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花开!92年后依然丁香拂面让人醉,雨巷里的芳华永不凋零
雨巷(节选)
现代•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正值人间四月天
正是丁香盛放时
92年前
戴望舒的一首《雨巷》
让人永远记住了
那个如怨如诉的丁香姑娘
柔弱、哀愁
就像被雨滴打落在地的残花
散着浓浓的惆怅
1928年
戴望舒《雨巷》的发表
惊艳了整个诗坛
百年芳华流转
江南烟雨婆娑中的
这一场朦胧邂逅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被赵照用低柔的叹惋再次演绎
吉他悠扬的拨弦声
合着手风琴旧朴的咿呀
当缥缈似纱的歌声缓缓响起
我们仿佛看到雨巷深处
芳步踏来的丁香姑娘
廖昌永为两种乐器的完美配合
感到惊喜
一把吉他加一台手风琴
一下子就将人拉回
那个质朴的时代
年代感极强
赵照表示
为了展现这首诗歌的细腻唯美
自己花费了不少心思琢磨
下雨天他撑着伞
在北京胡同里一遍遍走着
就是为了感受诗歌朦胧的意境
在舞台上
他用歌声诠释了这份朦胧之美
他把对“丁香姑娘”
最好的理解都唱进了歌中
唱进了现场观众的心里
朱丹听完后
坦言这份伞、巷、雨滴的结合
带来的安安静静
一下子勾起她对家乡的万千思绪
而这份静谧
在诗中几乎处处可感
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
但安静背后却是掩不住的惆怅
细雨濛濛如青丝
哀哀愁雾漫心间
戴望舒看着姑娘走近又走远
却又无能为力
只能任那伤愁爬上心头
很多人初读《雨巷》时
会认为这是一首描写
爱而不得的情诗
小巷深处来又去
擦肩而过的姑娘
就像爱情一样,
朦胧游走,难以捉摸
但其实
戴望舒想借这首诗歌
表达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愁绪
1927年的夏天
时年二十五岁的戴望舒
刚在诗坛展露头角
和所有风华正茂的少年一样
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但生活总是遍布意外
十有八九不如意
个人生活和情感上的挫败
加上大革命低潮时
万马齐喑的氛围
一下子将他拉入万丈深渊
未卜的前途伴着未知的恐惧
让戴望舒的心中贮满了彷徨
于是
他将这份沉痛的思考化成诗歌
他将自己身处的困难境地
喻作幽深狭长的雨巷
在这个巷子里
只有自己在孤独彳亍着
但他渴求黑暗中的亮光
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
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于是
丁香一般的姑娘出现了
她就是诗人
内心美好的理想和希望的象征
戴望舒通过小巷里
那丁香一般的姑娘
表达了自己那一颗
敏感脆弱和忧郁的内心
戴望舒作为朦胧派诗人
其作诗风格
深受法国消极浪漫派的影响
辞藻华丽,色彩浓艳
题材意境却悲哀伤感
他擅长用凄凉寂寞的景物
表达内心哀怨的情绪
《雨巷》作为他的代表作
除鲜明的个人风格外
也体现他对诗歌
韵律美、诗词流动性的
极致追求
在回环复沓的诗词、
交错押韵的音节背后
是“雨巷诗人”
幽深孤苦的灵魂
《雨巷》作为一首现代诗
其实深深扎根于
中华古典文化之中
带有浓郁的古典意象
其中以丁香最甚
丁香自古便受洁身自好的
风雅文人所赞颂
美丽、高洁、愁怨
李煜的父亲李璟就曾赋诗道
“丁香空结雨中愁”
此花未开放时
花蕾如同打结的形状
花开时形如长筒
花蕊尽藏其中
寓意心有千千结
从戴望舒的笔触中
我们也能感受到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
诗人温润的古典韵味
这是一种朦胧淡雅的美
不言尽不诉尽
含蓄委婉
给人无尽的遐思
或许现在的我们
更倾向用直白的诉说
抒发内心澎湃的情感
但经典就像深流的静水一般
看似不起涟漪
实则暗潮翻涌
这份涌动
则会在我们再次重温时
喷薄而出
经典
有着无穷的生命力
雨巷里的芳华
才会永不凋零
读诗成曲
传唱经典
大型文化节目
CCTV《经典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