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一次,她终于上了热搜!这才是真正的国民女神,中国女性的骄傲!

2018-03-24 这里是美国 钱江晚报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公报中公布了201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名单:希瑟·扎尔(南非)、卡洛琳·迪恩(英国)、艾米·奥斯汀(阿根廷)、珍妮特·罗森特(加拿大)和张弥曼(中国)



张弥曼是谁?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今天小编就来讲讲,这位真正的女神


张弥曼,原籍浙江,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林奈学会外籍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名声明中称:“她创举性的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3月22日,82岁的张弥曼女士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获颁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并用英文在现场致辞。



这一次,微博热搜终于给了她应得的尊重!



张女士不仅研究了得,还很风趣幽默,气度不凡!5分钟的演讲中出现了法语、英语、汉语、俄语、瑞典语,全程没有读稿子,也没有看小抄,节奏平稳,发音清晰,简短的发言赢得数次掌声,一举一动无不大方优雅。


英文致辞,视频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612qeagt6&width=500&height=375&auto=0


她先用法语开场,表达对东道国法国的尊重。



然后在感谢自己早期导师时,分别用俄语和瑞典语读出他们的名字,细节之处更显感激之心。



最后,张女士还特意感谢了女儿:“在她只有一个月大的时候,我把她交给了她的奶奶(外婆),当她再次跟我时,已是10岁了,但是她对此从未有任何抱怨。”



发表完获奖感言后,张院士直接走下台,最后居然连奖杯也忘了拿,这科学家太可爱了......



“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颁奖词如此评价张弥曼。


她是谁?

张弥曼,原籍浙江嵊县,1936年4月出生于南京,后随父母辗转江西。


由于小时候父亲在医学院工作,张弥曼常常要穿过解剖室到父亲的办公室去喊他回家吃饭,耳濡目染之下,从小就树立了当医生的理想。


由于当时的中国正在朝工业化迈进,国家号召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地质这一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学科。立志报效祖国的张弥曼于是选了另一条人生道路,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以期为祖国寻找矿产资源。


带着母亲赶制的厚棉袄从南方来到北方,被分配到古生物系的张弥曼有些惴惴不安,在此之前,她对这门学问一无所知。但此后的几十年内,张弥曼却全身心地扑在这个对平常人而言神秘而枯燥的学科上,数十年如一日。


张弥曼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大学生,后被选拔赴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从此踏入生命演化“失落的世界”——包括人在内的四足动物起源过程。


她对化石着了迷,

再苦再累也没有回头。


每块化石都见证着一段历史,而张弥曼的工作则是揭开这些化石背后的谜团。


年轻时,张弥曼每年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寻找化石,常常是一个人一根扁担挑着被子、锤子、化石纸、胶水,跋涉在荒山野岭间,身上的行囊最重时达到35公斤,还要走20公里的山路。


有次在浙江横店考察,只能睡在农家的阁楼上,垫的是稻草,盖的是发霉的烂棉絮,40天无法洗澡,回家时身上已经长了不少虱子。她说,当时自己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和棉被都扔到大锅中煮沸。


在缙云附近的磨石山上,山顶的小山村只有祠堂可以睡,晚上刚刚睡着,张弥曼突然发现几只老鼠从自己的脸上爬过。


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弥曼说自己锻炼出了超人的饭量,有时就着几块霉豆腐,一顿饭她就能吃下一公斤。


虽然如此艰苦,但张弥曼从未退缩。“我一直坚持自己采集化石,自己修理化石,自己给化石拍照,自己研究。”化石对她而言,仿佛蕴藏着巨大的吸引力。



从沉睡上亿年的“小鱼”身上,

她为中国找到了石油


上世纪初,由于勘探技术的落后,中国的石油大部分依靠进口,石油资源很少被发掘,中国还被西方地质学者称为“贫油国”。中国要开采自己的石油,并且迫在眉睫。


在大庆油田开发之初,刚参加工作的张弥曼根据地层中的化石样本,准确提出石油的成油地质时代,为地质专家在寻找油层时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后,随着大庆油田里第一股石油从地下汩汩而出,张弥曼的观点也被随之证明并引起轰动。


胜利油田开发时,张弥曼发现海洋曾经覆盖那一区域两次,因而成油地质时代也会与普通油田有所不同,这一观点又为胜利油田的顺利开发提供了条件。



蜚声世界的古鱼类学家


张弥曼对古鱼类化石的研究,不仅为国内石油开采与古生物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


2005年秋天,世界各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云集美国,出席古脊椎动物学会第65届年会,同时表彰一位科学家对该学科所作的杰出贡献。这位科学家就是张弥曼,迄今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在这类国际学术会议上获此殊荣。


“她的工作,帮助澄清了生存在四亿年前的海洋里的鱼类和由其演化而来的呼吸空气的陆生动物之间的联系。多年来的工作,她在把鲜为人知的中国鱼化石引起科学界的关注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国外专家对她的评价。


上世纪80年初,正在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的张弥曼,通过复杂、严谨的化石还原技术,研究了云南曲靖杨氏鱼、奇异鱼的结构,大胆指出了一个挑战当时权威学说的观点。



她的发现让世界古生物界为之震动,对四足动物起源新一轮的探索由此开启。随着研究发现的继续,张弥曼的观点逐渐获得学界认同。


2016年,古脊椎动物学会在美国盐湖城授予张弥曼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Romer—Simpson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当张弥曼登上领奖台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张弥曼用字正腔圆的牛津英语做了简短风趣的答谢致辞,频频引起台下的掌声与笑声。


更令人尊敬的是,功成名就后,张弥曼没有躺在过去的辉煌中安享晚年,而是转身投入另一个少有人关注的领域,开始新的探索——新生代鲤科鱼化石研究。“这一块再不做,中国就赶不上了,”她解释说,新生代鱼类化石反映了近年来地球的变化,未来还能很好地和分子生物学结合起来,可能会诞生新的大发现。



这次,张弥曼女士获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是首次授予古生物学家,这对中国的古生物学发展,甚至对全世界的古生物学领域来说,都有深远意义。


“这对中国的女科研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张弥曼在获奖后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女科研人员的比例在持续上升,但拔尖人才还需要更多一些。”


的确,在公众岗位和职业场所,女性比例仍然不足,科学领域尤甚,“玻璃天花板”仍未打破。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如今科学家中女性比例仅为28%;自1901年设立以来,只有3%的诺贝尔科学奖颁发给了女性。



像屠呦呦女士、张弥曼女士这样的女性,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打破天花板,取得世界级辉煌成就,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事了!


她们才是真正的国民女神,中国女性的骄傲!


张弥曼说:“女生应遵从内心选择职业,学会坚持。”


来源:这里是美国(本文已获得授权)

值班编辑:张琴




猜你喜欢

1.杭州19岁男孩突然全身暴肿两倍,还长出两个“水袋”!一个月后医生护士都惊了

2.“儿子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宁波男子做了两次鉴定,结果截然相反!妻子终于承认……

3.杭州这家饭店要火!《舌尖》导演连点3盘油焖笋,第二天忍不住又去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