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怪不得我又胖了,全都怪雾霾!

2015-12-15 iWeekly iWeekly周末画报

继北京之后,上海再遭雾霾“毒手”,PM2.5空气质量指数超350,达重度污染。口罩们再度风靡全城,以减少空气污染物对呼吸道的危害——但是,雾霾带来的损害真的只有“呼吸困难”这一样?

“吸来的”糖尿病和肥胖

雾霾对呼吸系统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长期处于被污染的空气环境下,会导致、加重肺部疾病等。而现在则不断有研究表明,空气中那些微小悬浮颗粒,还会导致糖尿病、肥胖和心脏病。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陈洪(音译)在研究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约62万人的医学记录后发现,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每增加 10毫克,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11%。而密歇根大学的罗伯特•布鲁克(Robert Brook)通过一项为期两年的测试,也证实了空气污染和糖尿病的联系:实验发现在出现雾霾天气时,胰岛素抗性和高血压等问题会增加。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孙清华(音译)教授针对“城市居民患心脏病风险高于农村居民”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他的团队将实验小白鼠饲养在不同的环境中,比如有些小白鼠呼吸的是过滤过的干净空气,有些则是来自公路或市中心地区的空气。

仅仅10周过后,实验成果就非常明显:呼吸污染空气的小白鼠体内脂肪要更多(包括腹部脂肪和体内器官脂肪),且脂肪细胞要比呼吸干净空气的小白鼠大20%。另外,这批“废气小白鼠”看起来对胰岛素更为不敏感,而这也是糖尿病的征兆。

实验表明,是空气污染造成了大量的体内反应。当呼吸PM2.5这类污染物时,会刺激氧气交换的肺泡。而肺部则会向神经系统发送紧张信号,包括释放降低胰岛素的荷尔蒙,减少胰岛素敏感肌肉组织的供血,从而影响了体内血糖水平。

此外,这些微小的刺激颗粒还会触发免疫细胞作出防侵害响应,在血液中释放大量名为“细胞素”的炎症分子,而荷尔蒙和大脑控制饥饿的能力则会被这些炎症分子所影响。最终,这些因素会让人体的能量失衡,导致新陈代谢失调,并引发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心血管问题。

空气真的能让人变胖吗?

其实早在2012年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就曾报道,科学家认为肥胖症的流行,可能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稳步增加有关。

这一假设认为,吸入额外的二氧化碳会导致血液酸性提高,进而影响调节胃口、睡眠和代谢的神经细胞。这种影响可能导致我们摄入更多食物,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体重增加。

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营养与肥胖研究中心(Nutrition and Obesity Research Center)的负责人大卫•埃里森(David B. Allison)表示,虽然许多人认为肥胖是吃太多、动太少造成的,但研究却表明,增加蔬果摄入及多运动等方式其实并不能很好地遏制肥胖。2010年,埃里森和同事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8个物种的24个种群的体重在过去50年呈增加趋势,其中就包括生活环境受到严格控制,并且常年食用相同食物的实验室动物。

还有研究表明,如果人类在几周内吸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空气,其血液酸性将会提高,而血液的pH值每下降0.1个单位,就会让胃口以及与失眠有关的神经细胞增加一倍。

加州大学的迈克尔•杰瑞特博士(Michael Jerrett)发现,在加利福尼亚,父母吸烟的儿童和青少年体重也会增加得更快,这跟空气污染的效果有协同作用。哥伦比亚大学的安德鲁•朗德尔(Andrew Rundle)则对孕妇进行了长达7年的研究,发现在控制家境、饮食等因素后,生活在受污染区域的儿童患肥胖的概率,比生活在清洁环境的儿童高2.3倍。

更糟的是连续污染

《营养与糖尿病》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大约60年前,二氧化碳浓度开始快速增加,已达到近400ppm,2050年可能达到550ppm,与之相应的,肥胖症患者人数也逐渐增加。

当然,科学家也强调,诸如一时的雾霾、一阵汽车尾气、几口二手烟等短期风险不会明显地让人发胖,但如果是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下的人们,则依旧要面对多重健康威胁。

而问题就在于,在现代城市中生活的大多数人,其实都被动接受过某种程度的空气污染,并会不由自主地去传播这些污染——这种通过几十亿人连续传播的污染,所造成的影响会是巨大的。

尽管全球已对空气污染采取行动,北美和欧洲的控制污染举措正步步实施,但这些会带来无限隐患的污染仍是悬在人类健康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罗伯特•布鲁克表示,“从改善世界健康的立场来看,空气污染应该成为人类的十大担忧之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