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iWeekly周末国际:世界上最年长的“花花公子” 离开了

2017-09-30 iWeekly周末画报

被称为激进分子,反叛人士的海夫纳于美国当地时间9月27日在花花公子豪宅自然离世,享年91岁。纵然一生受到上千女人追随,他却早已表示要葬在洛杉矶墓园里玛丽莲·梦露墓旁的一处教堂地下室,与心中的女神长眠。


海夫纳是美国的先驱性的人物,在20世纪有很大的影响力,带领过文化运动。穿着丝绸睡衣,举办彻夜派对是海夫纳的标志。但你要是认为他从小就是一位“花花公子”,那可是要失望了,小海夫纳其实曾是个“忧郁系文学少年”呢!

 


他于1926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从小喜欢写作和画画,这两个爱好一直延续到晚年。8-9岁时海夫纳就显示出写作才华,写街道附近发生的好玩的事情。当时的海夫纳上课喜欢做白日梦,不认真听讲,于是被老师请了家长。海夫纳的母亲对此十分担心,便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海夫纳智商很高,非常聪明,但是情绪不稳定,需要家长好好引导、与他聊天,这样会让孩子更好地成长。高中时,海夫纳的性格开始外向起来,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和文学社副社长。

 

海夫纳少年时压抑的性格和他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个会计师,四十年代的会计师经常不在家,需要出差做账。因此海夫纳看到的是一个缺席的父亲。而他的妈妈是一个小学老师。父母都是卫理会教徒,所以家庭成员不能在家里抽烟、不能喝酒、不能讲脏话,也不能跳舞。海夫纳父亲的祖先是坐着“五月花”号从英国来的,祖先们强调认真工作,侍奉上帝,其他带给人快乐的事情都不行。海夫纳曾说,“父母从来不抱我,也不亲我”,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是过分表达情感的,并从小教育他,这些世间的快乐和他们的信仰违背。

 


海夫纳在大学读心理学,也正是这一时期他的生活中开始出现女性朋友。1949年海夫纳和大学期间的女朋友结婚,这段婚姻一开始不被看好,因为未婚妻婚前就和别的男孩劈腿。结婚10年后,海夫纳后第一任太太离婚,随后,海夫纳觉得婚是不能结了,受伤了,说出了“不去爱,就不会有伤害”的感慨(if you don’t commit, you don’t hurt.)值得一提的是,海夫纳和第一任妻子育有两个孩子,Christie和David。Christie现已经有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离婚后的海夫纳犹如脱缰的野马,开始了放荡不羁的生活。他曾在漫画印刷厂工作了一段时间,但由于稿件理念不合而离开。之后海夫纳虽然也自己创作并投稿,但不被人接受。于是他便自己出钱出了一个漫画册。

 

说道海夫纳的这次创业,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海夫纳因为一直怀才不遇,于是出门散心。他走到一个桥上,看到桥下流过的河水,眼泪就控制不住地流出来。海夫纳回想起来说:“这时候我就明白,我活到这年纪,怎么越来越像我爸妈?如果一辈子都这样活着,那还不如死了。”下桥后,海夫纳开始筹钱,他的初始资金是3600美元。



随后,他的HMH公司成立,并计划发行杂志。这本杂志最初打算叫《男人聚会》,然而海夫纳的得力助手,美术部的 Art Paul和行销部的Edwin Sellers,建议改名为《花花公子》。杂志的主旨确立,意在挑战清教徒的传统观念,倡导关注“室内运动”而不是“室外运动”。《花花公子》标志性的logo,兔子穿着晚礼服的形象也在那时被设计出来。人和有了,天时地利也不缺,当时恰逢芝加哥大学一份关于女性性压抑的报告出炉,给了《花花公子》发行一个绝佳的契机。

 

海夫纳在花花公子杂志的初创刊里写到:“我们喜欢弄点开胃菜,喝点鸡尾酒,用留声机放音乐,邀请相熟的女性朋友过来,一起聊毕加索,尼采,爵士还有性。”第一期杂志的插页里还有一张玛丽莲·梦露的裸照,这是海夫纳从芝加哥一个挂历公司手中买下的。尽管那时玛丽莲·梦露还未成名,但这张照片却推动了杂志的销量,首期杂志卖出了54000本。5年后,《花花公子》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男性杂志,70年代时其销量已达到700万册。

 


《花花公子》的创刊对于美国文化影响至深,尤其是在很多年后的现在,我们反观这一事件时,更是深有感触。男女关系,夫妻关系,都因为小小的一本杂志而开始改变。

 


当时在整个美国,这个不是主流,批判很多,但天也没有塌下来,妈妈们没有上街游行。海夫纳才觉得这个杂志有望,而后慢慢会被主流社会接纳。其实除了美艳的兔女郎们,这个杂志还有个特点,名人访问,从美国总统到各种艺术家、哲学家,都接受过《花花公子》的采访。在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也很有名,许多人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都在此发表,比如海明威也曾在《花花公子》发表过作品


海夫纳的离世也唤起了又一波对于《花花公子》的缅怀和讨论,“世界上最年长的花花公子”海夫纳离开了,但这本杂志带给美国文化、甚至是世界的影响都会一直持续下去。你们说呢?


作者:竹字头


点击上图观看今日全球连线


9月27日,BBC Earth发布了纪录片《蓝色星球2》的先导片,以第一视角展现了深海动物们的生活,记录下的每一帧画面都震撼眼球。2001年,BBC曾推出纪录片《蓝色星球》(《The Blue Planet》),首次向人类展示了海洋世界的瑰丽。时隔16年,BBC再推续集,以更新的科技探索了更多海洋的未知地带,而前作的解说大卫·爱登堡爵士继续担任这一部的解说。《蓝色星球2》共7集每集60分钟,全部采用4K超高清摄像机拍摄。据了解,拍摄前后耗时4年,摄制组横跨四大洋,分别在39个国家取景,海底世界的秘密将在纪录片中一一揭晓。


美国新泽西州泽西城,前总统奥巴马、克林顿、小布什一同现身观看高尔夫球赛。   


美国泽弗希尔斯,跳伞者们身穿翼装(一种特殊跳伞装备)挑战高空。


西班牙巴塞罗那,由于政府禁止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学生进行游行抗议。


欧洲航天局公布的一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NGC4490天体。


👇点击下图订阅季度杂志即可获赠小奥汀水性指彩小惊喜系列5瓶套装(价值158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