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吉娜·爱丽丝:没有钢琴就没有她
8月22日是吉娜的生日,第二天她在“郎朗音乐盛典沈阳站”的舞台上演奏,和丈夫一起被誉为“音乐界的神仙眷侣”。从以一个人为焦点的“生日会”一夜之间切换到为两人聚光的音乐会,她的生活一直这样以不同形式充满关注的目光和喧嚣的祝福,走到哪里都有人期待“共襄盛举”。也许正因环境如此,这位德韩混血的年轻女孩当年才得以迅速而丝滑地融入这个国度,无论看她热情洋溢的笑脸,还是听她带着口音说话,都能感到她已完成“本地化”很多年了。
“我觉得我已经融入到不能更融入了,有时在国外,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耳朵对中文更敏感、更熟悉。比如昨天大半夜有个和美国的工作对接,我忽然感觉中文表达起来更容易接近我的本意。甚至有时回德国也有这种感觉,好久没说德语时,就觉得还不如中文反应快——你看,我都融入到这份上了。”吉娜说话的语气比她说的话更能证明,她不但融入了中国,而且精准融入到了东北。
现在,吉娜面临的挑战并不来自所谓的“背井离乡”或“文化差异”,而是略显频繁的时空位移和身份切换。这一点会令人有点意外,因为在这个多元的时代,人们已经把不同的行业、地域和身份都模糊了界限,似乎精英人士里“空中飞人”和“斜杠青年”的存在早已司空见惯,忽略了他们在自我转换时真正要经历的是什么。“我总是需要切换各种不同的‘世界’——我一会儿是‘妈妈’,一会儿是‘老婆’,一会是钢琴家,一会儿做综艺,一会儿是歌手,这些的确都是我很享受的身份,是我喜欢做的事情,但有时必须在短时间内跳来跳去,这种状况对身心都是个挑战。”
在吉娜众多的身份里,最显眼的无疑是“郎朗的妻子”,因为恩爱夫妻的话题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但对他们关系的津津乐道,在客观上多少会掩盖吉娜自身的光芒,她却是“没必要太计较”的态度,这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个非撕不可的标签:“我接受别人用他们的方式去理解我。可能在一部分人眼里,只把我看做‘郎朗的妻子’,那就这么看呗,也没什么不对。也有很多人了解我有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愿意懂我的人自然会懂,不想懂或者没来得及了解的,就只认准我一个身份也没问题。”这应该也是吉娜能在“异国他乡”迅速融入本地生活和艺人行业的重要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音乐和爱情,还有她本人敞开心扉去和光同尘的包容度。
和再早几年参与的《幸福三重奏》、《妻子的浪漫旅行》和《青春环游记》这些和郎朗一起出镜的“旅综”相比,这两年的吉娜频频单独参与类似《五十公里桃花坞》和《今晚开放麦》这样非常依赖汉语和中国文化背景的综艺真人秀,还给节目贡献不少精彩看点。脱离了郎朗在身边的时时“保护”和“圆场”,单独上节目会不会有压力?“这两种情况各有各的好。我自己上节目的时候可以更放得开,会大胆地尝试一些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一些运动类的,稍微挑战自我一点的环节,能让我更勇敢。如果他在的话,他总是各种担心。但和郎朗一起参加节目时,我会觉得自己有个靠山,不用太把注意力放在努力融入集体上,因为他在的话,大家经常找我们两个一起聊天。”
现在吉娜已经签约全球最顶级的环球唱片集团正式成为歌手,9月20日就会发行她们首度合作的EP,未来出现在郎朗音乐盛典上的“四手联弹”固然不会减少,而“单打独斗”的机会也只会越来越多,可以预见她在走花路的沿途一定有机会拥抱更丰盛的体验。
除了郎朗,吉娜从未和其他人有过四手联弹的公开表演,这也让他们的合奏成为一种带有“郎朗音乐盛典特供”意义的限定版演奏。“我们很有默契,互相懂得彼此的心意,舞台上一个眼神就能完成所有交流,其实每次弹得也都不太一样,看当天的心情和那个环境、音乐厅的氛围,这些都会让我们变换力量配合出不同的演奏效果。”
吉娜和郎朗最初是因为钢琴相识的,这是他们共同的热爱,也尤其是吉娜所追求的。她在自己之前的钢琴演奏专辑中收录了两首中国曲风的作品《彩云追月》和《水草舞》,郎朗常给吉娜讲这些中国作品背后的故事,好让她更容易通过琴键做表达。“我认为东方曲子和西方曲子有互通的灵感。比如我常弹德彪西的曲子,他火的那个时代,也是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在欧洲盛行的时代,那时中国瓷器也名满全球,德彪西的音乐里有东方色彩,所以我很小开始练琴时就觉得中国音乐很亲切。”
吉娜因为钢琴变成大家熟知的艺人,以艺人的影响力向年轻人们传承古典音乐,更因为钢琴事业才有号召力做公益,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这些收获是她勇于开拓更多领域的力量源泉,但追本溯源时,无论是行业内的“影响力”还是帮助他人的“成就感”,都不及她对钢琴本身的热爱更能汲取正能量。“钢琴是我的一部分,没有钢琴都没有我。我父母也是通过钢琴认识彼此的,所以我能来到这个世界都需要感谢钢琴。我从4岁有记忆时,开始会对这个世界有认识、有憧憬时,就开始弹钢琴了,我做旋律、做流行乐、写歌都是从钢琴开始的。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做事力求完美,也都是通过弹钢琴才建立的价值观。每当我觉得生活有了些压力,或者思绪混乱的时候,只要弹钢琴或哼音乐,我就会回到我这个人本身的状态。”吉娜对此做了完整的逻辑解析,并补充了最后的结论:“现在,它能作为我的一个职业和身份,是更完美、更有力的状态。”在很容易忙碌失衡的都市里,现代人如果都能有像吉娜这样“找自己”的方法的,就能随时随地自我疗愈、满血复活。她有追求技术时陷入“觉得每个音符都重要”的想法里出不来的时刻,也有享受原创歌手录好EP期待上线发布的兴奋时光,时而沉浸于经典优雅的松弛,时而在古典与摩登的交汇里弄潮,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不同境况下选择的碰撞,也是吉娜· 爱丽丝在不同时空里所追逐的火花。
吉娜: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管想表达什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学会最基本的技术是必须的。弹钢琴,尤其是古典音乐真的需要每天好几个小时的磨,磨练好了技术才可以表达艺术,落实到每一天很刻苦的练习,才可以达到一定的境界,才可以自如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艺术效果。
吉娜:我们没有这个要求,不一定要成为音乐家。但我觉得不管未来做什么职业,小时候是要学个乐器的。这样将来如果工作上压力大时,生活上感觉孤独时,有感悟想写歌做表达时,哪怕只是自己单纯想放松,提高一下周末的质量,都还是需要会演奏一件乐器。他自己说他想学大提琴,所以我就开始先找大提琴老师,让他先熟悉和喜欢上音乐。至于以后是否会走上专业路线,或者是做什么其他职业,只要是对社会和自己有利的我都会支持他。
吉娜:可以轻松地学一些,但是不想给他这个压力,他未来如果专业弹钢琴的话,大家肯定会拿他的气场跟他爸比,风格跟他爸比,什么都会跟他爸比,他会快乐吗?当然如果他想弹,我们会支持。我们这个小孩3岁半,但他已经对他自己想做的事有点清楚了,他说过“我想成为我自己”这种挺成熟的话。现在他选好了大提琴,我就对他说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放弃。就算遇到什么困难我也不让他放弃。如果现在总放弃,那将来什么都会很容易放弃。
吉娜:还是要分场合。比如古典音乐钢琴演奏会穿得优雅一点,如果选短裙那种不适合这个场合的,就会有些冒犯。但如果是格莱美,我就会选“潮”一点的。平时在国外我也喜欢偶尔穿个旗袍,旗袍很漂亮,外国人每次看到旗袍也很兴奋。所以我喜欢有反差感的东西,流行风和经典之间不矛盾。不易过时的话,应该就是最经典的优雅。比如古典乐就是一个经典的艺术,不管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怎么快速地变化,它仍会一直流传千百年,真的很伟大。所以我自己也想多宣传古典乐,让更多的年轻人更了解古典乐。
吉娜:我对设计很感兴趣,比如家里的室内设计,我们家的家居用品都是我挑的。还喜欢看书,我喜欢那种很具体的、真实的故事,我常常在机场看故事书。不管是文学还是美学,我的很多兴趣都和音乐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有的时候就是要和自己有一些距离,和自己做的事情有一些距离,等再度回到音乐时会让我觉得有新鲜感。
吉娜:小习惯可能就是需要谱子在我身边,我要随时看一看。然后喜欢上台之前先吃个香蕉,这样舞台上就有劲儿。尽量不紧张,心里肯定会紧张,但是要骗自己说:“上舞台也没什么,就放开弹或放开唱就好了”。有时我也喜欢听一些别的类型的音乐,比如嘻哈,我觉得上台前听嘻哈能“上劲儿”。
监制:张娜
摄影:彦俊
策划:李希
造型:丁亦泽
妆发:代峰
采访、撰文:李慧
艺人统筹:敏儿
制片:曹燃
场务:有为场务
器材:E3 STUDIO
场地:好嘢Space
服装助理:Miidn 、YY
妆发助理:Cc_Karin、sasa
新媒体编辑:平面镜
新媒体设计:梦伊
视频监制:豹纹儿2姐
视频拍摄、剪辑:张鹏
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