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导演纳塔莉·波特曼:用复古时尚征服圣地家乡

2015-05-22 徐小喵Chuyu iWeekly周末画报
第68届戛纳电影节正如火如荼。让我们将视线从角逐激烈的竞赛作品暂离开来。在特别放映单元,Natalie Portman的导演身份令这部《爱与黑暗的故事》更加令人瞩目。生于耶路撒冷的Natalie将她的导演处女作谱写成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剧中那配合着圣城背景的冷色调戏服完全还原了上世纪40年代的耶路撒冷。


Natalie Portman的故土情结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这句话出自犹太经典《塔木德》。一语道出圣城在犹太文明中无可撼动的神圣地位。她承载着纷繁复杂的宗教历史,交叉纵横的战争痕迹,像一个踽踽独行的沉默老人,绽放着令人动容的沧桑之美。作为耶路撒冷的女儿,Natalie Portman似乎对自己心中的天使之城有着别样的见解。这一次,她首执导筒,在处女作《爱与黑暗的故事》中,将大背景下小家庭的爱恨变迁,和40年代中东知识女性觉醒的独立意识,用两个小时的胶片语言浓缩提炼。在现有的剧照里,我们能看见Natalie Portman所饰演的母亲法尼亚,精心地化着妆,一件墨绿色的羊绒大衣或者一件束腰的裙装,端庄恬静,充满诗人气质。考究的戏服设置打开了观者的视线,想一斑窥豹,探出遥远年代的真实面目。

▲《爱与黑暗的故事》海报

《爱与黑暗的故事》是以色列国宝级作家阿摩司•奥兹最为人称著的作品。故事背景发生在1940年代末期的耶路撒冷。通过作者童年的视角写出了相爱的年轻父母因家国变故和内心挣扎逐渐走向分崩离析的无助,同时也展现了以色列建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言语平实却于细节处跌宕流转,将宗教争端和旷日悲怆的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家族变迁描写得精当又动人。Natalie着迷于这样一部仿佛在描绘自己血液相通的历史挽歌。“我能懂奥兹想表达的东西。我拿着这本希伯来语大部头,内心深处的东西被唤醒了。她不吵不闹,却让人想流泪。”怀着这样的尊崇与感动,她开始试着自己对原著进行剧本改动,将故事梗概重新梳理组合——你要知道,Natalie此次的身兼数职,包括了编剧、导演、演员。已为人母的她,似乎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了。阿摩司•奥兹曾把以色列比作他眼中一位逐渐成熟的少女。而如今,Natalie Portman这位勇敢的犹太姑娘,为耶路撒冷的昔日荣光镀上了金色的坚实盔甲,成熟勇敢,坚强独立。

▲《爱与黑暗的故事》剧照

回溯历史 打开40年代衣橱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影片复古的年代感,Natalie为这部处女作请来以色列著名影片《Footnote》美术指导,曾获2011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的耶路撒冷人Arad Sawat操刀设计戏服。电影中的母亲形象是独立的,是自觉的。她对自己的新生活抱有无限憧憬,像无数走过战争的40年代女性一样,坚韧渴望独立。这种美丽来源于自身,但却需要通过具有时代气质的着装风格来尽情放大。女人们禁锢多时的美感诉求霎时间被松绑,她们需要用自己的眼光来甄选“穿得舒服又时髦”的衣服,以走在精神思潮和社会进步的前列。即使在当时的耶路撒冷,那是大胆的,且仍是少数人的选择。这样先锋的时尚意识在战后百废待兴的萎靡状态中逐渐突显,并成为40年代风格的主流,以势如破竹之势打开了女人的衣橱。

▲40年代风格插画

战争书写了历史进程,也改变了传统时装业发展的脚步,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女人对美和希望的执着与爱。片中Natalie Portman饰演的法尼亚,时常穿着件墨绿色的修身套装摇弋生姿,套装的束腰大群摆设计不免让人回想起40年代末震惊世界的“New Look”(新风貌)。1946年,被Christian Dior称为“这一代最具天赋的能者”Charles James发明了1830斜肩式剪裁,为前者“New Look”的出现奠定了基础。“New Look”的诞生并非是偶然,在这一年,Christian Dior挖走了来自Lucien Lelong、Jean Patou以及Edward Molyneux时装屋的成员,在蒙田大道(Avenue Montaigne)30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继而在第二年的2月, “New Look”套装横空出世。与二战时期因为物资缺乏制成的简洁套装相比,新风貌套装需用掉20米左右的面料,堪称极尽奢华,它使用了大量的布料来打造肩线柔和,袖形纤瘦的廓形,腰部则以束腰为设计,强调穿着者的细腰、突出胸部曲线的对比。女性穿着者通常会用圆形宽檐帽、长手套以及细高跟与之相匹配,塑造出极其优雅的淑女气质。

▲迪奥先生与New Look

实际上New Look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有能力去承担购买的,但因为新风貌的诞生令这类束腰大群摆的设计在此阶段成为了时代的宠儿,它倡导简洁的剪裁、紧致贴身的结构,掀起了当年时尚界的潮流。同时这一服装设计的趋势也直接影响到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时装风格,原先流行的帐篷式的外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系带的紧身大衣或者是拥有小巧双肩设计的修身大衣。在紧身、突出身体线条的时装趋势下,女人们在选择穿着上也尽量地偏向了那些小巧修身的款式。而片中Natalie Portman所处的年代正是各类新风尚趋势兴起之时,哪怕是远在中东的以色列也受到其影响,她所穿着的以厚羊毛呢为材料的束腰构架套装,正是这股新风潮的产物。

▲《爱与黑暗的故事》剧照

▲40年代的New Look套装街拍

电影里Natalie Portman穿着另一件浅灰色修身腰带连衣裙则有着40年代末浓浓的美式廓形。因为Christian Dior设计的新风貌掀起了全球的时尚狂潮,使这一阶段的时装设计趋势都基于修身的主题之上。其中40年代著名的美国时装设计师Claire McCardell和Tom Brigance是能将这股趋势拆解后融入美式文化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欧洲时尚行业受到打击,女性无法负担、也无法购买到繁琐的时装,这时美国设计师们别出心裁、大胆地尝试了“立即可穿”的休闲时装模式,他们喜欢用如腰带之类的配饰去对基础款的时装进行改造。这些时装都拥有着独特的美式廓形:将最基本的时装款式作为雏形,并以配件来点亮整件服装的重心。

▲《爱与黑暗的故事》剧照

“Tom Brigance所设计的套装是连同配饰都有着能够激发个性的独特美式廓形。” 他的雇主 Lord & Taylor曾在《 国际先驱导报 》(HeraldTribune)上对他做出如此的评价。Claire McCardell和Tom Brigance两人都擅长用领带或者腰带用来塑造腰部的结构造型,并创造独有的廓形,窄瘦的线条往往会和略向外蓬松的半裙相匹配,通过一条突出的腰带而将上下结构分离。而Tom Brigance更重视时装的实用性,他根据新风貌套装整体结构的实用基础上进行改良,在裙子和peplum饰边上增加了口袋设计,并使这个设计更加广为传播。

▲40年代的古典裙装

颜色的选择上,战争时期的人们更偏向于黑色和中性色彩,一方面是因为节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配给的问题。但在战后,人们渴望回到战前的繁华盛况,于是有了更多的色彩被融入到了时装的色彩设计。如电影剧照里Natalie Portman的穿着颜色并不局限于黑灰色系,墨绿、水蓝都是她所选择的颜色之一。故事剧情中她为以色列的独立而登高呐喊,并对未来充满希冀,在服装上多种色彩的选择也如实地反映了她的内心感受。

Natalie Portman的戏中人生

七年前,Natalie Portman在奥兹的公寓见到了作家和他的妻子。只一杯茶的工夫,她便获得了首肯,由她亲自将原著改编为剧本形式。所以,除了《纽约我爱你》中的短片执导经历,《爱与黑暗的故事》则是Natalie真正意义上的编剧、导演处女座。“剧情之外,更吸引我的是作品的语言。阿摩司•奥兹对于语言的执念,和他将希伯来语这一古老文化派系以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演绎,使我觉得有责任把濒临匿迹的文化呈现在人们面前。”

▲《爱与黑暗的故事》剧照

Natalie Portman 13岁时以《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女主角出道。片中被杀害家人的邻家少女马蒂尔达强忍眼泪敲开了里昂的房门,她穿着少女气息的条纹衫、紧身的短裤,配以一双小皮靴,单纯如寻常叛逆的小女孩。在她与里昂的之间产生了似父女又似恋人的复杂情愫,可爱的小萝莉穿起了成年女子的胸衣和内裤,百般妩媚地在里昂面前扭动着尚未成熟的身体。少女的心思婉转地就像是那一层朦胧的纱窗,情绪的波动以服装的替换预示着从懵懂的情愫转向了成年人般的恋爱心态,正如马蒂尔达在片中的告白:“里昂,我好像爱上了你。”

▲《这个杀手不太冷》剧照

Natalie Portman凭借电影《黑天鹅》获得第83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她饰演的芭蕾舞者Nina必须在舞台上同时演绎出白天鹅的无辜和优雅,也需要掌控黑天鹅的诡诈与妖冶。刚出场时,她戴着如同白天鹅羽翼般的白色围巾,柔软的材质呈现出雏鸟的纯洁和可爱。拘谨的气质,如同一只毫无抵抗力的白天鹅,又轻又脆弱。随着剧情的展开,Nina频频出现幻觉,她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穿着邪恶又性感的黑色皮靴、挑逗的黑色背心,冶艳至极。她也不再选择白色的练舞上衣,转而将灰色系作为了自己的服装主色,如同失去了纯洁,以缓慢的速度滑向了黑暗。这一系列服装上颜色的转变除了暗示Nina在芭蕾舞台上渐渐学会了如何掌控“黑天鹅”的角色,也不经意地向观影者传递了她的内心也在向精神异变的道路上越发走远。时装从前后色系的反差,用来凸显电影中人物角色的转换,或是性格的变化,以此推动了电影故事的情节。

▲《黑天鹅》剧照

电影的乐趣在于探究故事的完整性,时装的乐趣在于将它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见证者,两者在社会逻辑的表现中都拥有着相同的基因。如同此片,身处战乱动荡的新时期女性坚定地用“打扮自己”的独立诉求获得切实的喜悦,用以取代对战争和强权的恐惧。这不是傲娇任性,追求无时不完美的固执,而是对生活拥有信心和期冀的独立宣言。无论在40年代末的耶路撒冷,还是如今仍身居蛮荒之地的女性,都有资格身着美好的衣装,拥抱更坚定而果敢的灵魂。而之于Natalie Portman,当结束了最后一帧的拍摄,也完成了她对神圣故土的追思与致敬。

撰文:徐小喵、Chuy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