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屏的“Citywalk”,适合哪些城市?
出品: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作者:李果
编辑:李博
“Citywalk”在近期成为热门话题,如最近很多媒体发文向读者极力推荐去当地进行一场Citywalk,小红书上关于Citywalk的相关笔记也接近50万篇。
目前对于Citywalk没有准确的定义,它可以是以一条规划好的线路进行漫步,亦可无目的性的在城市内探索,与传统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旅游方式不同,Citywalk更强调以步行方式完成个性化的旅游。因此在本文中,我将Citywalk定义为“城市漫游”。
城市漫游,可以是有组织的(获得当地向导协助),也可以是自发的。由于前者更倾向于商业化的方式进行,类似小众的定制旅游,那么我想重点去讲的是自发式的城市漫游。
什么是城市漫游?我认为是你了解这座城市的方式,根据我的认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寻找一座城市的记忆拼图,打开一座城市的生活盲盒,重塑一座城市的固有印象。
1
漫游城市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寻找一座城市的记忆拼图。
通过城市漫步,寻找你对这座城市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可能来源于一本关于这座城市的书(如《边城》),也可能来源于某部电影(如《哈利波特》)或电视剧《如《老友记》》,总之这些文字或影像构成了你对这座城市的初次印象,数年后,你是回到了这座带着儿时记忆的城市,并寻找记忆拼图。
与之对应的城市,它应该具备的特质是知名电影(电视剧)的主要拍摄地,某部畅销书的故事主线发生地,且这些场景为非虚构,亦非现实中的景区,而是散布在城市之中,需要去寻找、去将记忆与实景拼接起来。
第二种是打开一座城市的生活盲盒。
即避开旅游景点,无目的式的去城市里漫游,去感受这座城市的底层气质。像失忆的本地人那样去生活一天,从在街边小店吃当地的特色早餐开始,一边街头漫步,一边像本地人那样去生活,每一个转角,每一口食物,每遇见的一个人,每一家街边小店,都是这座城市给予你的盲盒,最终,会构成你的之于这座城市独特的印象。
与之对应的城市,它应该属于任何一座你期望去探索的城市。如一些历史悠久的古镇,具有时代意义的老工业基地等,或是颇有特色的某个海边小镇、边境小城。
第三种是重塑一座城市的固有印象。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长期生活在本地的市民。举例而言,如果你每天从家上班是坐地铁,那么家与单位之间的距离,只不过是一个个站名。如果某一天你能用步行的方式走一遍,会发现路途中不同的风景,而这些风景很可能与你想象中的城市不一样,米兰·昆德拉有一部我很喜欢的中篇小说叫《慢》,他在里面写道“慢是一种失传的艺术”。很多年前我去台湾骑车环岛,遇见过很多奇奇怪怪方式环岛的人,比如有踩着滑板环岛的,有一路搭顺风车的,其中最酷的是一位徒步环岛者,他的双肩包上还挂着一个牌子“环岛,走就够了”,和他交流是,他有一句话令我至今印象深刻,“我们这个时代的速度太快,很多风景要慢下来才能体会到”。
2
值得漫游城市必备的五大要素
我认为,一座真正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是一定是适宜漫游的城市。那么这样的城市在我的理解中,一定包含如下要素。
第一,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与良好的城市管理。不能是景区繁华、现代,而城区落寞、老旧(注意并非是古老,而是修缮不力),也不能是部分商业街区次序井然,而小街小巷污水横流,这座城市需要在任何一个角落都体现出良好的秩序与被管理的状态。
第二,充分的日间/夜间安全度。城市漫步可能去到的小巷、城市角落,这里需要有足够的安全性,特别是在夜间,高安全度能够让这座城市增加别样的魅力。
第三,深厚的历史积淀。如果说城市是一本书,那么这本书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厚度,随意翻开一页,都能让读者有所感知、启迪,这将使得漫步者不需要刻意选择路线,而都能感受到城市的魅力。
第四,友好、理解与包容。城市漫步,意味着要去居民区“打扰”常住民,那么需要常住民对这群不速之客予以包容,甚至容忍其适度的对自己的生活空间进行“冒犯”。这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气质,尤其是针对外来者的态度。
第五,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文化代表着一座城市有更为复杂的社会群体,而这些群体又能创造出更多元的城市文化场景与生态,这正是吸引漫步者的地方,漫步者对该城市的文化、精神有充分的认同感,其目的已非在物质层面的漫步,而更多处于精神需求,通过漫步的方式,去感知这座城市、融入这座城市。
最后,我想借用芒福德的一句话“城市就是一个剧场,一个舞台”——城市足够精彩,只要你愿意慢下来。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赵凤铃
城
市
消费“建”议
在各个城市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专业研究机构的协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言献策。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一周消费“建”议栏目,致力于打造为一个公众发声的平台。
关于城市消费或城市建设方面,你有什么建议呢?欢迎在21财闻汇留言,或投稿至栏目邮箱:liguo@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