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谁害了台湾这位面包师?

补刀客 环球网 2019-03-30


台湾面包师傅吴宝春,这两天火了。这把火也把吴师傅烧得焦头烂额。


一个面包师,却罕见地成为海峡两岸的众多网民,义愤填膺要加以抵制的对象。这一切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吴宝春无辜吗?如果有些无辜,那又是谁害了他?


这起充满戏剧性的事件,折射出被台湾当局毒化的两岸氛围,是非常耐人寻味的。有意思的是,这个吴宝春,刀哥还曾见过他。就让我们一切从头说起。

“台独”面包大陆开张?


 吴宝春在台湾早已红了好几年,2010年他从法国捧回了一个世界杯面包大赛个人赛金牌,从此被认为是台湾的骄傲。

 

当时吴宝春参赛的面包,使用台湾食材,如彰化荔枝或原住民小米酒,因此大受欢迎,擦亮“台湾面包”的招牌。

 

当时,台湾的感觉是,亚洲人也能做出好吃的面包,最特别的是,台湾人做到了。2010年,台湾人将吴宝春捧为“台湾之光”,吴宝春此后在生意和名望上平步青云,赚了不少。

 

吴宝春的出身也非常激励人心,他来自台湾屏东、是单亲家庭的小孩,国中毕业时到台北闯荡,从学徒做起,天天揉面团,奋斗的故事还被导演林正盛相中,拍成电影《世界第一麦方》,跃上大荧幕。

 

老板自身已经变成一个大IP,面包店走的也是高端路线,在精不在多,价格很高,但很多人乐于为此买单。

 

 

吴宝春的面包店线上销售的面包。

货币是新台币,目前1人民币约等于4.4新台币。

 

但最近,他的面包店在上海的店铺刚刚开张,就遇上了大问题。

 

很多网友挖出他以前的言论,有网友说,吴宝春曾说过,“饿死也不会来大陆赚一分钱”。

 


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吴宝春明确说出,“中国市场虽然有13亿,但全世界有70多亿,我不会把眼光只看在中国。”

 

这句话几经流传,在台湾媒体上渐渐的变成了——“吴宝春六年来拒赴大陆开店”。熟知台湾媒体的人都知道,要论跑得快,谣言造得好,其实香港记者是比不上台湾记者的。

 

“台湾之光”这个词可能也害了吴宝春。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它是一个台湾新闻媒体使用的词汇,用来指称在国际上有名气的台湾裔人士或产品,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现象。

 

但在岛内媒体、民众的实际运用中,这个词的本土化色彩非常重,是在不断凸显台湾本土的价值,刀哥在台湾的一场公开演讲中,曾听到一位主持人将“台湾之光”与大陆联系起来,强调这是台湾的,不是中国的。

 

此外,还有媒体扒出最近吴宝春的大陆店铺开张前夕,他很机智地删掉了自家官网的所谓“台湾国家特色”的介绍。

 

 

在过往言论被爆出后,大陆网友惊觉,原来吴宝春是这样的人!很多人开始抵制他的面包店,抵制的方式很有创意。

 

网友在大众点评吴宝春的店面展示里,为吴宝春的面包起了各种独特的名字,比如“台独面包”“大陆人傻钱多包”等。

 


还有很多人给吴宝春的面包店只打了一星,言语里或者愤怒,或者嘲讽,他们应该代表了很多人对很多疑似“绿色台商”的真实情绪。


 


大众点评上对吴宝春面包店的评论。现在,大众点评已经下线了吴宝春的商铺。

 

当然,也有大陆网友认为,“架上卖的是面包,也不是卖台独”,所以这并不影响她个人的购买意愿。

 

吴宝春可能没想到,进军大陆市场的第一步就如此不顺。看到大陆民情愤怒,他也赶紧出来灭火。

 

10日,他以自己和公司的名义在官网连发两条声明,明确表示,“身为中国人,是我的骄傲,‘两岸一家亲’是我坚持不变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吴宝春非常坚决地申明,自己从未发布过“饿死也不会来大陆”的言论,自己支持“九二共识”。



一石激起千层浪。吴宝春这个声明一发出,可谓“里外不是人”。

 

一方面,大陆网民并不相信吴宝春的这个回应,认为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是吴宝春想要赚大陆的钱才改口称“两岸一家亲”。

 

而另一方面,在脸书上,一些台湾人更是怒不可遏,深感背叛,不仅说自己再也不会去吃吴宝春的“九二共识面包”,还有人表示,吴宝春应该滚出高雄,滚出台湾,去大陆赚钱好了,甚至有人说“台湾人不要买中国人的面包”。

 


玻璃心碎落一地的不仅仅是那些情绪激昂的台湾人,还有台湾的绿媒。比如绿到骨子里的《自由时报》说,那句“中国台湾”,会让曾经力挺吴宝春的人听来“格外刺耳、格外难受”。

 


在11日,台湾《自由时报》的脸书又发多条贴文,指责吴宝春凭借并非一人之力走到今天,可是他却没有感谢大家,而且还爆料说吴宝春只给自己店里的面包师傅开月薪22000新台币(大约5000人民币),进而质疑这样的人配得上“台湾之光”的名号吗!

 

可以说,捧着吴宝春上位“台湾之光”的主力媒体现在开始反水了。

 

而“蔡总统”也不甘寂寞,11日早上出来喊了两句。她说,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她强调,社会并非苛责吴宝春,但此事件体现出“中国用政治扭曲经济和贸易的活动”。她还指出,吴宝春的声明显然是大陆要求的“标准化说辞”,分明是政治压力。蔡英文也呼吁对岸“把政治前提拿掉”,好让两岸健康交流。

 


好的嘛,这是又把锅甩给大陆了。

 

相比于蔡英文将一个面包店的问题上纲上线到政治层面,最近在台湾颇为火热的韩国瑜要冷静得多。11日下午1点半,韩国瑜为吴宝春护航称,希望台湾民众能做吴宝春的后盾,让“单纯生意人能够不碰政治,发展自己事业,并得到两岸人民祝福”。

 


吴宝春站在韩国瑜身边,再次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专业的面包师傅。

 

吴宝春面对的这场风波,不仅席卷两岸,也惹来外界注目。

 


德国之声直言,这已经是一个“面包政治学”。所以,这场争执,到底是政治还是面包?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我们在担心什么?


无论如何,现在,这场风波已经带有政治性了。官员、媒体、社会民众都被席卷进来,它再也不会是一个商业问题了。

 

台湾的媒体和大陆的民众其实都在问一个问题,吴宝春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刀哥曾在2010年在台湾短居过一段时间,那时他刚获得大奖,在台湾如日中天,每天活动不断,无论是在台湾颇有影响力文创活动“简单生活节”,还是台北2010-2011跨年晚会等活动,他都以“台湾之光”特邀嘉宾的身份出席了。

 

刀哥在两个场合中曾经见过吴宝春,感觉他为人很低调,别人介绍他是“台湾之光”,他也只是笑笑,在谈及面包时,能感受到他的专注,他说,自己不断努力,就是想要证明台湾人、亚洲人也能做出好吃的面包。

 

从11日下午吴宝春的出镜采访看,他似乎没有太大变化。

 

至于他是否真的说过“饿死也不会来大陆”,刀哥倒是查了一下,见诸媒体报道的内容确实没有这句话,大概率的可能是以讹传讹,但那些强调台湾价值,或是之前不太注重大陆的言论,倒是确实存在的。


 

如果以此就判定吴宝春是个“台独”,未免有些许草率。

 

事实上,吴宝春在大陆开面包店引发风波,这不是第一轮。早在今年3月,台媒就爆出,吴宝春将与新加坡西点集团合作,在上海展店。当时就有人指认吴宝春可能是“绿色台商”,引发争议。

 

但国台办很快表态称,虽不了解细节,但我们推出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就是要为广大的台胞来提供到大陆学习、生活、创业、发展,和大陆同胞共同的待遇,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即使吴宝春真是“绿色台商”,在他如今立场鲜明的声明之后,他应该获得这样的机会吗?

 

刀哥能够理解那些不愿相信吴宝春声明的人,他们担心,因为如果吴宝春们暂时逃过一劫,最后又继续在台湾支持“台独”,赚着大陆的钱,砸着祖国统一的锅,该怎么办?

 

毕竟,“绿色台商”这个群体是真实存在的。


“绿色台商”

 

吴宝春并不是唯一一个陷入“九二共识”风波的台商,大家大概都还记得今年8月中旬的85度C事件,在愈演愈烈的风波中,85度C最后同样发表声明支持“九二共识”。

 

时间线继续往前,2016年12月,海霸王集团在大陆生产的产品因“标示不实”遭罚款40万元人民币。

 

因传闻海霸王集团与蔡英文家族有关联,当时这件事被岛内一些媒体解读成大陆“为制裁绿色台商鸣枪”。

 

实际上,回头看,这是不过是一起司法事件,海霸王违反了大陆的法律,理应受到惩罚。

 

在这个过程中,海霸王也同样表示自己并非“绿色台商”,坚定支持“支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和平双赢”。

 

刀哥觉得,如果想在大陆赚钱,与“绿色台商”做切割是非常必要的,大陆欢迎台商到大陆打拼,但绝不允许台商到大陆赚钱,回台湾却支持“台独”。这是底线。

 

别说今天了,时间再拉开一点,看看岛内那些赫赫有名的台商大佬们的做法,或许更能看清今天的吴宝春风波。

 

台湾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是个很独特的例子,他赶上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春风,成为第一批进军大陆的台商。到2000年,在赴大陆投资前十位台企中,奇美集团名列第九。


 

但许文龙这个人被认为是个深绿人士。2000年,他出任民进党“总统候选人”陈水扁的国政顾问,被认为是陈水扁赢得“总统大选”的关键推手。

 

他曾在日本右翼杂志《诸君》上大放厥词,诬蔑“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狡猾的人种”,“和中国人做生意一定会吃亏”。

 

许文龙还宣扬“台湾悲情”和“台独史观”。1993年2月至8月间,他以“奇美的历史与我”为题,对公司员工发表了12次演讲,大谈所谓“台湾历史”,大骂“过分的郑成功英雄论”,诬蔑“郑成功无非是持武器的侵略者,他们强夺原住民的土地”等。

 

因为“台独”倾向太明显,2004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刊登《不欢迎以许文龙为代表的绿色台商》。可见,我们的底线很早就已经画出了。

 

之后,奇美集团发言人说,许文龙的话都是他个人观点,与公司无关。再之后不久,许文龙卸任了董事长,还抛出一份“退休感言”,言辞恳切地澄清自己不是“台独”人士。

 

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也曾被质疑“台独”,但他比许文龙动作要快很多,早在2000年4月,他就亲赴北京,透过管道强调他中立的政治立场,施振荣在接受多家国际媒体访问时,还公开表示支持两岸统一的看法。

 

这些台商大佬纷纷作出自己不是“台独”的表态,真的是被逼出来的吗?的确是的,但决不会是政治压力,而是来自市场、消费者的压力。

 

毕竟,他们都还想着赚大陆的钱。

 

同时,他们也给后来者树立了标准和底线,在大陆做生意,有什么是不能碰触的。


“经济还归经济”

 

事实上,现在已经不难注意到,对两岸关系表明政治立场,俨然成为台湾企业在大陆展店无法避免的问题。

 

但在吴宝春事件中,他发表声明并没有受到来自大陆官方的政治压力。针对此事,今年3月国台办发言人当时回答得很温和。

 

形成对照的是,在台湾当地,面对餐饮界的统派人士,民进党当局用查税、查卫生状况等多种方式打扰业者经营,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所以那么“蔡总统”所说的“用政治扭曲经济和贸易活动”的一方到底是谁,应该“拿掉政治前提”让两岸健康交流的一方又是谁?

 

无意评价吴宝春2006年的言语是否“暗示”台独,也无从得知吴宝春支持九二共识是否只是想来“赚大陆的钱”。


 

只是想说,现在“经贸问题政治化”的风头在两岸越吹越劲,这怪谁?当然要怪蔡英文当局。他们激化了两岸议题,严重压缩了台湾商人“只做生意、避谈政治”的回旋空间。蔡英文当局这样下去会逼垮很多台湾企业的。而两岸缓和关系是挽救岛内活跃人士和他们所属企业在大陆舆论场形象的唯一途径。而一旦被两岸议题网住,哪个台湾商人能够做到左右逢源,给两边都做出满意的交代?

 

毕竟,在下午召开的记者会上,面对媒体咄咄逼人的诘问,吴宝春只是反复呐呐地说:谢谢,谢谢大家,我只是一个面包师。


文:叨炸天&螺丝刀


来源:补壹刀


往期回顾





长按关注,

您就是环环的衣食父母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