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罕见!周小川“深夜喊话”,传递重要信号!

2017-11-06 21财闻汇

11月4日晚上,央行在官网发布了周小川的一篇署名文章,标题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篇文章论述了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成因,并提出了对策。这篇5500字左右的文章里,63次提到了“风险”,43次提到了“监管”,31次提到了“改革”,21次提到了“开放”


央行行长:房地产存在泡沫


“财经韬略”总结,周小川文章中有7个话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1、中国的杠杆率到底是多少


中国的杠杆率(债务率)到底是多少,社会上一直有各种算法和争论。周小川在文章里的“金融高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一节里向我们透露了官方的数据:


201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7%,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5%。他的结论是“高于国际警戒线”。此外,他还指出:部分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突出,“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迟缓;一些地方政府也以各类“名股实债”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加杠杆。


2、重要判断:房地产存在泡沫


周小川在文章里说:2015年年中的股市异常波动,以及一些城市出现房地产价格泡沫化,就与场外配资、债券结构化嵌套和房地产信贷过快发展等加杠杆行为直接相关。


也就是说,他认为中国“一些城市出现房地产价格泡沫化”。至于是哪些城市,文章并没有点明。但绝对价格最高的北上深,以及三亚、厦门等城市,显然“最值得怀疑”。


此外,周小川还认为“房地产信贷增长过快”。不过此前他曾表示过,中国住户部门的杠杆率并不算高。


3、金融乱象主要有哪些?


在谈到金融乱象的时候,文章列举说:


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监管空白或缺陷“打擦边球”,套利行为严重。


理财业务多层嵌套,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存在隐性刚性兑付,责权利扭曲。


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快速发展,部分实业企业热衷投资金融业,通过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赚快钱。


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线上线下非法集资多发,交易场所乱批滥设,极易诱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


少数金融“大鳄”与握有审批权监管权的“内鬼”合谋,火中取栗,实施利益输送,个别监管干部被监管对象俘获,金融投资者消费者权益保护尚不到位。


文章对于互联网金融和“监管层内鬼”的看法值得重视,说明在整顿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业反腐败上,后面还将有大戏上演。


4、央行的苦衷


央行在多份报告里,都向公众倾诉过“被迫放水的无奈”。这次,是行长亲自倾诉:


在宏观调控上,对货币“总闸门”的有效管控受到干扰。


在风险酝酿期,行业和地方追求增长的积极性很高,客观上希望放松“银根”,金融活动总体偏活跃,货币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偏快容易使市场主体产生错误预期,滋生资产泡沫。


当风险积累达到一定程度,金融机构和市场承受力接近临界点,各方又呼吁增加货币供应以救助。宏观调控很难有纠偏的时间窗口。


此外,文章还对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做了说明:


在监管体制机制上,在新业态新机构新产品快速发展,金融风险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跨境传递更为频繁的形势下,监管协调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更加突出。监管定位不准,偏重行业发展,忽视风险防控。“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监管方式,导致同类金融业务监管规则不一致,助长监管套利行为。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缺少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监管真空。统计数据和基础设施尚未集中统一,加大了系统性风险研判难度。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能不清晰,一些金融活动游离在金融监管之外。


5、注意!提及了“IPO注册制”改革


文章透露,目前中国的直接融资比例是23.8%,比2011年的15.9%有了显著提高。但仍然不够,所以要: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减少市场价格(指数)干预,从根上消除利益输送和腐败滋生土壤。


请注意,周小川行长在这里提到了“改革股票发行制度”,这其实就是指“注册制改革”。他还进一步解释说,通过改革发行制度和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可以“根上消除利益输送和腐败滋生土壤”。


“减少市场价格(指数)干预”,这句话告诉我们,A股的确存在对市场价格的干预,也存在对指数的干预。


6、金融开放提速


2017年,中国明显加快了金融开放的步伐。对此,周小川的文章也有解释,认为“竞争可以促进优化与繁荣”,“主动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靠加快金融改革开放”。


文章再次提出要“减少外汇管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便利对外经济活动,稳妥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个目标,显然在两三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能是一个方向。


7、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呼之欲出


在“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节里,文章向我们透露了新的金融监管体系框架,我们大概可以获得以下重要信息:


第一,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第二,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机构和力量,统筹系统性风险防控与重要金融机构监管;


第三,增加地方金融监管权。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的划分是:中央金融监管部门进行统一监管指导,制定统一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监管规则,对地方金融监管有效监督,纠偏问责。地方负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处置,维护属地金融稳定,不得干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


过去这些年,随着“一行”职能的明确和“三会”的陆续成立,金融监管权全面收归中央,地方无权染指。各地只能成立事业编制的“金融办”,配合“一行三会”的监管。


随着中国进入“大金融时代”,尤其是“四板市场”、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的活跃,“一行三会”精力不济。于是,把一些次要的金融业务交给地方监管,就成为改革的思路。


10月10日,深圳已经率先在“金融办”加挂了“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招牌,很可能其他地方也将陆续进行这项改革。



揭露当前金融风险


周小川在文中指出,中国金融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金融领域尚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压力下,风险点多面广,呈现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特点,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违法违规乱象丛生,潜在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脆弱性明显上升,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发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发生。


其中,有三方面金融风险尤其值得警惕:


宏观层面的金融高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 


微观层面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 


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影子银行和违法犯罪风险。


风险形势界定: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仍处风险易发高发期。


周小川文章认为,当前金融风险隐患源自:


1)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体制问题引致风险的系统性,一方面宏观调控很难有纠偏的时间窗口,对货币总闸门的有效管控易受干扰。另一方面监管定位不准确(偏重发展,忽视风控)、缺乏监管统筹机制、监管职能不清晰(部分金融业务游离在监管之外)。


2)治理和开放的机制缺陷引致风险的易发多发性,如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健全,部分行业保护主义流行、金融机构定价能力弱,导致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平抑羊群效应、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


严厉监管之风将至


中信证券研究部肖斐斐、冉宇航解读认为,下阶段金融监管范围料将扩大,实现监管无死角,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或将面临严厉监管。


中信证券指出,未来金融监管的重点方向包括:


货币政策:强调对“总闸门”的有效管控,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和精准微调;


金融去杠杆将继续,而针对资产管理行业和银行理财的管理办法制定和出台或将提速;


加强监管统筹与协调,重新构建监管框架;


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实现监管无死角,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或将面临严厉监管。看来,为未来互联网金融们的日子会更不容易了。


影响几何?


中信证券分析——


1、对商业银行而言


扩表逻辑将受到限制(货币增长放缓、MPA和资本约束),业务逻辑上将围绕提升风险定价能力、轻资本经营、丰富中间业务来展开。


从长远来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更稳定、更健康,而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间的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大,拥有优异管理能力和丰富客户资源的银行更有望脱颖而出;


2、对互联网金融而言


来可能面临严厉监管模式(比如现金贷、线上金交所等),强监管下以往跑马圈地模式难以为继(短期牺牲风控、换取客户数量和交易量的快速增长),精耕细作才是王道(强化风险管理、收敛监管套利)。



21财闻汇综合自:财经韬略(tttmoney8,作者:韬略哥),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凤凰房产(houseifeng)





21君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我们其它小伙伴

21金融圈

ID:jrquan21

长按并识别关注


21金融圈:在这里,让你深入了解本源,助你理解金融本质,拥有金融化思维,并成为金融圈成员。
牛熊档案

ID:bullbear21

长按并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