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正着唱反着唱都是千古绝唱,全世界的语言只有汉字能做到
《题金山寺》(节选)
唐•徐寅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帆轻。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诸多流传不朽的名诗佳篇
以全新的创作形式被唤醒被演绎
每一首都凝聚着先贤智慧
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这一首《回文诗》尤为特殊
正着唱反着唱都是千古绝唱
是世界上现存的五千多种语言中
仅有汉字能做到的独一无二的美
历经千年历史
依然熠熠生辉
《题金山寺回文诗》
为唐代徐寅所作
正着读只觉气势磅礴
所述景色惟妙惟肖
从月夜泛舟到江天破晓
倒着读竟然同样工整贴切
情趣盎然
从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
足见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力
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让后人一度认为此诗是苏轼所作
所谓回文诗
也写作 “回环诗”
顺着读成诗,倒着读也成诗
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
给人以荡气回肠
意兴盎然的美感
颇有情趣
它将诗歌的语言艺术中
所蕴含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回文诗
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独特题材
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的巧思和智慧
除了正读倒读皆成章句
回文诗还有许多形式
环复回文诗
赏花
【宋】苏轼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用十四字写出了二十八言的格律诗
环环相扣,顶针回环,琅琅上口
通体回文诗
两相思
【宋】李禺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正读为《思妻诗》
倒读为《思夫诗》
令人赞不绝口
就句回文诗
春闺
【清】李旸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
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
期归梦还梦归期。
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
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精妙绝伦,回味悠长
一个是90后电音少年徐梦圆
一个是00后京剧少年王泓翔
受到《回文诗》
独特文字魅力的启发
这两位经典传唱人
在节目中首次合作
便擦出一场惊艳的火花
回文诗中糅合电音加京歌
小提琴、民谣等多种音乐元素
别具匠心,令人眼前一亮
歌词反复咏叹,回环叠叙
曲风悠扬灵透,余音萦绕
重现千年前荡舟于明月之夜
那一片水天一色,渔火点点
听来只觉意犹未尽,兴意盎然
一现代一古典
各自怀揣着
对传统文化的满腔热爱
在不同的音乐领域发荣滋长
却因经典结缘,结伴同行
探索经典传承的无限可能性
迸发出最惊艳的化学反应
王泓翔
年仅12岁的天籁华侨少年
自小成长在西方文化环境中
但父亲是一位
中国传统文化热爱者和传播者
一直以来对他循循善诱
让小泓翔2岁时
对京剧产生浓厚兴趣
小小年纪,便扎根京剧学习
从中体会到中国文字之美
时刻浸润着中华经典艺术
并疯狂的痴迷于传统文化
去年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现场
他与京剧大师李胜素
合作演绎《咏梅》
一曲唱罢,全场沸腾
字正腔圆
将梅花风骨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王泓翔再次来到《经典咏流传》
搭档电子音乐人徐梦圆
两位少年一拍即合
决定寻找经典诗词最新鲜的表达
趣味古诗加上新潮电音
碰撞出当下最吸睛的潮流音乐
最与时俱进的经典演绎
有人说中国经典都是“老古董”
少年们对此并不认同
这一首《回文诗》
便是最好的答案
除了融合多种
时下流行音乐元素
诗词本身亦极其特别
变化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是史上极为出名的一首回文诗
这些新鲜有趣的诗词文体
展示中国文字独特的语言艺术时
也不难从中窥探些许诗人心迹
与今天的少年无异
找寻着诗词与时俱进的当代表达
探索着诗词的流行性演绎
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创作力
经典是流行的再现
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沉淀
看似古老而高不可攀
但经典曾经年轻过
也将因为今天的传唱再度年轻
读诗成曲
传唱经典
大型文化节目
CCTV《经典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