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们说,《煎饼侠》凭什么破10亿?

2015-08-03 长岛无雪 iWeekly周末画报

那是一个夏天……高温迟到了两星期,股市“恶意做空”力量猖獗。大银幕上先后来过道士、猴子和妖怪,各自掳走数亿票房。还有一个“屌丝”,以为抓住了一个煎饼,就是抓住了英雄的徽章……

他成功了?

在个人和世界的不兼容问题上,中国式的侠主要面对世界的分裂——出世还是入世,庙堂还是江湖?因此武侠片往往以放马远去结尾。美国式的侠主要面对身份的分裂——当个记者还是当个救世主?因此超级英雄电影结尾一般要来一番自我拷问:我是谁?

《煎饼侠》虽以一项历史悠久的中国街头小吃为名号,走的倒是美国式路线。恶搞超人、蝙蝠侠等一批老牌的“Man”,是近几年屡试不爽的套路。英雄们有了越来越真实的日常苦恼,变得越来越“屌丝”:这是越来越累的生活现实改变了审美口味。另一方面,凡人也敢于做越来越大的英雄梦:网络时代一夜成名似乎近在咫尺。

大鹏老师就是靠搜狐网剧《屌丝男士》一夜成名。这就是《煎饼侠》的起点。这话两层意思:其一,只有在《屌丝男士》大红大紫的情况下,才可能从小屏幕跳到大屏幕整一个《煎饼侠》。其二,《煎饼侠》本身把这段现实溶进剧情,玩了把虚虚实实的戏中戏。这个聪明的花招,利于观众快速直接地进入情节,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煎饼侠》宣传口号是“拯救不开心”,目前票房已破十亿。很多看过的人都说:真能让人笑,还能让人哭。这种哭,不是不开心,是一种更高级的宣泄。笑中带泪,是喜剧的最高境界想,而眼泪汪汪比欢笑更让人记忆犹新——想想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周星驰的《喜剧之王》、蒂姆•波顿的《艾德•伍德》,我们的第一反应,或许是其中的悲伤桥段。

《煎饼侠》不同于《屌丝男士》也在这里,它少了猥琐,而多了猥琐背后的无奈。比如大鹏老师主持葬礼后一杯酒一万的拼命,醒来第一句话是“开机。”比如跟踪偷拍大鹏老师一年的狗仔,在大鹏老师粗大事的一晚没到位,遭到解职。比如不想再演死尸“想演个活人”的北影群头,比如背了一夜台词临场被替换走的老头……连柳岩在高楼顶上,对着北京的万家灯火抱怨:“他们总是说我借胸上位”,竟也真给人以一丝悲愤之感。

这些现实的部分触动观众泪点,毕竟大家都是吃煎饼的命,懂。而笑点自然应该落在“侠”上面做文章。煎饼侠没有超能力,也没有像样的装备,招牌武器是朝人丢鸡蛋、喷甜辣酱,万一碰上个“我是河南人”的岳云鹏,还难免脸被打成猪头。片中最好笑的一幕是“东北F4”登场到被逼自封“小品侠”、“二侠”、“龟侠”再加“麻辣小龙侠”。所有的侠,都是自封的失败者。

电影的张力建立在“屌丝”和“英雄”的两极对立和转化之中,如果“煎饼”和“侠”都是失败者的话,“煎饼侠”就失去了动能。一般的套路,必须是弄假成真,比如本片中超市抢劫一场戏。但《煎饼侠》本身的戏中戏结构,注定了其细节出彩,整体不成立的命运。

在主角大鹏身上,英雄梦只是“扮演英雄”的电影梦,屌丝身份只是《屌丝男士》里的一个人物,剧外的他连备胎都是女神级的柳岩!(那个要命的一千万债务始于郭采洁终于一泡狗屎,只是一个麦格芬,不触及剧作筋骨。)所以英雄不是真英雄,屌丝也不是真屌丝,只不过是一部戏和另一部戏的区别而已,大鹏老师实在没必要悲壮地宣布“可是,我不想再当屌丝了。”(《屌丝男士》第五季不拍了?)

更何况,煎饼侠不过就是个屌丝,他从来负责搞笑,不负责正义,口口声声“和谐社会最重要”,却行打家劫舍坑蒙拐骗之实(不敢想是不是要影射什么),而黑社会老大倒是个县剧团的票友,最后更索性成了卤煮侠,令人感叹,中国毕竟没有黑社会。

煎饼侠屡败屡战,结尾熬来一场正经动作戏,却是全片最无趣处。陈浩南四人加尚格云顿,只能赚个热闹。但这场戏又少不了,因为必须有梦想成真的宣泄,才能打成剧作结构和情感的完整。

煎饼侠的梦想成真既悲伤又取巧:英雄梦只能借电影完成,而那甚至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关于拍摄这部电影种种过程的电影”。

这么一看,原来《煎饼侠》不外《甲方乙方》、《私人定制》一类的事,城里的老师会玩,好梦一日游,过把瘾就走。当然电影本有圆梦的功能,大鹏老师下了功夫,让我们哭哭笑笑一场,也算值回票价。毕竟,生活不能只有作为煎饼的煎饼吧。苏格拉底就说:煎饼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煎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