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晚的日本,一个最恐怖的夜

2015-10-28 iWeekly iWeekly周末画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63bffp1c&width=500&height=375&auto=0点击视频欣赏《我的贞子不可能这么萌!》

今年是日本恐怖电影(J-Horror)开始流行20周年,东京电影节组委会借此在本届电影节设立了J-Horror这一全新的独立板块。今晚(10月28日)便是这个新增单元的集中展映。


▲《剧场灵》

电影节组委会选了经典日本恐怖电影《女优灵》及其导演20年之后的新作《剧场灵》为开篇,总共4部电影供观众赏鉴。从1996年至今,J-Horror始终让恐怖片爱好者欲罢不能又不敢直视,但其实它也可以是美美的样子。

▲《女优灵》

▲《CURE》

▲《咒怨 剧场版》

近年来,日式恐怖电影不再单纯关注由亲情、友情产生的恩怨纠葛,将电影题材上升到社会问题。摄于2015年的《剧场灵》中,女主角因为卷入职场的勾心斗角而不幸身亡。怨灵的怨念来自社会问题,怨灵的报复也由社会来承担。近年的日式恐怖电影,虽然表现手法与以往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影片的立意已经冲出了情感恐怖片的红海,也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中赢得了更多观众的认同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J-Horror开始盛行,但它最早诞生在上世纪初,主要由日本鬼怪文学作品改编而来。那时,德川幕府的统治让日本百姓感到心情压抑郁结,唯有将情感释放于怪异荒诞的怪谈中才能稍有宽解。当时的恐怖电影也常常带有正义感,试图在惊悚的氛围中对伦理道德进行反思。

▲经典怪谈电影1953年威尼斯银狮奖作品《雨月物语》的唯美场景

▲《雨月物语》中,利用超自然布景呈现主角的贪婪

▲早期日本舞台剧、能剧中的怪谈传说

在电影制作技术远没有今日发达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战刚刚结束,日式恐怖片的叙事主要以“因果报应”为线索,更多的是通过渗透日常生活气息的现实场景与充满幽玄之美的怪谈场景来烘托氛围。在画卷式的东方审美风格下营造出超现实的唯美舞台,以能剧的风格化虚为实,让人物得以在虚实之间自由出入。

直到今天,脱胎于怪谈文学的日式恐怖片依然是最常见的一种故事类型。但当时的恐怖程度远不如今日。而今,日式恐怖片以1998年上映的《午夜凶铃》为代表,影片大多通过冷静沉稳的气氛 营造、意境渲染等方法达到阴郁、诡异的心理效果。这类影片独特的表现手法让其不至于受好莱坞电影的冲击而落寞,更是成为了一种令他者难以逾越的电影类型。

▲阴森而美丽的《咒怨 剧场版》

怨灵题材的恐怖电影可以算是怪谈恐怖电影的进化。如今,日本人依然相信鬼怪传说,但恐怖片中的因果报应变成了现世的怨灵轮回。这也使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西方观众因陌生而产生好奇心,在没有大多恐怖镜头的日常生活中营造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宿命感的无力,使观众融入观影时产生的快感。

▲从唯美的静态画面中衍生出无穷尽的恐怖感与视觉冲击

J-Horror影片的主题总是围绕远离现代科技生活展开,这些现代科技包括电视、相机、电脑、视频、手机以及网络。片中带来恐怖效应的道具大都是日常用品,比如录像带、电话、头发、镜子、影子、水、废弃的建筑以及莫名其妙现身的东西。

真正的恐怖不是恶形恶状的鬼,而是一束冰冷的目光、一丝邪恶的微笑和某些你欲知未知的、带禁忌性质的隐秘。这些影片中隐喻着科技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和潜在的破坏力,这也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高度相关。

▲复仇题材怨灵电影中美丽而扭曲的女鬼形象的能剧原型

东方文化讲究物有阴阳,日式恐怖片中的怨灵最长见的就是长发白衣的形象。阴柔之美加以修饰后以煞白的容颜、空洞的眼神与木然的表情示人,而这些鬼的典型特征都是来源于日本能剧的人物造型。能剧的表演者通过一张面具来表达角色的无数情绪,看似一成不变的表面实则隐藏了所有的情感与心境。

▲《剧场灵》中美丽的幽灵

而大量以复仇为题材的怨灵电影,与早期怪谈电影不同的是,影片中的世界,善和恶不再有明确的界限。向世人诅咒的怨灵总有凄惨的身世和难言的苦衷。日本恐怖片给观众带来的不是血淋淋的杀戮,是抹煞掉温暖的母性与可爱的童真后所剩下的阴郁恐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