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呐!这是回迁房?杭城“脏乱差”小区重建后美成艺术馆!居民都说:不出租了,自己住!

钱报记者 钱江晚报 2020-11-11

经常路过西溪路的不少杭州人也许早就发现了,花蒋路再往西,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马路对面,一排黄白相间、中式坡屋顶连绵错落的在建建筑,实在令人眼前一亮。
这么漂亮的建筑是什么用途?办公楼?商业街?文化创意园?都不是。
据记者了解,这里在造的又是一处“别人家”的安置房小区,叫西湖区留下街道金鱼井村社区,只有131户村民,南靠西湖群山,北望西溪湿地。
近日,得知小区外立面已接近完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就迫不及待来给大家探营了。


1

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

摇身一变,已有网红打卡地雏形

西溪路沿线的巨大变化,杭州人有目共睹。


2017年起,作为“美丽西湖行动”的一号工程,西湖区举全区之力推进西溪路(古墩路-杨梅山路段)整治。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沿线城中村整治行动。其中,东岳社区、杨家牌楼社区拆改结合,金鱼井社区整村拆除重建,超过10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被尽数拆除。


今天要说的主角就是金鱼井社区。据记者了解,起初,金鱼井社区也和西溪路上别的农民房一样是要改建的,但由于改造空间太小,干脆拆除重建。


金鱼井社区拆迁前资料照片


一位金鱼井村村民向记者回忆:“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金鱼井村,对这里感情深厚。但环境脏乱差也确实是‘老大难’的问题,以前的房子都是自己造的,高低参差不齐,抬头是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道路狭小,路边摊和违章搭建的棚子挤占道路,加上出租户,到处是乱停的电动车,别说消防车,就是一般的小汽车也开不进去。”


金鱼井社区拆迁前资料照片


过于“脏乱差”的金鱼井社区,在整村拆除重建之后,成了西溪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近日,记者前去探营,西溪路上沿街的一排商铺已经完全呈现,美轮美奂,小区里面是一幢幢中式联排,几乎都只有三到四层,如此低密度的设计实在罕见。而且小区背靠西湖群山,一路步行到小区深处,还有登山游步道,不仅可以通往西湖群山,也能到西溪湿地。


金鱼井小区后山游步道


一位村民代表告诉记者,过去的金鱼井社区,村里人搬出去住的不少,有三分之二的房子都是租给外地人,但改造后,小区环境翻天覆地,地段也好,大部分村民都准备搬回来住了。


2

拥有南宋的颜,现代的“芯”

这个新中式风格建筑群,美得像艺术馆

第一次路过金鱼井,很多人都觉得,它像一座极具格调的艺术馆,有着独特的建筑肌理。


据甲方透露,金鱼井安置房项目招标时,引来19家建筑设计单位角逐,有6家设计单位入围决赛。最终,南方建筑设计院的方案,因为充分考虑了金鱼井南靠西湖、北临西溪的特殊地貌环境,定位于与景区融合的新中式建筑风格而中标。


设计效果图


负责此次金鱼井安置房项目的设计师陈曦说,从设计初稿到最终的定稿方案,前后反复沟通和改动,前后将近一年时间。


根据当地风俗,房子的外立面摒弃了经典中式建筑中的白墙黛瓦元素,选择了温暖明快的的色调。在设计定稿里,最终房子的外立面采用了米色真石漆、木色铝板结合,简约雅致。



此外,因为金鱼井背靠西山、面邻西溪景区,为了天际线的和谐,以及营造“落花出青山,曲水戏金鱼”的山水格局,整个安置房小区的建筑高度最高不超过18.25米,平均不超过4层楼。这也使得金鱼井成为如今杭州市区罕见的多层安置房小区。



小区的建筑风格,则是在当地深厚的南宋文脉底蕴和坡地地貌基础上,汲取了南宋风格和山地民居特色,采用柔美的曲线型坡屋面



根据小区整体风貌的定位,整个小区36幢建筑,造型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沿西溪路的住宅,采用人字顶、白墙、大玻璃窗、百叶、石材基座等元素,借鉴公建设计手法;地块内部的安置房,在满足居住功能的前提上,采用较多的仿木元素与白墙相结合,温暖雅致。



小区安置房套数共616套,户型也充分考虑可当地村民们的居住生活习惯,以户型80平米标准层为例:两室两厅一厨一卫一储藏间,餐客一体,南北通透,动静分区,全明房间,南侧有大阳台,并且任意上下两层可以组合为跃层户型,非常适合安置户的人口结构。


3

风雨无阻轮流守着工地

在建造中,不断完善小区细节

对于未来的家园,金鱼井村村民非常重视,全程参与到建设之中,这一过程并不轻松,堪称繁杂,但磨合的结果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建设单位西湖城投相关负责人顾骏杰告诉记者:“村民提出过不少意见,我们全力配合。例如村民们表示,小区靠山本身就湿度大,外墙用混凝土加气块,容易返潮,于是我们改用页岩砖,多花了200多万;还有小区内原先有两条水沟,村民希望能够改道,最后按照村民的意见做了挡墙和截洪沟,增加了1000万预算……



还有一些施工中的细节,例如2016年以后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而村民对于装配式建筑并不熟悉,最初几乎全村反对装配式建筑,要求改现浇楼板,建设单位带领村民代表参观厂家,讲解生产工序,让村民了解装配式建筑不仅提高效率和建筑精度,成本也更高,花了几个月时间,最终消除了村民们的顾虑。



已经76岁的金鱼井村村民陈伯伯是村民代表之一,他告诉记者,村民代表共有5人,由于肩负着整村的希望,从2018年4月安置房正式开工建造以来,一丝也不敢懈怠,风雨无阻守在工地上,几乎成了“全职监工”。


“只要工地不放假,我们就不放假。”陈伯伯表示,“有两位村民代表,一个住在余杭、一个住在临平,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出门,早上7点多赶到工地,一直待到下午4点才走,就算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也轮流守值班。甚至好几回碰上重要的施工节点,比如地基承载力测试,还主动跟着工人们在工地上守到后半夜。”


目前,金鱼井安置房小区外立面接近完工,本月下旬即将开始小区内部的绿化铺装,预计最快春节前全面竣工。陈伯伯认为,这一场“马拉松”式的监工终于即将跑到终点,但现在的情绪更多的不是“迫不及待”,还是想看到小区尽善尽美的呈现,时间早晚倒是其次。


网友看完都酸了


来源:钱报杭州房产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印梦怡 徐叔竞 周佳欢
值班编辑:董箫乐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