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二孩出生数首超一孩!最新数据暴露严峻现实,为什么年轻人连一孩都不想生了?

2018-01-22 21财闻汇

据国家统计局1月20日披露,2017年全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据媒体报道,这是自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来,首次出现二孩出生数占比超50%,并超过一孩出生数。



也就是说,出生人口的下降,其实并非因为适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不够,主要是很多夫妇连一孩都没有生育。


2017年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都有小幅下降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相比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2017年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都有小幅下降。


二孩首超一孩,为何一孩生育数量下降?


2017年,我国一孩数量为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249万人。而在一孩数量下降的同时,二孩数量则有了明显上升。2017年二孩数量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



为何2017年一孩生育数量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对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李希如解释道,由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7年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6年减少400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也呈现不断推迟的趋势,这些因素使得2017年我国一孩数量出现下降。


据李希如介绍,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的“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人数分别多出142万人和79万人。出生率分别为12.95‰和12.43‰,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分别提高了0.84和0.32个千分点。


因此,二孩出生人数的明显增加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孩出生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二孩政策放开后,生育数量不及预期

 

2015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曾在解释“全面二孩”政策时指出,全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预计政策实施后的几年中,中国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最高年份的出生人口预计超过2000万人。

 

▲数据来源:《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王培安主编

 

不过在2016和2017两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均未达到1800万,预期中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后的生育高峰并不十分明显。

 

为什么年轻人连一孩都不想生了?

 

1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负责人表示,民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受经济社会因素影响更加明显。调查显示,民众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主要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等。

 

 

2005年,中国社科院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发布了《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报告。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为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30岁前的未婚子女的总成本则达到49万元。此外,这49万元尚不包括孕产期支出及从孩子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

 

2016年,南方都市报在这份社科院报告的基础上推测,随着通胀,在我国大城市养育1个小孩的平均成本已上升到70万元。


出生人口下降,老龄化加深

 

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截至2017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


出生人口下降


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死亡人口98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

 

2017年出生人口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也同样出现了下降。

 

我国性别比例逐渐平衡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137万人,女性人口67871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


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这一性别比例在2014年下降为105.06;2015年又下降了0.04,至2016年末,总人口性别比跌至104.98。

 

这一系列趋势表明,我国“男多女少”的人口压力正逐步得到缓解。


目前,国际公认的人口性别比正常范围为103-107。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例已连续五年保持在正常水平范围内,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人口老龄化加深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降低。


2017年,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相比之下,2016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074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5.6%。

 

据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0-14岁人口为22681万人,2015年中国15-64岁人口为100347万人,2005-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逐年下降,2010年0-14岁人口达到近十年最低值,为22259万人。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434万人,近十年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


2005-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变化趋势图

2005-2015年中国0-14岁人口变化趋势图

2005-2015年中国15-64岁人口变化趋势图


目前,各界普遍关心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走向。在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下,部分专家担心,人口生育率下降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少负面作用,也会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冲击。


对此,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未来将做好出生人口监测预测,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努力推动解决群众在生育养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17年2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总和生育率要从2015年的1.6回升到1.8的水平,年均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6‰左右。


人民日报也担心人口危机了


近日,小编注意到,《 人民日报 》刊发一篇标题为《拿什么来“唤醒”生育预期(域外听风)》的文章,文章举了很多低生育率等国家的案例:


韩国:


为了应对低生育率问题,过去10年韩国投入了100万亿韩元进行“刺激”,不过严峻的生育形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根据预测,2017年该国生育率有可能降至1.03,继续刷新历史低值。虽然生不生孩子对个人而言是道自由的选择题,但从政府部门的焦虑中或许可以看出,生育率长期下行,将给整个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日本:


作为典型的老龄化国家,日本在这一点上的体现尤为明显。占日本公司总数超过95%的中小企业,目前CEO平均年龄已达59.2岁,比1990年提高了5.2岁;超过60岁的CEO中,有一半找不到继任者。因为这些企业中不少都是家族企业,出生率下降,往往也就意味着家族式经营难以为继。


据统计,2016年日本倒闭的两万多家中小企业,有33%是因为“缺乏继任者”。年轻人是就业的主力军,人力资源储备不够,带来人口结构的老化,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预期。


德国:


德国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6%的受调者对未来的就业前景、经济增长、气候变化以及恐怖威胁感到担忧,而这些都会影响要孩子的决定。社会各方面发展都不太景气,导致个人和家庭收入的降低,人们自然会因为担心花费过高而拒绝生育。当失望、担心的情绪长期堆积,形成颓废、悲观的自我暗示,最终就难免陷入“越怕生越不生,越不生人越少”的发展逻辑。


文章还指出:


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年轻人愿生、敢生,并不容易。诚如一位人口学家的分析,“一旦低生育成为社会普遍准则,那么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条件下采用鼓励生育的政策,要扭转生育率的下降还是非常困难。”


不管是从工作岗位、教育,还是从居住、医疗等领域改善民众生活,激励政策、社会保障固然是重要的外部条件,但对于不想生育的年轻人,改变消极的生育观念、积极营造有利于养育孩子的社会环境则是关键。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来源:中国经济网(ID:ourcecn)、国家统计局、每日经济新闻、智妍咨询;人民日报等


热文推荐


击败马云、马化腾、王健林,中国新首富要来了?


高铁之下,中国格局巨变,哪些城市将崛起?(信息量太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