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9年前高考他交了一回“白卷”,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他再出发……

2017-11-24 郑琳 钱江晚报

“零分考生”徐孟南最近有点火。连续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让这个在浙江宁波慈溪市周巷镇打工的安徽小伙子,再次成了名人。


2008年,19岁的他以不上大学为代价完成了高考。9年来,他辗转各地打工,现在来到慈溪,渐渐发觉当年的做法“太不值”,也发现高考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于是,前不久他报名参加2018年高考。


他这9年经历了什么?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他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日前,钱江晚报记者来到周巷镇,走进了这个小伙子的生活。



徐孟南的工友们最近在网上看到了徐孟南的新闻,大家都很惊讶,议论纷纷。这位进厂一年多的同事平时很文静,干活也很勤快,想不到9年前他做出过那么“出格”的事:第一次高考故意考零分,挑战教育制度。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徐孟南看上去和普通的打工仔不大一样,皮肤白净,打扮得体,看着像是20岁出头。他住的单身公寓虽然相比本地白领有差距,不过在工友们眼里已经是比较“高级”的了,租金是他们的两到三倍。


现在,徐孟南仿佛已经体验完了打工人生,他要以28岁的“高龄”再战高考。这一回,他不打算再交白卷了。



“零分”不是随意而为

而是酝酿了整整两年


10月23日,徐孟南回到户籍所在地安徽亳州蒙城县招生办报名参加2018年高考,以社会考生的身份报考了“全国普通高考“和“高职院校分类招生”两个类别。


时光倒回到2008年的高考,19岁的徐孟南在考卷上每一题都写了他的姓名、联系方式。他在博客日记里详细记录了考试经过:“我在每一科试卷上用了违禁的蓝色笔……在每一题上写了我是来宣传教育体制的。”


他默写的是自己独创的“三人行”教育体制——这种模式取自“三人行必有我师”,核心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来教育,考大学过程中,文化课得分只占一部分。这是他从高一开始策划的“零分高考”大计。为此他还写了一个《三人行》中篇小说,以宣传他的教育理念。


事实上,徐孟南在学校的时候成绩不错,中考考上了蒙城二中。家里人对他期望颇大,尤其是父亲,一直以来都坚信这个儿子能成为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




然而,谁都不知道,徐孟南内心暗暗滋生出叛逆之心。这个平时性格内向,跟陌生人说个话都会脸红的男孩子,默默把韩寒、方舟子当做了精神偶像。当同龄人在网吧里沉迷游戏的时候,他上网吧却在读各种批判教育体制的文章。“我忽然觉得被教育制度骗了。”徐孟南说,“我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也没什么特长,唯一的能力是考分数,我就是流水线里生产出来的。”


他也感觉到了“人微言轻”的道理。他在10年前的日记里写道:“韩寒的一篇只是买水果的博文,点击率是十几万,超过我们千万倍。这就是人微言轻的问题。要把我们的声音传达给更多人,我要好好闹一番才行!”


怎么闹?徐孟南看到了2006年在高考上乱涂乱画的河南考生蒋多多的新闻,受到了启发。就这样,“零分高考”大计在这个男生心里诞生了。 


高考结束那天,徐孟南冲进网吧,在博客上发布他的零分事迹,期待被媒体关注。他整晚呆在网吧里,怀着激动又忐忑不安的心情玩游戏。但是他什么游戏也不会,只能开着简单的车。“我把自己的车加速到极点,撞上迎面而来的快车。这样我会觉得很爽。我是在发泄。”



厌倦了打工生涯

他又一次想改变自己的路


策划了“零分高考”的徐孟南,最终发现计划落空了。他满以为在考卷上写了这些内容,一定会被判零分,像蒋多多一样拿到违规通知,从而“名声大震”。然而他最终高考分数还有160多分,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更让徐孟南失望的是,没有人来关注他。好不容易有一家安徽当地媒体对此作了报道,但激起的浪花却不是他想要的。


老师很快给他打电话,批评他的所作所为:“你一个人怎么改变得了教育制度?人应该适应社会,不是让社会适应你!”


“我是在适应社会。但我们每个人也要努力改变社会。” 徐孟南不以为然,针锋相对。


老师无奈,只好禁止同学们接受采访。


而徐孟南的家人则对他的行为无法理解。他的父亲甚至认为,儿子在高考试卷上写反对教育制度的文字,那是在“犯罪”。


徐孟南发现,他的这把小火只持续了几天,就熄灭了。很快,除了家人,没有人再谈论他,生活照旧。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给教育现状带来任何冲击。


而他自己却赔上了前程。这是徐孟南不可接受的,仿佛精神支柱倒塌。


网络配图


他想到了跳河自杀,但和“零分计划”一样,徐孟南并不真的想放弃生命。他策划了一场假的自杀。他给父母和姐姐写了“绝笔信”,他把平时穿的衣服偷偷放在河边,然后消失,并让自己最好的朋友去爆料。他后来在日记里记下了当时的心路历程:“我的‘被高考谋杀’会引媒体关注,进而去关注教育的弊端。” 


但是徐孟南没想到的是,朋友没有去爆料,河边的衣服被陌生人捡走了。只有他的家人发现他失踪,父亲骑了20里路的自行车去学校住处,见到儿子的绝笔信,差点晕过去,然后翻遍了整个县城。


2011年,徐孟南印了几千份宣传单,到各个高中学校里去宣讲。他用红底黄字印了个醒目的标语:“高考零分考生传达教改的声音,但零分注定是错误是伤害!请勿效仿。”


在宣传单最后,徐孟南这样写道:“‘曲终人尽散’是对零分生影响力的最贴切描述,我们从中并没有获得什么。我们感受最多的是伤害,如果非要问我们获得了什么,只能说我们获得了成长,可我们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想奉劝可能的后来者,请不要效仿我们,你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时间回到2017年,徐孟南至今仍然相信自己对高考改革所作的宣传力量。前不久报名高考时,他在家乡教育局的办公室,第一次看到了2017新高考浙江、上海试点方案。他觉得,方案中的很多内容与自己当年提倡的理想教育非常相似。


于是他又一次主动联系了媒体,宣告了自己即将再次高考的消息,以“借此机会”重提自己当年的教育改革方案。


“想让大家知道,我当年是正确的啊。希望有人能肯定我。”其实,这些年的打工生涯,徐孟南已经有点厌倦了,他又一次想改变自己正在走的路。


再一次出发

为了弥补遗憾



慈溪周巷镇,徐孟南的单身公寓里,简单到小偷恐怕也没有欲望光顾,所以他总是进门后就大喇喇地把钥匙插在门上,懒得拔下来。


一张床占去大半个房间,床头摆了语数外三本高考复习书。床边桌子上的台式电脑,应该是整个屋子里最值钱的物品。再旁边的小衣柜里有他的日常衣物,有一件蓝色的夹克衫是他为自己准备的工作专用服。


社会经历一点点改变着当年的叛逆少年。如今的徐孟南,比起9年前要开朗得多了,面对媒体的镜头也不怎么害羞,侃侃而谈。


9年里,他应聘的工作都是简单重复的劳动,学历要求不会超过高中。他也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老家两个孩子嗷嗷待哺。


他觉得人生到了一个应该再次改变的时候。“我觉得当年高考零分是不值得的,我应该去大学校园里的。”


徐孟南所在的是一家制造汽车配件的工厂,他每天的工作从早上7点开始,为汽车顶灯的开关印上的图案。


“很简单的工作,强度也不十分大。”徐孟南说,“就是比较单调。” 好处是,他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戴着耳机听英语和语文。


这十年来,他打过许多不同的工,广告、灯箱、卫浴、礼盒、井盖……不一而足。他还做过个人网站,开过淘宝店,后来又撰写开淘宝店的攻略,“我发现教别人怎么开店,比自己开店赚钱多。”徐孟南笑言。


徐孟南看过老家的高考卷子,很简单。他对今年考上自己心目中的职业高校很有自信。


本来,他打算安安静静地去考试。可是报名那天,排队的时候上网看到浙江和上海今年试点了高考新政。他猛然发现,新的高考制度,和他9年前在博客里写下的教育改革方案很像。


徐孟南回去就立刻做了一张对比的表格,发在了博客上。9年前,19岁的徐孟南就曾经设想过“走班学习”“选科目考试”“一年多考”“按专业录取”等制度。当然,那时候他的方案是很稚嫩的,只有大概的理念。


看到自己当年的想法在9年后真的实现了,徐孟南很是激动。他再次联系了当年采访过他的安徽媒体,媒体以“浪子回头”的主题报道了他,却没有提他的高考方案,这让徐孟南颇感失望,“我当年并没有错,只是选的方式不对。”


网上的各种评论也纷至沓来,不少人说他是炒作。但徐孟南的工友觉得,“他平时不会和人争执,碰到有争执的事情,他往往就沉默了。挺和善的,从来没见他生过气。可能生活里那些事情并不是他关心的,没踩到他的底线。但是看到网友的很多攻击,他还是很难过的。我想他不是为了炒作什么,只是希望大家看到他从前关于教育改革的思想并没有错。”


说到底,徐孟南只是个想得比别人多一点,不甘于现状,想获得理解的年轻人。


他错过的这九年

高考发生了很多变化


高考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考试,徐孟南想把它变成发声的舞台,但对更多人来讲,这已经成了个人与家庭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从“零分计划”到重新报名高考,徐孟南的人生发生了很多变化,而高考也发生了很多徐孟南没有想到的变化。


  ●2011年:浙江高考率先破冰“一考定终身”,启动“三位一体”招生试点。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地在当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作为试点,上海市、浙江省率先出台改革方案。

  ●2016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使用统一命题试卷,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市仍为分省命题。

  ●2017年:浙江迈入“新高考”元年。


来源:钱江晚报记者 郑琳

值班编辑:郑司琪

猜你喜欢

1.10万元/㎡!杭州诞生天价学区房!挂牌4天,购房者看了一次就下单了

2.说好200元快递费,结果不缴6000元不给货!杭州这家快递坑到没人性

3.妈妈陪娃写作业情绪失控!看着泪流满面的女儿,爸爸喝下一大口农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