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庸离去,再见大侠!他留在浙江的27个瞬间,就是一个难忘的江湖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2018-11-19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

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10月30日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去世

享年94岁

为了方便记忆

他取每部作品名的头一个字集成一副对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短短14个字

却是几代人的青春共同记忆。



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人。


查良镛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更屡被翻拍电影。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说到与浙江的情缘,从20世纪90年代起,金庸更是多次回到浙江探访、工作、省亲。

 1953年早春,金庸(左一)和同学沈德绪(右二)在杭州西子湖畔。(蒋连根提供)

1992年12月,金庸首度返乡,回到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曾对人说过这些话的金庸,从1992年到2008年,六度返乡。

1992年12月3日,金庸与夫人林乐怡来到硖石西山凭吊表兄徐志摩。

1994年,金庸在浙江大学。

1994年4月10日,杭州大学举办查良镛名誉教授授聘仪式现场。

1996年11月5日,金庸参加完捐赠云松书舍仪式后游览西湖。

1996年,浙江大学在邵逸夫科学馆举行授予金庸先生名誉教授典礼。

1997年,金庸在浙江大学百年校庆迎宾酒会上。

1997年,金庸与杨振宁(左二)、査济民(左五)等人在海宁盐官观潮。

1998年,金庸在浙江研究旧居修复草图。

1999年3月24日,《钱江晚报》记者徐澜在杭州笕桥机场迎接采访金庸,向他转达读者问候。

2000年第一届西湖论剑举行之前,金庸与各网俠聚会花絮,“龙王”向金庸敬酒。

2001年,金庸参观阿里巴巴集团。

2002年5月13日,金庸在象山影视城《射雕英雄传》片场。

金庸和《射雕英雄传》演员在一起。

张纪中和马云陪金庸一起泛舟西湖。

金庸在杭州接受白岩松采访。

金庸在浙江大学院长办公室接待笑星牛群。

金庸和浙江大学新闻系学生合影。

金庸和浙大学生在一起,这是他十分放松的时刻,他喜欢给学生们上课,和他们交流。

金庸和浙大学生在一起。

2003年7月25日,79岁的金庸在杭州剧院举行演讲,与读者互动。

2003年10月25日,金庸在海宁高级中学。

2004年,金庸接受衢州一中文学社小记者采访。

金庸本人读中学时候的珍贵照片也被嘉兴一中档案馆保存了起来,图为浙江省立联合高中1939届毕业纪念照,第三排右一为金庸。

2005年1月19日,金庸在浙江省龙泉市参观“龙泉宝剑展”。

2008年9月,金庸回海宁,脚一沾上故乡的土地,那一年已85岁的金庸乐得像个孩子。



金庸是我们浙江人,他出生在海宁辖下袁花古镇的一个名叫赫山房的大家族里。


徐志摩是他的表哥,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和“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是他的表姐和表姐夫。



从杭州开始报业生涯


金庸和杭州的渊源同样颇深。金庸22岁那年,从海宁来到杭州,进入《东南日报》担任“记者兼收英文广播”一职,这是他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具体任务是收听外国电台,如美国之音、大英电台(BBC)的英语广播,并择要翻译出来,偶尔也选一些英文报上的短文翻译备用。



1937年2月1日,位于杭州众安桥的东南日报社新大楼落成。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在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东南日报社”全宗档案里,有金庸1946年与《东南日报》签下的一份“东南日报社职工保证书”,还有金庸离开《东南日报》的“辞呈”。



创办于民国时期的《东南日报》是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机关报,杭州解放后,东南日报社并入浙江日报社。


《钱江晚报》记者也曾多次采访金庸。


钱江晚报记者徐澜:

金庸先生与钱江晚报蛮有缘分的。


90年代,他来浙江很多次,我们晚报文艺记者全程跟着采访,到后来就跟朋友一样,一起吃饭,一起逛西湖,一起去了他的出生地嘉兴海宁袁花镇。他和夫人还请我们去他家喝茶。


他以前是浙报前身《东南日报》的记者,所以见到来采访他的浙报、钱报记者,都叫我们小师弟、小师妹。


他很有学问,风趣,温文尔雅,永远笑眯眯的,头发一丝不乱,穿衣很讲究。在当时,我们觉得很有“港派”气质。



钱江晚报记者郭闻:


2001年的一次采访,我们一起度过了三四天。


因为金庸的书中有很多关于少林寺,当时释永信方丈和少林僧众将他的题字刻了碑,邀请金庸参加举行揭碑仪式。


我们是唯一一家跟采的媒体,在中巴车上跟他一起走完整个行程。


他很儒雅,老派文人的风格,说话声音不响,海宁口音还蛮重的,虽然在香港生活了那么多年,还是典型的江南口音。


当时他应该70来岁,身体很不错。活动当天有很多人围上来,要求签名,他都是有求必应的,待人接物很亲切,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茅威涛

“听到这个消息太忽然了,前些年有一次査先生过生日,张纪中、徐岱和李亚鹏曾约过我一起去看望他,可是刚好我有演出无法前去,太遗憾了。”茅威涛对钱报记者说,她一直称呼他“査先生”。


很多人都知道,茅威涛唯一出演过的电视剧,就是《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


1999年春天,茅威涛正在演《孔乙己》,剃光头,这个突破自我的越剧女小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徐岱当时是浙大人文学院副院长,非常喜欢她的《寒情》和《孔乙己》,就聘请茅威涛和郭小男做人文学院的客座教授。有一次在杭州世贸中心,徐岱为金庸引荐了越剧女小生茅威涛。


1960年,金庸曾写过香港戏曲电影《王老虎抢亲》的剧本,夏梦主演,对越剧非常熟悉,这部电影曾掀起了中国戏曲电影的热潮。那天,徐岱对金庸说,茅威涛还演荆轲。金庸“哇”地一声,非常吃惊。


“我还演孔乙己呢。”茅毛对金庸傲娇了一下。


那次会面,张纪中也正好在场。同年,茅威涛就参演了《笑傲江湖》,演东方不败。金庸曾在采访中说,这是“艺术上的东方不败”。


“査先生很欣赏导演对人物的设置。我原来以为是俊扮小生,林青霞那种路子。黄健中导演跟我说,我要你演一个青衣。我就傻了。根据我自己理解,东方不败应该是个‘花妖’,特别别扭,有一点扭曲,所以是那样一个造型。”这个造型,茅毛特别请来了小百花御用造型设计蓝玲老师。


有一次,茅威涛正在无锡锡惠公园中的杜鹃园拍摄东方不败的戏份,因为杜鹃是种上去,只有20多天的花期,必须赶在花谢前拍摄。那天,李亚鹏、徐晴等都在,金庸先生来探班,看到茅威涛东方不败的造型,非常满意。


 “哦,你这个妆要化很长时间吧。”金庸问茅毛。


“对,早上4点开始,一直要化到6点半。”茅毛对金庸说,她那天3点就起床了。


第三次见面,是金庸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版《梁祝》。


2010年1月10日,香港新光戏院, 86岁的金庸如同他小说里那些其貌不扬的世外高人一样隐没在人群中,拄着拐杖站在大厅里默默等待开场,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已经看过三次新版《梁祝》的马云,给茅威涛打电话:茅毛,査先生想来看演出,你能不能留票。


当时,金庸已经不太出门了。马云跟茅毛说,先生大概只能看半场,就不和你们打招呼了,我们就直接撤了。


结果中间休息时,导演郭小男发来短信:金庸先生不走了,看完整场,很激动,要上台来跟我们合影。


金庸此前还从未看过浙江小百花的现场演出,钱报记者当时也是随行记者,在看新版《梁祝》的时候,金庸一直在抹眼泪。


“我不知道这么一个武侠情怀的人,是什么打动了他,我想可能中国文化传统里的精髓,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武侠,应该是有一脉相承的东西。”茅毛说。

那天演出结束后,演员们在台上谢幕,坐在金庸身边的马云问:“您要不要上台看看她们?”老人家马上撑起拐杖:“要的要的,她们演得太辛苦了!”


马云扶着金庸上台去了,“大侠”严肃了一晚上的那张脸在面对茅威涛的时候终于笑开了,连声说:“好看!好看!”“辛苦!辛苦!” 



徐岱

金庸曾说过,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其中一个就是今年去世的张浚生。1985年,张浚生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第一个拜访的香港名人便是时任《明报》社长的金庸。当时金庸招待他的并非寻常待客的一杯清茶,而是在一宽口大肚的玻璃杯里倒上的一小杯白兰地。从此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1998年,62岁的张浚生离开香港回到杭州,主持浙江四校(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工作,并出任新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当时他得知金庸已有封笔不再写小说、拟到北大或浙大做学问的意愿。他随即与潘云鹤校长商量,聘请金庸为浙大人文学院院长。


2014年3月,在金庸90周岁的寿宴上,张浚生提出想在杭州为金庸出版一本书的想法,金庸爽快接受了这一邀请。张浚生于是扛大梁,成了这本书的主编,并亲自挑选了三位得力写手。这三人都很熟悉金庸在浙江、浙大的情况,他们保留了许多金庸在杭州、在浙江的珍贵影像资料。一位是应忠良,原浙江省海宁市的市长;一位是卢敦基,金庸的博士研究生;一位是何春晖,金庸在浙大人文学院任职时的助手。2015年,该书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书名为《乡踪侠影——金庸的30个人生片段》。


浙江大学资深文科教授徐岱,和金庸先生相识25年。


1993年3月,徐岱作为当时浙大中文系系主任陪同金庸先生,之后,金庸每一次来杭州,他都作为“全陪”的身份照顾他。徐岱说,金庸每次从香港到大陆,去过次数最多的城市就是杭州,每年会来三四次,一次住半个多月。而在杭州,他待过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浙大。金庸每次到杭州后,徐岱和先生几乎天天见面。每次七八个人一辆车,游览西湖,去台州的寺庙,去南开大学见数学家陈景深,去少林寺,去桃花岛看张纪中指导《神雕侠侣》。金庸和张纪中曾同行杭州,坐在西湖的游船上,张纪中问金庸“什么是浪漫的定义”?金庸的回答相当哲学:“不大常见的,就是浪漫……比如说两个人可以坐在家里看月亮,也可以站在水里看,那肯定站在水里就比家里边看得浪漫一点……”


徐岱曾写过一本《侠士道:金庸小说与中国精神》,书里,徐岱对金庸有一个概括:金先生作为一个人是非常善良和优秀的,作为一个学者是非常博学杰出的,作为一个文学家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


他说,金庸先生是很睿智的人。有时候,徐岱和浙大几位教授一起陪先生聊天,会玩古雅的文字游戏,比如每人说一句话,最后一个字要落到“花”、“云”、“江”、“水”上。“我们谁都玩不过金庸先生,文学经典,小说中的一句话,一首诗中的一联,他每次都是脱口而出的,我们七八个教授加起来也比不过他。”


“金先生很好学,他的英文不用说了,他75岁以后,为了写文章,学希腊文,看希腊文。很多人以为他只是写武侠小说的小说家,其实不是。”


徐岱说,金庸先生地位这样高的人,却非常平易近人,他特别不喜欢以官位的身份与人见面和打交道。比如原来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与金先生来往很多,不是因为官职,而是以一个作家和一个喜欢金先生小说的读者交往的。


最后

让我们通过一段3分钟的影片

来回顾下金庸的传奇一生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马黎 、浙江新闻等综合整理

值班编辑:倪王镇


猜你喜欢

1.哈文为李咏写下无数个“早安”,早已解散公司陪老公抗癌……好友张泉灵:主持人的压力少有人知

2.杭州东站“乞讨大妈”家底曝光!儿子很无奈:家里开厂还有几间商铺,每天把菜送到她面前

3.一屁股坐地上,浙江40岁男子竟腰椎骨折了!医生:都怪他20多年来的这个坏习惯

4.不油腻!9成瘦肉做的广式腊肠,微甜带着酒香,越嚼越想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