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卖出600碗,年营业额超百万!蚂蚁金服旁的面店老板开店秘诀,只有两个字!
杭州西溪路556号,灰蓝的办公楼在烈日下,泛出耀人的光泽。
7月22日中午12点,开在杭州西溪路蚂蚁Z空间的杭味面馆,迎来了一天中的人潮高峰。
穿着黑T恤的老板江军昌,在店里一路小跑着。
“蚂蚁集团要上市了。”38岁的江军昌笑起来。
他的店开在这里几年,每天差不多要卖出600碗面,一年营业额超过百万。
来来往往年轻的面孔里,他见过很多大牛,都很低调。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不知道那个默默扫码点了一碗拌川的人,或是常来吃一碗爆款“牛三宝”的人,就是冉冉升起的财富新贵。他知道的是,他们总是匆匆吃碗面回去加班,晚上9点,大楼里映衬出的灯火通明。
“这里,就是一座造梦工场。”江军昌这么说。
1
打拼的日日夜夜,一碗面的慰藉
江军昌和大楼里的人一样,喜欢叫人“同学”。熟悉的同学会回他一句“江哥”。
“习惯了。”江哥说,店里生意不错,饭点基本要排十五分钟左右的队。
要说有什么秘诀。头一条就是速度快,熟面下锅,平均1分钟出餐,雷打不动!
“因为同学们太忙了,时间就是效率,所以上餐必须快。”
再有就是推新品快。门口招牌上写着:夏日新推的四款产品:番茄笋干年糕,橄榄菜肉末炒饭,凉拌牛杂,虾爆鳝年糕。
不过,永远的热度第一名,是经典拌川。而这是客人们自己投票出来的。
“同学们有需求,我们就要快速反应。”当时很多人点拌面,另外备注加番茄,加牛肉,加青菜,加蛋……每次都要额外备注,不如就出一个满汉全席的拌川。
经典拌川就这样横空出世了,卖到现在都很火,每天基本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
“这里相当于我们的第四食堂吧。”两位女生是蚂蚁金服的老员工,对坐着吃经典拌川,“味道不错,我们在这家店吃了好几年,食堂不想吃的时候,就会来这里。”
“上市对公司来说是好事,我们该搬砖还要搬砖。”一位低头吃炒饭的男生说,来这里吃面,比较放松。他和同事一边吃面,一边思考:自己的未来到底要做什么事业,可以找到人生的价值。
对江哥来说,在蚂蚁金服边上开店这些年,他的经营思维和文化都在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大概是全杭州第一个扫码点餐、刷脸支付、支付宝开发票的面店。”江哥说,
来吃面的年轻人但凡发开一个新的应用软件,会近水楼台到面店里做测试。“总是反反复复测试,很认真听取反馈意见,不停迭代升级。这些软件很新也好用,我也很愿意帮着测试提意见,还有他们做事的这种态度也感染了我,客户第一,努力做到完美。”
江哥把这些用户思维融入了经营里。
有天晚上,有个年轻人到店里说没有胃口,但又不能不吃,不知道点什么。江哥就建议,选一些菜单上没有的,炒一个酸酸辣辣的菜配点米饭怎么样?
店里晚上9点打烊,但是这个点很多人还在加班,只要店门没关,他们就开烧。
江哥知道,打拼的日日夜夜,有时一碗面,就是慰藉。
2
跟着“造梦工场”走,
想开一家科技感十足的面店
江哥还有一个老店,2013年就开在万塘路老支付宝大楼边上。7年下来,一排排店铺开开关关,只有他们家屹立不倒。
江哥说,他很感谢当年的眼光,选在了这里。“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大转折。”
江哥是安徽人,初中毕业。18岁那年,和自己的姐夫一起,把他们人生的第一家面店开到了杭州文一路。“20平米不到,6张桌子。”江哥印象很深。
那段时期特别辛苦。他主要的时间在各家酒店里烧杭帮菜,学习餐饮管理。为了积累经验,他开过炒菜店,从清晨买菜到夜里最后一桌夜宵烧好,一天睡不到两三小时。“还好那时年轻都坚持下来了。”
江哥觉得开店就是做人,做人就是开店,都要真诚一点。
他和姐夫的小面店有了起色后,几经搬迁。最终,确立了老支付宝大楼这个总店地址。
“店面扩大到了100平米,但开在互联网公司边上,当时心里是没底的。”但慢慢地,经营思路和定位逐渐清晰,就是要做年轻码农的生意。说起来也很朴实:面的口味要好一点,老板要好说话一点,创新的速度要快一点。
店里的生意后来越来越好。赚到了钱,江哥在杭州结婚成家,买了房子,一家人的生活也随着蒸蒸日上。
“我很喜欢这里的年轻,创新,追梦的氛围,我们面店懂他们的口味。”2016年,支付宝新大楼造好后,江哥和姐夫又跟着过来开了这一家新店,这次有160平米。
江哥说,不管是老板还是普通员工,来这里吃面都没有拘束。相熟的同学,他也会轻松聊上几句。有一次,一个相亲故事在店里上演。男生是大楼里的,女生是大楼外的,两个人一见面都很惊喜:原来你也在这里吃过面!
现在,他在忙筹划开新店的事情,选址的原则就是“跟着同学们走”。
多年在“造梦工场”边上开店,江哥也成了追梦人。他说:“开面店22年。我的梦想,就是要做一家科技感满满的面店。比如可以无感支付,甚至是无人面店。这也是我们追求的‘杭州味道’。”
刚来蚂蚁金服不久的“新人”小彭吃好面,蛮开心的,他说了这么一句:“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方力 见习记者 周琪 通讯员 章洁
值班编辑:倪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