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荡气回肠!这首侠士之歌,让人看到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


《少年行三首》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阿云嘎、郑云龙、鞠红川、高天鹤

四人以四重唱的形式

唱出古今少年的一腔壮志与豪情

高音清澈飘逸,中音醇厚饱满

他们将这首《少年行》中的侠骨丹心

演绎得层次分明,令人回味无穷

廖昌永听后不由称赞:

“和声的气场体现出了

你们身上一往无前的侠气。”



谈起诗人王维,或许人们更多想到的是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旷世才情

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就能令人仿佛置身于绿水青山间

十六七岁才动京城的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

活成了纵情山水的“诗佛”

但是这首诗却让人看到了他“躁动”的一面

正如康震所说:“盛唐侠风盛行,

虽然王维中年以后也开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但是在年轻的时候,

(他)也是会耍刀会舞剑的人。”



王维这首《少年行》从不同的侧面

描写了这群急人之难、豪侠任气的少年英雄

生动还原了他们踔厉风发的精神面貌和成长历程

组诗独自成篇,各有侧重

又蝉联而下,互相补充和照应

用笔或实或虚,或显或隐,舒卷自如

宛如一支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进行曲


穿过千年历史烟云

今天,这四位年轻人吟罢一首《少年行》

我们仍能从歌声中感受到

王维当年鲜衣怒马的英雄气概

他之所以能挥笔写就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并用诗句鼓舞着一代代年轻人

这与当时盛唐的社会风貌息息相关

唐贞观到天宝年间,经济社会空前繁荣

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神州大地一派大唐气象

生逢煌煌盛世的唐人,尤其是年轻书生

都有一股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们渴望为明主重用

在治国平天下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上马能弯弓,下马能书文的少年游侠

成为盛唐最具风华的注脚


气质洒脱坦荡,精神古今和鸣

如今在他们的歌声里

依然能看到古代少年游侠的风姿

在他们极具情感张力的四重唱演绎下

《少年行》得以随着旋律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也展现出当代年轻人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

在四位经典传唱人身上

我们也看到了一种音乐人的使命感

朱丹在听完他们的演唱后不由得感慨:

“你们的嗓子就是当年的剑,

你们也有当下的侠气。”



作为青年歌手

阿云嘎、郑云龙、鞠红川、高天鹤

确实有一份音乐人的侠气

在众生喧哗的年代

他们始终遵循自己的内心

致力于让音乐剧和歌剧这种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

被更多观众了解、接受和喜爱

他们这次选择演绎王维的《少年行》

为的就是能够像诗中描写的游侠一样

拥有面对世事时的坦荡率真

以及追索音乐境界的决心

正如高天鹤所说:

“我们从事的音乐剧、歌剧,

其实都是不见得能看到

很多光亮和未来的一个道路,

但是勇敢地去做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梦,

就是我们理想主义者的游侠精神。”



每个时期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

在年复一年的时光漫灌中

他们可以穿越历史,彼此相识相遇相知

当年游侠们手握的那柄利剑

在这四位年轻人的身上幻化成歌喉

侠义精神也随着经典作品流传下来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中国人身上自古以来就不乏这种义无反顾的侠气

它之所以能够血脉相承

离不开一代代有朝气、有活力、有目标的中国青年

今天这种侠义精神也是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认准心中的航标,朝着梦想不断前行

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中国之未来




大型文化音乐节目

CCTV《经典咏流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