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看图片就瑟瑟发抖!杭州已有多人中招送医急救,最近别招惹它

2018-04-08 施雯 钱江晚报

“最近,我们医院就收治了几位杭州周边被蛇咬伤的农民。天气暖了,气温超过20℃,蛇就会活跃起来。”


袁丞达是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的医生,他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医院每年收治的毒蛇咬伤病例在700-800人,伤者基本都是周边农民,一般是在田间、山林干活的时候被有毒蛇类咬伤。”


很多人见了蛇都会害怕,但是蛇类其实分有毒和无毒两种。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的动物专家金伟告诉钱报记者:“浙江有毒的蛇其实很少,蛇类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大家也都知道‘打草惊蛇’,蛇又喜欢在夜间活动,一般我们发现它之前,它已经逃跑了。同时,蛇类是野生动物,一样受到保护。大家野外见蛇不要追打,以免激怒它造成自身伤害。”


浙江的蛇,哪些有毒,哪些没毒?最近,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的动物调查员王聿凡整理了一份比较全面的浙江毒蛇资料。


如果不幸被毒蛇咬伤,传说中那些捆扎、放血的处理方法到底靠不靠谱,袁丞达医生也为大家解疑释惑了一番。



三角形头的蛇一定有毒?

五步蛇真的会五步倒吗?


“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分方法,那还不简单?三角形头的蛇是有毒的,钝头、圆形图的蛇是没有毒的呗!”


很多人对蛇类毒性的认识一直存在这样的误区,事实上,三角形头的蛇不一定是毒蛇,圆形头也不一定是无毒蛇,要明确就得认到种。


(图:王聿凡、朱英)


短尾蝮应该是浙江导致蛇伤最多的有毒蛇类。它与人类的活动范围重叠,爱生活在平原或丘陵的田地中,会游泳潜水,平时盘踞不动,夜间活动,当人靠太近时会无预兆发起攻击。”


王聿凡说,这种蛇容易和无毒的颈棱蛇(伪蝮蛇)相混淆。区别是短尾蝮的身形粗短,眼后方有白眉,不封闭的圆形斑,有颊窝;颈棱蛇体型宽扁,无白眉,封闭的不规则斑,无颊窝。


(图:王聿凡、朱英)


袁丞达说:“我们医院收治的毒蛇咬伤病患中,基本都是中了短尾蝮毒蛇的,受伤的也都是杭州周边的农民。这种蛇比较喜欢在农田里活动,农民下地干活的时候,会不小心踩到,受伤的部位一般是四肢末端,中毒表现一般就是皮肤肿痛,重则会损伤肝肾功能。这种蛇毒性不大,不过,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而延误治疗时间太长的,也会有截肢风险。”


说到毒蛇,很多人都会想到五步蛇这个名字,听起来让人如此闻风丧胆的毒蛇,毒性是不是真的这么可怕呢?


“五步蛇个头比较大,它的毒性可能有短尾蝮10倍那么多。不过,送来我们医院的五步蛇毒伤者也都治愈出院了,入院前,他们走了肯定不止5步,所以,中了五步蛇蛇毒,走五步就会倒下,真的只是传说而已。


袁丞达说,曾经有一位老太太中了五步蛇毒,送来救治时是中毒3天后了,医生发现她有脑出血的症状,已无力回天了。


“五步蛇毒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中毒者被咬伤的地方也会不停流血,一些人本身有系统性疾病的,被五步蛇咬伤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图:王聿凡、朱英)


“五步蛇的学名叫尖吻蝮,它体型大,身上有黑色三角形斑,有翘起的吻端;是夜行性的,喜在溪流附近等地面活动,一般是在山区才会有分布的。”王聿凡说。


“中国第一毒”的蛇浙江也有

中毒后放血、捆扎真的管用吗?


在所有被毒蛇咬伤的病例中,袁丞达坦言,最需要大家引起重视的是银环蛇蛇毒。


(图:王聿凡、朱英)


“银环蛇有‘中国第一毒蛇’的绰号,属于眼镜蛇科环蛇属。浙江的眼镜蛇科中主要有5个属,分别是眼镜蛇属、眼镜王蛇属、环蛇属、华珊瑚蛇属和海蛇属。”


王聿凡说,银环蛇浙江有分布,它喜欢在水源附近活动,有明显扩大的六角形脊鳞,从头至尾都是清晰的黑白纹。但是,浙江分布的黑背白环蛇、刘氏白环蛇、福清白环蛇等和它长得类似,为了保险起见,如果野外看到黑白相间的蛇分不清就都当做是银环蛇吧。


(图:王聿凡、朱英)


这种蛇究竟有多毒?


袁丞达说:“银环蛇毒是神经毒素,伤者的早期表现并不明显,只是被咬伤部位的局部皮肤麻痹而已,容易被人忽视。但是中毒1-2小时后,伤者就会出现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甚至心跳都受到抑制的情况。只要及时送到医院就医,用设备帮助中毒者恢复呼吸配合后续治疗,一般就能脱离危险。”


中了蛇毒究竟该怎么办,传说中的及时放血、捆扎真的管用吗?


首先,钱报记者从医生和生物工作室口中得到的一致共识是:蛇不会主动攻击人,请不要故意挑衅或让它感到受威胁。


毒蛇的毒液是不一样的,不是每种都会致伤致命,只要处理得当,是不会威胁到我们生命的。


“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位被毒蛇咬伤的农民,他身上有被刀砍过血肉模糊的地方,他说这是在给自己放毒治疗。中了蛇毒自残放毒的做法不但没有用,而且会引发其它感染,真的很不可取!


袁丞达还提醒,有人被蛇咬后,为防止毒性扩散,去捆扎住伤口附近的肢体,这样做也毫无意义,时间长了还有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的风险。


“大家被毒蛇咬伤后,首先不要惊慌,要保持平静,注意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止毒性快速扩散,有条件的要冰敷伤口,及时送治就医即可。”袁丞达说。


●新闻+

浙江陆地还有哪些毒蛇


除了上面讲到的这些蛇,浙江究竟还有哪些毒蛇,分别分布在哪些地方?


我们也从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的动物调查员王聿凡那里拿到了下列资料(据不完全统计)——


白头蝰极其罕见,长相奇特的蛇。突兀的浅色脑袋太有识别度,不会与其他蛇混淆。性格温顺不暴躁。


习性:夜行性,多在春秋两季活动,主要行动在地面。

鉴别特征:浅色脑袋。


注:有学者依据形态差异(主要是头背部的颜色为白色或黑色)将中国原有的“白头蝰”分为两个物种,即白头蝰(或称白头缅蝰)Azemiops kharina和黑头蝰(或称黑头缅蝰)Azemiops feae。但初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并不支持这样的划分,而支持两者为同一物种。因此我们在这里仍使用其原有的名称“白头蝰Azemiops feae”。中国分布的白头蝰除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外,头背部均为白色为主。



台湾烙铁头是浙江蝰科物种中的颜值担当,当然也极其罕见,主要地面活动,性格暴躁。


习性:夜行性,分布在浙南、浙西的高海拔山区。

鉴别特征:颜值高(看上图);明显粗短。


注:浙江省原记录的该物种为“山烙铁头Ovophis monticola(山烙铁头华东亚种O. m. orientalis)”。有学者依据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将山烙铁头进行划分,其中浙江省分布的物种被改为台湾烙铁头Ovophis makazayazaya(模式产地在我国台湾)。



原矛头蝮是省内极其常见且危险的蛇类,毒性不大但极具攻击性。

习性:夜行性。适应从平原到山地,村庄至森林,地面与树上,各种生境都有它。

鉴别特征:头部三角形 ,吻端尖,头顶为小而密集的粒鳞,有颊窝。



原矛头蝮与游蛇科的微毒后沟牙毒蛇——绞花林蛇非常相似。




角原矛头蝮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小型毒蛇,目前仅在台州仙居境内被发现。

习性:夜行性,依赖大型石灰岩火山岩的地带。

鉴别特征:眼上方有鳞片延伸形成的角状物。

角原矛头蝮与灰色系的绞花林蛇略相似。



福建竹叶青又叫焦尾巴(请看图)。太过常见,可你却不一定注意到,一袭青纱在树叶间是最好的伪装。

习性:夜行性,偏树栖,出没于溪流两侧的岩石、灌木。

鉴别特征:浙江有三种主体颜色为绿色的蛇,分别是福建竹叶青、翠青蛇、灰腹绿锦蛇。后两者均无毒,也偏树栖。

福建竹叶青(有毒):头颈区分明细,头大呈三角形,有侧线(红白或白),红尾巴,有颊窝。



翠青蛇(无毒):通身绿色,尾巴不红,无侧线,头颈区分不明显,无颊窝。



灰腹绿锦蛇(无毒):通身绿色,头部有黑纹,无红尾巴,无颊窝。



舟山眼镜蛇是浙江仅有的一个眼镜蛇属Naja物种,虽然名字里叫舟山,实则遍布全浙江及华东、华南,最为人所知的是它在受威胁时会扩张颈部。大家遇到此蛇要敬而远之。

习性:日行性,喜在多丘陵的开阔地面活动。



鉴别特征:防御时竖立身体扩张颈部,全身黑色,有白色条纹;颈背部有白色扩大色斑(形状、大小有个体差异)。

会扩张颈部,但不是黑色底色的蛇均不是舟山眼镜蛇。 



眼镜王蛇是中国最长的毒蛇,可达3米以上,体型气势磅礴;浙江仅有滑鼠蛇有如此体型。

习性:日行性,仅在浙江部分山区少量分布。




鉴别特征:眼镜王蛇拥有巨大体型,黑白(黄)相间,会扩张颈部,颈背侧白纹无扩大;头背后端有一对蝴蝶形枕鳞。



福建华珊瑚蛇,头部为“V”型白纹。

习性:夜行性,以其他小型蛇类等爬行类为食。

鉴别特征:体型较小,遇到危险时会把尾巴卷成圈吸引注意力。华珊瑚蛇的毒液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爬行类非常致命。



虎斑颈槽蛇的毒液来自它的食物蟾蜍,除了口腔外颈部也有腺体释放毒素,受到威胁时会扩张颈部展示鲜艳的颈背。

习性:日行性,喜在农田、丘陵地区活动。

据日本学者研究,虎斑颈槽蛇吃掉蟾蜍以后,会将蟾蜍毒液储存在颈部腺体里,受到威胁时从颈部腺体排出或溅出(乳白色或略带粉红色的浆液)。蟾蜍毒液的毒性很强,要谨防其进入口腔、眼睛和血液。



中国水蛇、铅色水蛇是主要在浙南分布的两种水蛇,生活在水里的蛇很多,但原水蛇属在浙江只有这两种。


来源:钱江晚报记者 施雯 通讯员 徐尤佳

值班编辑:郑司琪


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一定要努力记下蛇的外貌特征,方便医生对症下药哦!所以这份认蛇大全很实用!快快收藏吧~


猜你喜欢

1.15岁“钢琴小王子”身高停在1米65,妈妈急哭!杭州专家痛心:这个说法很多医生都错信了

2..男生轻轻一挑眉,杭州这位帅哥班主任就瞄出暗恋苗头!他还规定学生必须走后门……

3.14岁姐姐用尽招数杀死11岁弟弟,受审时神情平静!没想到,爸妈一个行为早埋下仇恨种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