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故事 | 蒋奇明 人生是无数次启程

LIFESTYLE WEEKLY 精品购物指南 2023-07-29






蒋奇明说,在他过往的生活经历中,曾无数次面临选择,但要论真正意义上的启程,还得是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决定从南宁出来上北京学表演那会儿。“从南宁到北京,绿皮车要坐32小时,我倒没觉得辛苦,就有点儿紧张。” 蒋奇明为自己的未来感到紧张,毕竟在此之前,他甚至并不知道原来还有专门教表演的院校。中央戏剧学院,这是蒋奇明在高三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名字。


在蒋奇明的记忆里,南宁总是湿漉漉的,和干燥的北京不一样。回南天一来,到处都返潮气,感觉空气都能被拧出水来。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贵北、贵南、广西、广东,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汇糅杂在一起,在让蒋奇明不断汲取着文艺的养分。

蒋奇明的父亲是彩调表演者,母亲则在粤剧团拉高胡。“像大家熟悉的《刘三姐》,就是彩调。”采访中,蒋奇明事无巨细地解释着:“彩调的题材非常丰富,除了《刘三姐》,还有很多家长里短、生活化的题材,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也特别生活化。在剧团,我爸是个丑角,所以我经常在家看他改装各种舞台道具,排练,唱曲儿。” 蒋奇明当时生活的地方叫文化大院,里面居住着各个行当的曲艺表演者。从早到晚,文化大院家家户户都在吹拉弹唱,蒋奇明耳濡目染,也立下了从事表演的志愿。


然而,准备艺考对蒋奇明来说,却是一段并不轻松的时光。当时的蒋奇明普通话不太标准,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会带出家乡口音,直到后面上了中戏才奋力改过来。现在,早已字正腔圆的蒋奇明则在表演中探索着语言的多样化,他可以操着一口北方话,也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哑巴”,完全不说话。





在《宇宙探索编辑部》里,蒋奇明饰演的那日苏说话有些“结巴”,关于这个细节,蒋奇明与导演孔大山讨论了半天。“原本在设定里,那日苏的确是个 ‘结巴’,但我还是想搞清楚为什么,就跟大山哥聊。聊着聊着,我们觉得不对劲,或许,那日苏不是个‘ 结巴’,他有一点语言障碍,因为他太久没和人说过话了。”


在影片里,那日苏是一个孤独的气象观测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一个人放气球,重复又重复。他没有人可以说话,也没有太多值得分享的新鲜事,直到他和唐志军踏上寻找外星人的冒险旅程。“他太久没和人正常交流过了,他很想去说,可是组织不清楚语言,当他组织不清楚时就会卡壳,或许在外人看来,像个’结巴’。” 表演就是这样,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演而不问为什么,就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物。蒋奇明希望自己永远可以多走一步,多问一句为什么。




在以往很多个采访里,蒋奇明频繁地被问询在罗森便利店打工的经历,大多数问题是有预期的,人们希望蒋奇明讲出一些演员如何观察生活的经验。但对蒋奇明自己来说,他只不过是一直处在这生活里,作为一个普通人,过着普通的日常。“反而真正在便利店工作,你是没有时间和心力去进行所谓的 ‘观察生活’的。每天一模一样的流程,连轴转,太累了,干两天人就疲了,话都不想多说一句。”这正是一种生活真相,蒋奇明意识到:或许“观察生活”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生活不是坐在马路牙子上看来往的行人就能观察出来的。人,得实实在在地活。


中戏毕业后,蒋奇明一直活跃在音乐剧和话剧舞台,如今影视剧的机会纷至沓来,也让蒋奇明开始琢磨二者表演方式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影视剧没有办法在现场就给到你观众的反馈。在剧场里,台下观众的反应是最直接的,当你感觉对了,状态对了,观众也会有所反馈,就像是一种正向激励,不断地给到演员本身,而演员则把这种状态和情绪又持续传递给观众……” 就像水面荡起一圈又一圈波纹,这是专属于剧场的舞台魅力。而在摄影机前,唯一的观众就是导演。有时候,蒋奇明在镜头前表演完,心里却生出很多不确定:对吗?好吗?是这样吗?他并不能立刻知道结果如何。


“这种时候你怎么办?把疑问留在心里吗?” “肯定立刻就跟导演沟通啊,要不然拍完这条就没了。”有任何不确定,蒋奇明都不想轻易放过去,在拍《漫长的季节》的第一天,蒋奇明就问导演辛爽:“这个路子对不对?” “对,你就照着这个路子去演。”辛爽肯定地答。



工作之余,蒋奇明玩音乐,也在尝试陆冲板。“音乐是最直接、离身体最近的东西,陆冲是王一通教的。” 这两个爱好的共同之处,或许是都可以一个人玩儿。“以前做戏剧,社交圈就是演完戏一起吃宵夜的那几个人。但在剧组的环境下,好像社交环境突然一下变大了。” 蒋奇明还没有彻底适应。


在老家南宁,蒋奇明有三个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每次回去都要凑一块儿。因为太熟了,反而看到电视上的蒋奇明,他们会调侃一番。外界突如其来的关注度不会让蒋奇明有一种“终于被看见了”的感慨,对蒋奇明来说,“被看见”是一种客观事实,没办法用“好”和“坏”来形容。当然,如果因为好的表演而被更多观众认识,带来更多机会,蒋奇明也希望能够把握住。




2005年,13岁的蒋奇明在学校艺术节上演唱了一首《找自己》,时至今日,这趟找自己的旅程仍在继续。“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对现阶段的我来说,我只想找到一个状态,一个我觉得最松弛和自洽的状态,它有利于我的生活,也有利于我的表演,这样就好。”









摄影:金家吉

造型:燕丹妮

编辑:陈嘉

化妆:毛毛

发型:刘涛

美术:mia(一颗葡萄工作室)

艺人统筹:晓雪

撰文:koma
摄影助理:姜宇航
服装助理:ying


新媒体编辑:李婧

新媒体设计:OPEN




  精彩内容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