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买到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

2015-10-08 iWeekly iWeekly周末画报

北京时间今天19点,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刚刚公布,白俄罗斯记者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摘得桂冠,官方颁奖词表示“为了她多变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丰碑。”




为什么是她?


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出生于1948年,她是白俄罗斯记者兼散文作家,她的笔记录了白俄罗斯的“悲伤记忆”。亚历塞维奇曾说,她的作品是让采访者自己说话,真实的人还有他们的生活才是她每部作品中的主角。也正是这些来自普通人的声音,让读者有机会更靠近历史的真相。


当然亚历塞维奇的作品绝不是人物和历史的简单堆砌。亚历塞维奇说,她所写的历史,是人类情感的历史。人们如何思考、理解和铭记事实,又是如何相信或者误解现实的,当然还有亲历者对于过去的恐惧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一切绝非想象能够完成的,只有真正经历过灾难,才会有最真实的情感。

每本书背后,亚历塞维奇都会花费3到4年的时间与几百人交流,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挖掘他们内心的感情。“我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事情本身,真正让我着迷的是在每件事中人们都经历了什么,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那些特定的时代给那些特定的人留下了怎样的标记。”


“有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过去感到愧疚,我们拒绝相信有些事情真实的发生过,或许艺术并不都是真实的,但在我的故事里,谎言绝无立足之地。” 亚历塞维奇认为,读者往往被艺术作品误解,因此她执着于还原历史的真相,尽管这种坚持有时会给她带来不小的麻烦。2000年,遭受卢卡申科政权迫害的亚历塞维奇离开白俄罗斯,先后居住在巴黎、哥德堡、明斯克,2011年回到白俄罗斯明斯克。



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作品一览

《战争没有女性面孔》(War’s Unwomanly Face)

这本书是一场自白,一份文件,一种纪录。超过200名女性讲述了他们在1941年如何脱下红装,走上战场,迎接20世纪最可怕的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残酷的战场上,女性不仅充当这照顾伤者的角色,她们一样冲锋陷阵,保卫自己的家园。这本书被称为是对那场毫无人性的战争最真实的写照。这也是亚历塞维奇的第一部作品。

点击直达购买链接


《孩子们》(Zinky Boys)

该书纪录了1979年到1989年阿富汗战争期间,阿富汗孩子们的真实生活。孩子们的学校生活,他们爱的音乐,还有因为战争变成地狱一般生活,以及他们最终如何被迫走上战场。书中最感人的部分,无非是对一位期待着自己儿子能活着从战场回家的母亲的描写。

点击直达购买链接


《切尔诺贝利之声》(Voices from Chernobyl)


这是第一本记录切尔诺贝利这场悲剧的作品。作者用真实的笔触描述了这段真实而沉重的历史,记录了亲历者灾难般的生活:无辜的民众成为灾难的牺牲品,妻子面对着奄奄一息的丈夫、年轻的士兵们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被送到核心地区收拾满地狼藉。这场灾难考验的不仅是前苏联人民的身体,更是他们的灵魂。

点击直达购买链接


《绝望的爱国主义》(The Patriotism of Despair)

《绝望的爱国主义》是对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生活、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的一份真实写照。无论是对于这个国家,还是对于民众,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场巨变,从经济模式到生活方式,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镇痛的过程。作者通过对普通民众生活的记录,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人们内心的迷茫。

点击直达购买链接


《爱在俄罗斯》(Love a la Russe)

爱有很多种形式,有时候你可能没有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它的存在。该书收集了包括亚历塞维奇在内的多为俄罗斯作家笔下的浪漫爱情故事。如果你想了解俄罗斯人眼中的爱情,那这本书会是你最好的选择。

点击直达购买链接


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而她究竟击败了多少对手呢?不久前,英国最大的博彩公司立博博彩曾经公布了以下候选人的赔率,这10个人也是此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而在这份榜单中,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的赔率排名第一。


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记者(赔率:3/1)

名句:“如果我们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那我们就没法儿从过去吸取教训。”

亚历塞维奇近几年一直是大热门,她的笔记录了白俄罗斯的“悲伤记忆”,有在苏联时期里遭受的种种冲突,也有苏联时期人民的生活。引人注目的苏联-阿富汗战争以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都曾出现在她的作品里。亚历塞维奇不仅仅努力还原每一个历史事件本身,更关注人们当时的情感,特别是亲历历史的人是如何看待和回忆历史的。每本书的背后,都是与几百人的交谈。

遭受卢卡申科政权迫害后,亚历塞维奇于2000年离开白俄罗斯,先后居住在巴黎、哥德堡,2011年回到白俄罗斯明斯克。

代表作:《战争没有女性面孔》(War’s Unwomanly Face)、《孩子们》(Zinky Boys)等



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

日本小说家(赔率6/1)

名句:“幸福只会在绝望和伤心中产生,没有失去的痛苦,就没有新生的希望。”

村上大叔被称作日本文学界“活着的经典”。不光是今年,往前推好几年,只要遇上诺贝尔文学奖预测,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标题:《Will Haruki Murakami Win This Year’s Nobel Prize?》(村上春树今年能获诺贝尔吗?)。《日本时报》(Japan Times)认为,诺贝尔奖对日本来说意义重大,是日本在二战后社会复兴的见证。都说村上春树获诺奖只是时间的问题,问题是会不会就是今年呢?

除了那些广为人知的作品,村上大叔也是个“猫奴”,他喜欢看美剧和收集黑胶唱片。今年1月,村上大叔通过“村上家”网站当起了“知心大叔”,积极与网友互动,回答各种脑洞大开的问题。

代表作:《挪威的森林》(ノルウェイの森)、《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世界の終りとハードボイルド・ワンダーランド)、《1Q84》、《海边的卡夫卡》(海辺のカフカ)等



恩古吉·瓦·提安哥(Ngugi Wa Thiong'o)

肯尼亚作家(赔率6/1)

名句:“讲故事就好像做菜一样,太快,会失掉它该有的风味。”

书评博客BookFox不顾赔率,坚持说提安哥就是今年诺奖的不二人选。首先,诺奖特别钟爱政治类小说,提安哥大量反抗殖民政策的作品让他受到评委会的喜爱。其次,提安哥的生平够曲折,他的作品在肯尼亚被禁,还于1980年前往英国避难。第三,诺贝尔80%的奖项都颁给了欧洲人,评委会应该考虑多元文化,把奖颁给这位非洲文学的代表。最后,提安哥已经77岁高龄了,纳博科夫、契诃夫、托尔斯泰都没能在活着的时候拿到诺奖,评委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代表作:《一粒麦种》(A Grain of Wheat)、《孩子,你别哭》(Weep Not, Child)、《大河两岸》(The River Between)等



乔恩•弗斯(Jon Fosse)

挪威小说家、戏剧家(赔率10/1)

名句:“当你不快乐时你能变快乐吗?”

乔恩•弗斯可谓是当代戏剧大师级的人物,也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得主之一。1994年,他的首部戏剧《我们将永不分离》大放异彩。此后,弗斯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900多次。他的创作还涉及长篇、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儿童文学等多个文学分支,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他擅长用剧作展现人生的奥秘,表达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强烈关怀。

代表作:《母与子》(Mor og barn / Mother and Child)、《有人将至》(Someone Is Going To Come)、《吉他手》(The Guitar Man)、《名字》(The Name)等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

美国作家(赔率10/1)

名句:“我从未改变,我只是活得更像我自己。”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被誉为“女福克纳”。自1963年她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北门边》以来,一直活跃于文坛,勤勤恳恳,至今已发表40余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戏剧、小说和诗歌,是一位多产作家。她勇于探索创新,作品以揭露和批判美国社会的暴力、犯罪等现象而著名,生动地反映了美国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中下层的现实生活,因此被称为“美国文坛黑女士”。

代表作:《人间乐园》(A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昂贵之人》(Expensive People)、《在冰山里》(In the Region of Ice)等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

美国小说家(赔率10/1)

名句:“十足的玩笑、要命的认真是我最好的朋友。”

罗斯凭借小说《再见,哥伦布》成功摘得196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成为美国文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其长达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罗斯共发表了数十部作品,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美国文学大奖,也几度成为夺标呼声最高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用看似重复的主题,乐此不疲地表现出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代表作:《再见,哥伦布》(Goodbye, Columbus)、《乳房》(The Breast)、《垂死的肉身》(The Dying Animal)、《美国牧歌》(American Pastoral)等



高银(Ko Un)

韩国著名诗人(赔率14/1)

名句:“活着是一片海,无一只孤帆在视景里。”

出生于1933年的高银,原名高银泰,是韩国当代文坛最著名的诗人,被认为是最有实力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作家。1958年在《现代文学》上发表《春夜之语》等作品,自此进入诗坛。前期作品围绕死亡主题,后期以批判韩国现实为主,体现韩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创作了近70本诗集,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超过15个国家出版。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把他称做一个“韩国诗歌菩萨”。

代表作:《彼岸感性》(Other Shore Sensibility);《超越自我》( Beyond Self );《万人谱》(Ten Thousand Lives );《瞬间之花》( Flowers of a Moment );《朝露》( Morning Dew )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

奥地利作家(赔率14/1)

名句:“当孩子还是孩子时,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幻想小溪是河流,泥坑是大海。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不知自己是孩子……”

他是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汉德克24岁时出版戏剧《骂观众》,令他声名大噪,引起德国文坛的关注。他的《卡斯帕》已成德语戏剧中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他还是个出色的编剧,大家熟知的电影《柏林苍穹下》就是他的杰作。

代表作:《无欲的悲歌》(A Sorrow Beyond Dreams)、《歧路》(Wrong Move)、《卡斯帕》(Kaspar)、《骂观众》(Offending the Audience and Other Spoken Plays)等



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

爱尔兰作家(赔率16/1)

名句:“过去就是我的第二个心脏,一直在我体内跳动。”

班维尔喜欢用倒叙讲故事,过去的事情好像鬼魂一样一直缠着他。他的书追求高格调,也是公认的“难读”,里面充满大量的长生词,如phantasmagoria(指千变万化的风),和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双关语,比如“Once I was a painter, now I’m a painster. Ha.”

代表作:《证据之书》(The Book of Evidence)、《大海》(The Sea)、《无法企及》(Untouchable)等



纳瓦勒•萨达维(Nawal El Saadawi)

埃及作家(赔率16/1)

名句:“如果你不爱你自己,便不能做好任何事,这是我的哲学。”

近年来,女性作家的人数增长迅速,萨达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一名女医生,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更是一名女权主义作家。她的作品多以伊斯兰妇女为主题,特别关注女性割礼。年过40岁才写出第一部作品《女人与性》,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现已出版30部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代表作:《女人与性》(Women and Sex)、《冰点的女人》(Woman at Point Zero)等


提名每年有,今年会是谁?诺奖评选委员常任秘书长Peter Englund说,世界如此的大,要找到提名人并不难,难的是决定谁来拿这个奖,评审员在意见上永远不会有绝对的统一,如果有,反倒是件奇怪的事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