的政治经济手段将新加坡从一个第三世界的殖民贸易站变成备受瞩目的多元文化商业中心。


促进商业,放宽限制,降低税收,体恤公民,这一切措施才使得迅速崛起成为现实。但这背后的代价却是牺牲公民自由,对媒体的严厉监管,以及绝对禁止政治异议等等。尽管他长达30年的总理生涯在1990年便已告一段落,但他仍然担任顾问一职直到四年前才卸任。其长子于2004年成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也于此继续发挥着他的影响力,其人民行动党也仍然在议会中拥有压倒性的地位。


东南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欧内斯特•鲍尔(Ernest Z. Bower)说道:“就像所有塑造东南亚后殖民时期的伟人一样,李光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在这里。”他也指出新加坡正在寻找改变与革新,但对于这一切,这个国家仍然存有极大的恐惧和焦虑。现任总理李显龙也声称新加坡正面临着关键的转折点。


为什么新加坡人对他既尊重又鄙视?

虽然老人们仍对变革前的生活记忆犹新,也乐意接受各种规章条例的束缚,但当代20、30多岁年轻人的态度却截然相反。50多岁的当地人Abdul Kadir bin Ibrahim在阿拉伯街区经营一家服装店,他表示:“前几代人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能受到资助,对李总理也非常满意。但年轻一代中,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因为家境尚可他们也不需要努力奋斗求生存,他们与外面的世界接触更多,所以一定程度的改变还是不可避免的。”


当地记者卡尔顿•塔恩(Carlton Tan),便属于新加坡年青一代,他称李光耀为“和蔼的独裁者”,对前总理可能的离世也有着非常复杂的情绪。他在最近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我们对他,既爱又恨,既尊重又鄙视,既珍惜又厌恶。我们感谢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但我们疑惑是否真的有必要牺牲自由。我们感谢他带给我们的稳定和安全,但我们疑惑是否可以不用强有力的民间团体来维护。当下,新加坡人可以在尊重他们开国元勋的同时,质问尖锐的问题,做出艰难的抉择,同时试图想象一个不一样的新加坡。”也许一个新的新加坡正在拉开帷幕。在2011年大选中,执政党失去了87个议会席位中的6个席位,此结果被认为是变革的预兆。而反对党却预计在明年举行的选举中会赢得更多的席位。

随着经济收入差距的扩大,政治变革正在加速。亿万富翁的数量持续上升,可四分之一的人口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且越来越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移民也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外国人口占新加坡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许多外来人口都从事于本地人不愿做的建设和家居用品行业,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他们也从事着许多当地人梦寐以求的工作。看到同样备受瞩目的商业城市香港,政府似乎也正在倾向于为民间团体创造更多自由的空间。


李光耀的安危,如何影响中美关系?


不仅如此,李光耀的离世对美国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尽管新加坡并非其盟国,但华盛顿几十年来都通过李光耀在亚洲发声。“自尼克松以来,每个总统都很重视他的建议,因为他是全球最重要的中国观察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格雷厄姆•埃里森(Graham Allison)表示,他也是撰写李光耀的书籍《大师——对中国、美国与世界的洞见》的作者之一。埃里森甚至非常直接地称赞,“他是一个能理解中国国家与领导人还有其内部政策的人。没有人可以扮演这一角色——帮助中国领导人真正了解美国,也帮助美国领导人真正了解中国。”

但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政府减少了华盛顿对新加坡政府的依赖。以前李光耀几乎每年都会访问白宫,但李显龙任总理以来,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却只有过一次访问。这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美国与其它亚洲国家逐渐改进的关系与对中国更多的情报来源。但埃里森认为,美国与新加坡逐渐疏远并不一定是明智之举。因为不断崛起的中国对美国的“修昔底德挑战”仍是愈加剧烈。(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和政治现实主义者,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权力,不是正义。“修昔底德挑战”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对于这样的挑战,埃里森也表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像李光耀这样的人,因为其有着建造非常成功的城市国家的经验,他可以更加中立客观地看中国或者美国,是一位甚为明智的顾问。”


编译:徐景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iChina媒体工作室


▽下面这些也可点击▽

伊斯坦布尔,最接近彩虹之地

为什么李光耀的生死让那么多人关心?

Apple Watch这东西,大家都讨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