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许魏洲 蓄势上场
在拍摄现场,许魏洲拿起他自带的球拍,开始熟练地打起球,不难看出他经过《荣耀乒乓》和《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两部作品锻炼出的球技。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他拍摄的第二部与乒乓主题题材相关的影视作品。《荣耀乒乓》为他打下关于乒乓的基础。
由于取材于真实故事电影,所以无论是当时球场的氛围还是每一个真实存在的球,演员们都尽可能再现出1995年天津世乒赛的感觉。而一些并不关键的过场球,他们都尽可能自己去跟教练商量着在镜头前还原当时的技术。
同时他也很注重让自己去理解当时电影背景中90年代的精神。90年代的中国尚处于发展的阶段,中国乒乓球队也在发展的洪流中,但对于1994年出生的许魏洲来说,那代人拼搏发展的历史在记忆中是空白的。因此他反复去观察当时的录像,感受那代人绝地反击的精神。
“那一代的发展的精神是现在的我们要去学习的。我们聊剧本时也说,不光要让大家看到乒乓球这段历史,也希望能够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因为我们拍的是体育电影,更重要的是它前面带着两个字——中国”。
谈到饰演时感到最难的球时,更多的是需要在球技术上,“因为我自己擅长打反手,正手没那么好,但是这个角色他是正手打得特别好。我喜欢用反手的技术去回球,球一过来,可能正手能接的球,我又习惯用反手去打。后来我做了一些调整,就是能打的球尽量去用正手打”。
除了在技术上的纠正和靠拢,此次他在电影的外形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之前的角色需要他尽可能地展现帅气,而这次更需要他在外形上无限改变。影视作品还考虑了更多能凸显角色个性的因素,造型上也多了一些二创艺术的表现。
紧接着他又分享了一件定妆趣事,“当时我定完妆出来,超哥一看说不行,他说我要像老大哥一样有犀利的感觉。我说怎么犀利,然后他们就围着我左研究右研究,问我说‘要不你把眉毛全拔了’”。
但这样稍显大胆的提议并没有让他有一丝犹豫,“我说眉毛拔了可以啊,拔呗。我也很‘无知’,我觉得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拔就拔呗,来都来了,拍都拍了,那就整的不一样一点”。作为一号选手的白民和在影视的表达上更需要凸显领头人物的锐利感,如指甲盖宽的镊子来到他的眉毛上,“一撮一撮”,眉毛瞬间就变的稀疏。
同时他在第一次挑战偏黑的肤色时也十分费心,放弃一开始使用但压根遮不住本身肤色的粉底,直接拿着色号最黑的颜色“像抹胶水那样”往身上涂,再将其刷开。但浓厚的遮瑕在高强度的运动演绎中也出现了不小的脱妆问题。
每拍一个打球镜头,他都会大汗淋漓,汗水被遮瑕染成黑色,需要马上补妆。白色队服上也透出一块块黑色的汗迹,只能抓紧时间在一旁换上服装老师准备的新队服,又为了符合戏中打球出汗的状态,再把衣服加湿做成汗淋淋的样子。这样的事情在片场上一遍遍地重复上演着,也许从旁人角度来看是一个较为繁琐的工作环节,但他觉得如果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好的,那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内部首映完后,第一次看成片的他感叹道:“我觉得成片出来的最后的成果超出我的想象”。当每个角色的故事线串在一起后,事情的因果便逐渐清晰,更传达出90年代中国乒乓国家队像拧成一股绳的凝聚力。
而许魏洲同样也在片场中感受到了演员们的凝聚力,“内卷”是他整体感受的概括。无论是演戏还是打乒乓球,所有人都竭力做到最好,投入最大的认真至作品中。“比方说一场戏拍完后,大家都很热情地冲到最前面去看回放。甚至在导演觉得OK的时候,大家都会说‘别,别,再来一条’”,他在这样精益求精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随后他又笃定地说道:“我们剧组这些人能聚起来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大家都希望这个作品好,都把它当做是自己一个跨越新的瓶颈的过程”。
电影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最直观的结果体现在票房的好坏上。大年初三上映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一份等待被观众批改的答卷。在紧张等待成绩开分的过程中,他也保有一份从努力中汲取的自信,“我觉得我们不一定是最被看好的一个电影和最被看好的每一个角色。可能最后的结局我们是未知的,但我们拼尽全力,这过程是非常美好的,也是我非常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对于运动员来说,夺冠是终其职业生涯追逐的成功。而对于演员许魏洲来说,能够得到大众对自己演员身份的认可是他现阶段正在努力完成的职业目标。时间和努力是自我突破的人生通关卡,山长水远,坚持是他行至千里的永恒选择。新的开始已经启动,他时刻准备好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绝地反击的勇气迎接新的挑战,“2023年希望《中国乒乓》票房大卖,希望大家都能够去喜欢这部电影,然后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的那段拼搏的奋斗史”。
监制:WishGui
摄影:Joy514
策划&造型:张家汉Grande
妆发:圣皓
艺人统筹&采访:雷蕾
制片: 温言澈
撰文:糯米蛋黄
造型助理:Er niu、探花
新媒体监制:李慧
新媒体编辑:李婧
新媒体设计:OPEN
新媒体实习编辑:文佳静
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