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财中国500强企业报告:北京第一,广东、上海分列二三名

2017-12-12 王海平 21财闻汇

文/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海平



新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形成,老企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这是对中国500强企业研究的一个结论。


12月12日,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上财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2017年,是这一指数发布的第九年,其数值为89.52,比2016年(88.93)略有提升。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500强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江若尘教授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政府实施的放、管、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大企业逐步扭转了下滑的态势,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


从历年指数变动来看,上财500强企业竞争力综合指数在2010年达到最高的111.76,随后几年则连续下降, 2016年综合指数下降到最低。


从2017年500强企业的综合指数来看,由于总体亏损面、亏损额持续扩大得到了抑制(亏损企业达到43家,比上年减少29家),尤其是制造业下滑得到了扭转,制造企业近六年得到首次显著反弹。国家对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重化工行业的去产能、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对这些行业的大企业扭亏为盈的效果较为明显。


例如钢铁行业有43家,比2016年减少7家,亏损企业8家,总指数为69.77,比去年的45.57增加较多,总体形势明显好转,“去产能”起到了一定作用,“去重型化”已见成效。


从盈利、成长和规模三个分指数来看,规模和盈利指数有所提升,而成长指数略有下降。

2017年中国500强规模指数为93.62,比2016年的92.89增长0.73,这说明中国500强企业在营业收入、资产、利润等规模上稍有提升。2017年中国500强盈利指数为80.92,比2016年的71.92上升9.00,增长较大,是继2013年以来的首次上升。2017年中国500强成长指数为95.19,比2016年的104.16下降8.97,从2015年开始连续5年下降,中国大企业成长出现放缓的局面。


也就是说,从企业经营、发展、成长的逻辑来看,中国大企业正从高赢利转向低盈利,规模逐渐趋于平稳,需要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增长驱动力。


在行业排名方面,商业银行业排名第一(综合指数为159.48,17家企业),金融行业依旧持续着良好的发展势头,37家商业银行大企业营业收入共58293.45亿元,净利润共13254.37亿元,销售利润率达到了22.7%。


从入围企业数量最多的7个行业来看,煤炭采掘以及黑色冶金行业指数较低。例如煤炭行业中有企业20家,综合指数为54.25。从经济指标来看,虽然大部分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但是整体出现了“一枝独秀”的局面,神华集团综合指数为111.5,净利润达到了127.34亿元,增速45.7%,其它企业情况都不太好。


从新经济行业来看,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崛起,2017年共有8家企业入围,综合指数为101.28。其中以BAT、唯品会和京东为代表的企业处于了竞争力指数的前列,例如腾讯的指数为171.38,排在所有企业的第10位。


从行业角度分析来看,传统金融保险、烟草、航空航天等优势企业依旧在成长,新的互联网相关行业正在崛起。


而地域分布方面,2017中国500强企业分布依旧呈现不平衡性,这一现象存在了近10多年(例如西藏没有企业上榜)。 东部地区9省共有365家企业入围(与去年持平),占中国企业500强总数的73%;中部地区6省共有58家企业入围,占11.3%;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共有63家企业入围,占12.2%;东北地区3省共有14家企业入围。


从500强指数指标来看,北京市入围企业最多并综合指数排名第一(104家,指数为108.69),广东排名第二(51家,指数为106.78)超过了上海(29家,指数为97.88)、江苏(47家,指数为79.46)和浙江(43家,指数为92.26)。广东省经济随着自贸试验区成立、“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等政策 48 30501 48 14740 0 0 8632 0 0:00:03 0:00:01 0:00:02 8629进,广东的一些大企业崛起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此,江若尘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因为中国500强企业中,60%左右都是国企(或控股),而如果计算中国500强民企,则得分还会有变化。


总体上来说,近五年(2013-2017)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在低处徘徊,2017年有所回升,传统大型制造类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挑战,其赖以生存的经营模式经受了大幅度冲击,“供给侧”效应带来的结构矛盾影响着大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从企业经营、发展、成长的逻辑来看,中国大企业需要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增长新动力。在自贸区建设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内倡导创新与升级、对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空间将会是重要的两条发展之路。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最新热文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我们其它小伙伴

21金融圈

ID:jrquan21

长按并识别关注


21金融圈:在这里,让你深入了解本源,助你理解金融本质,拥有金融化思维,并成为金融圈成员。

牛熊档案

ID:bullbear21

长按并识别关注


牛熊档案:股市,无论是故事还是事故,事事关心。牛市熊市震荡市,都能找到赚钱的姿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