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清明之际探访昔日“皇族”后代——清代皇陵守陵人的现代生活

2017-04-01 美乔 51听

众所周知,清代的皇陵分东西二陵,而位于河北易县永宁山脚下就是清西陵,它是中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寝建筑群。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及王公、公主等76人。现在的清西陵已经变成为国家4A级景区,每逢假日这里游人如织,带动了清西陵周围十几个满族村落的经济文化发展。


这些满族村落多住着的都是守陵人的后代。


自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制,这里的皇陵守陵人们也就随之正式“下岗”,开始了新的生活。如今,皇陵周围的村民,虽然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守陵人,但仍担负着祖辈传承下来的责任,自觉地看守保护着皇陵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凤凰山青不墨千秋画,易水寒流无弦万古琴。”凤凰台村村口的这副对联,让人未曾进村,就嗅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位于清西陵泰陵东两华里的凤凰台村,北傍凤凰山,南依易水河。走进村子,这里有古色古香灰砖青瓦、盝顶彩画所吸引,村子的格局仍然保持着当年营房的面貌。


被村里人称作“活化石”的93岁老人李卓明。他是村里唯一一个会写也会读满文的老人。老人祖上属正黄旗。“我也曾吃过‘一个月十二个大子’的俸禄,当时的一个铜子能买两个烧饼。”李卓明说。


守陵人中相当一部分是皇帝的近亲,以朝廷俸禄为生,可以说是“流着皇族血液的公务员”。过去,祭祀之余,他们逗逗鸟,过着悠闲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如今守陵人或在家忙农活,或研究史料,或教书育人,但骨子里仍还透出贵族的优越感,并以保护传承满族文化为己任。


李卓明不仅懂满文、汉文,还学过两年英语。时代的变迁在老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老人曾在西陵中学教外语、语文和书法,退休后便在村里义务教学。现在,附近十几个满族村,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


老人说:“我有一个心愿,就是让孩子们多学点儿知识,品行端正,都能健康地成长。”


精通古建彩绘可谓是西陵人的看家本领。据凤凰台村党支部书记关玉栋介绍,全国各地包括北京故宫等地的彩绘很多都是西陵艺人做的,现如今凤凰台村有100多人常年在外从事古建彩绘工作,占到村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


徜徉在凤凰台村,除了精美的古建筑,人们也被这里八大碗、蒸鹿尾儿等满族特色美食所吸引。因此很多人慕名到这几个小村子中,住进真正的满族“皇族”家中,体验“皇亲国戚”的日常生活。


然而,让清西陵文物管理处资料室主任那凤英担忧的是,西陵人守陵的意识在逐渐淡化,守陵人的后代们也逐渐随着时代的发展,离开了家乡。


“现在的年轻人,多数在外学习、打工,他们对满族文化了解继承的越来越少了,对西陵的责任感也逐渐淡薄。”48岁的那凤英是满族镶黄旗,她说,村里的孩子们每年春节都得接受老祖宗历史、过节礼仪等的临时培训。


1983年,那凤英接班到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工作。在近20年的时间里,她系统地研究清西陵的历史,收集资料,保护文物,忠诚地守护着老祖宗的陵寝。为了把清西陵的历史传承下去,那凤英发表过文章、出过书,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这片祖先的遗迹,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现代守陵人”。



清明


清明节小长假快到了,忙完家中的先人祭拜,也可以抽时间去到皇家陵墓看一下,除了清朝的陵墓,还有许多重要的皇家陵墓,比如明·永陵、山东也有许多陵寝,比如淄博的孙氏墓园等。


本文为51听综合整理自:新华网、历史真相背后的故事,全部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