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潮歌:这样的时代我很着急

2017-12-10 李佳 中国企业家杂志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当王潮歌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丧失自己的审美和价值观,一味对标国外企业时,她不认为这是种强大和荣耀的表现。

/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佳


昨天还想和时间达成和解的王潮歌,今天又忍不住着急了。


因为身处这样的时代,王潮歌觉得脚跟心、钱跟情感、生意跟生活,以及企业的价值观跟盈利数据之间的距离都变得越来越远。


以往洒脱的艺术家,突然间苦口婆心起来。12月10日上午,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一汽-大众奥迪作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的2017(第十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王潮歌呼吁大家关注内容,而不是让金钱成为衡量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


从《印象刘三姐》到《又见平遥》,王潮歌开创了实景演出的先河,常常被称为“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但当她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丧失自己的审美和价值观,一味对标国外企业时,王潮歌不认为这是种强大和荣耀的表现。


2017年这一年,有很多企业先后“死掉”,观察原因时,王潮歌发现它们或死于商业模式,或死于资金链断裂,但没有企业因为文化匮乏倒掉,这让她忧虑,“精神的死可能比肉体的死更加可怕,因为它是长久的死亡,可能致使一个民族瘫痪。”


除了艺术创作,王潮歌自己也做企业,还创造了百亿票房,但她觉得艺术和商业一定是分先后的,所以当有企业家找到她,提出想建一个文化小镇,让王潮歌把内容装进去时,她觉得很愤怒,做内容创作本来就很苦,“让我装内容进去,看你这生意怎么挣钱?你怎么不反过来想呢?”


在王潮歌看来,文化可以成为产业,而不应该是先有产业,再去装饰文化,所以她希望未来中国的企业中,出现的不仅是挣钱、输出模式的企业,而是有价值观甚至能输出价值观的企业,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被世界高看。


以下是王潮歌在2017(第十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演讲全文: 


今天诸位大老远地来,很期待有一个时间坐在台下听台上的人讲他们如何创业的,如何成功的,他们有什么经验要跟你们分享,他们有什么失败的痛处能让你们避开。


我站在这儿,很多人会觉得艺术、文化离创业者,离互联网创业还远了一些,但我个人真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现在恰恰认为王潮歌跟诸位离远的人干不好企业。为什么?是因为我觉着今天的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中国,脚跟心离得越来越远,钱跟情感离得越来越远,生意跟生活离得越来越远,我们的价值观跟我们企业的盈利数据离得越来越远。


这样的远离难道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的吗?难道我们希望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有一把唯一的尺子,就是钱的数字来衡量成就的那样一个时代吗?


美国是一个特别大的国家,这个大的国家还有一个很大的都市叫纽约,纽约有两条街,一条街叫华尔街,一条叫百老汇。它如果没有百老汇这条街,应该不算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在英国伦敦一个叫西区的地方,方圆几英里几百家剧院,它怎么不盖一个硕大的楼,里边全是写字楼,全让各种创业者住进去,为什么反而在那儿盖一个剧院,一张一张地卖票,为什么?因为这样的国家他们大概知道当人们没有了精神根基的时候,一切都是浮萍。所以当他们的大片一点点进入中国,当他们的迪斯尼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故事的背后总有一句话,叫美国拯救世界。而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的孩子,我们全世界很多人在看了他们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居然相信那样的东西才是美的,那样的东西才是对的,那样的人才是英雄!


我们中国人呢?我们有自己的审美,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我们中国人认为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我们中国的建筑讲究是聚落,就是一个样子的墙,就是一个样子的瓦,但是在层层叠叠当中出现迷宫一样的美好,而不是盖一个大的楼,我就是高、就是大、就是好。所有中国美学原则在渐渐消失的时候,当我们的情感渐渐建立在他们给我们的情感逻辑上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们的企业会是一个独角兽式创新的、我们自己的企业吗?甚至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的企业可以对标一个外国的企业,那就叫荣耀,会跟别人说我跟他是一样的企业,你还不投我吗?


今天有点激动,我确确实实看见这样的时代很着急,包括我们文化产业也一样,那么多的企业家想投文化企业,上来以后就说我想盖一个文化小镇,你来,王潮歌你很厉害是不是?你过来给我装一个内容进来。我大眼睛瞪着他,您想做一生意,让我装一个内容进去看你这生意怎么挣钱?你怎么不反过来想,说我们这个国家的思想者、艺术家、文学家、创新者是高过生意的。你们是否双膝软得慢慢给他们跪下,说我们敬重你、我们服从你,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我们来帮助你,如果是这样一个逻辑,文化产业的前置条件就是先有文化后有产业。你们会看见文化是可以挣钱的,是可以成为产业的,而不是先有一个产业,后装饰一个文化。


这个逻辑说起来特别简单,说起来特笨,根本不是有智慧的人能想出来的这几句话,但是怎么那么奇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每天的日子里边,你就会看见这样倒置的逻辑,就那么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我先有脚、后有鞋,多简单,让那个鞋适合我的脚我便可以奔跑,而不是先有鞋后有脚,削足适履。


文化在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你们现在看朋友圈、看微博、看微信,你们会不会有一个感觉,很贫瘠、很贫乏,你翻几页以后不愿意再往下翻了,因为大家说的差不多,因为有些东西是一个标题你点开了以后,你会发现它很烂,是在耽误你的时间。你会在机场看见一个装饰很好的书店,你进去了,然后空着手就出来了,可能不买一本书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因为它在耽误你的时间。


你打开电视、打开电脑,有多少内容在你们今天阅读到它的时候、接触到它的时候感知到自己的心灵被震撼?你吸取了养分,你整个人因为这样的一个内容、因为这样的一个点拨,让你有了一个进步、有了一个提升?还是说你看完了以后觉得很别扭,会觉得很无趣?所以内容的匮乏不仅仅是在艺术行业里,不仅仅在一个电影屏幕下,而是更多地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我不知道今天在座的有多少人是已经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有多少人正在路上,我只是非常认真地、非常诚恳地想提醒,能否有人关注一下内容?能否有人从内容出发,而不是从一个渠道,或者一个逻辑出发做企业?而我们做内容的很苦,特别地苦。在一线创造出了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不一样,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很多人是看不见的,他们不会给创新者钱,不会给他创新的苦处去肯定,而是轻易地拿到大家很不容易做到的一点点内容的进步,拿来以后迅速把它变成钱,迅速让各种各样的大颚吞食这个小的一点点萌芽的企业,让商业投资人迅速地把一种创新和有一点点不一样的逻辑变成一个规范。


我觉着我今天的话可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觉得“我知道、听懂你说的话,我也同意你的观点,但是到我这里我做不到。因为你看我的企业是这样这样这样”,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会答应何振红社长来这个舞台,站在这儿,利用那个叫“潮歌时间”的片段讲我以下的观点。可能明年、后年,我还想这样说,重复地说,一遍一遍地说,在任何场合不遗余力地说,就是希望在我们未来的企业中,出现的不是挣钱的企业,不是输出模式的企业,而是有价值观的企业,甚至是输出价值观的企业,这个企业无论它的市值大小,无论它制造出来的东西是不是你理解的,我们可能会因为它制作,或者输出的这个价值观,让全世界的人看我们一眼,让我们的子孙因为这样的价值观的延续有一片肥沃的土地。


2017年死了好多企业,一个表,一个一个地都消失了,大家在这个死亡的后边更多的赘述是它的企业模式不对,盈利的模式不对,或者是资金链断了等什么什么一堆,我就没看见过在这个企业后边说这个企业本身的文化不对。会不会有这样的?它的死因是因为精神,而不是因为四肢。因为精神可以致人死命,精神的死可能比肉体的死更加可怕,因为它是一个长久的死亡,而这个传染性比一个车祸大多了,它可能致使一个民族瘫痪。


所以我在这儿请求各位,也是想跟各位一起,在我们制作文化内容,或者企业内容的这样一个平台上,更多地关注我们的精神文化内容。


谢谢!


值班编辑:陈睿雅

审校:张弘一


还等什么,立即动动手指扫描二维码下载中国企业家直播App,观看年会直播~


安卓系统下载二维码




iOS系统下载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