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就是张哲瀚参加婚礼的乃木神社供奉的“鬼”!

环球网 2021-08-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察者网 Author 许陈品


神社供奉的日殖时代第三任台湾总督乃木希典,就是历史上严重伤害过两岸中国老百姓的侵华日军将领。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许陈品

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


以史为鉴,素来是中华民族认识、理解历史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近期互联网上曝出中国大陆男星张哲瀚曾于日本靖国神社等极具军国主义色彩地点打卡拍照,尽管其辩称“对婚礼举办场所历史背景失察”“当地建筑物当地历史知识的欠缺”,但这种缺乏历史常识的行为随即引发舆论的声讨与挞伐。


相较于恶名昭彰的靖国神社来说,张哲瀚参与友人的婚礼地点——乃木神社,在国内民众的印象中知名度不高,但神社供奉的日殖时代第三任台湾总督乃木希典,就是历史上严重伤害过两岸中国老百姓的侵华日军将领。


乃木希典 图自日媒


旅顺大屠杀的元凶 


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甲午战争,为人所熟知的不仅有北洋水师“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海战中战死、“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沉舰殉国牺牲,还有战后清廷赔款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并割让台湾、澎湖列岛,使得台湾民众陷入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战争过程中,旅顺口战役清军战败、旅顺陷落后,日军制造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旅顺虐杀事件),两万多条活生生的生命丧生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而这与时任日本陆军第一师团第一步兵旅团旅团长的乃木希典脱不了干系。


日军在黄海海战获胜后,兵锋直指辽东半岛,第一师团于1894年10月24日在花园口(今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登陆上岸,十余日后攻占金州(今大连市金州区),消息传到旅顺后人心惶惶,总办旅顺船坞工程、会办北洋沿海水陆营务处的道员龚照璵,眼看大势已去,在慌乱中赶紧携家带眷乘汽船逃往山东烟台;旅顺守军将领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相继弃城。守军群龙无首,造船厂官吏趁机盗走贵重器械以变卖套现,清军官兵公然劫掠府库的库银,旅顺市街顿时陷入混乱。


11月21日,拥有78门大砲、驻军将近1.5万人,李鸿章号称“可以坚守三年”的旅顺,被日军在一天内以死伤280人的代价所攻陷。随后,包括乃木希典在内的日军官兵对旅顺展开持续四天三夜的大屠杀。


由于日军在攻入旅顺的过程中遭到一小股清军的顽强抵抗,甚至有日军被清军俘虏后凌虐残杀,日军第一师团师团长山地元治恼羞成怒,便在入城后先是下令“除妇女老幼之外,一律格杀勿论”,后加码为“凡穿着平民服装,疑为清兵的青壮年一律诛杀”。


于是,日军进入市街后挨家挨户搜寻,昏暗中遇见中国人便毫不留情地砍杀,无辜幼儿也成为日军枪上刺刀的玩物,来不及逃离的小商贩与贫民,通通被当作战斗人员无差别杀害。


就在日军在旅顺城内进行报复性镇压时,乃木希典率军路过土城子、三十里堡,也没有放过560余名从旅顺退往金州方向的溃败清军,将其全部屠戮;翌日,乃木包围大毛家茔附近溃退的八九百名清军,射杀其中360余人,其他的全都被赶下海中溺毙。


日媒《东京朝日新闻》报道称:“乃木少将追击逃亡金州的清军,途中杀死362名清兵,埋葬在老铁山附近,军参谋官报告埋葬者3000余名。”《国民日报》随军记者枕戈生称:“旅顺市内已成尸山血河,野地里、山丘上、海面上,到处都是死尸累累的惨相,旅顺口被杀死的人数远超过报纸上报道的数字。入城两日来,被杀死的敌兵尸体阻碍了街区道路,我士兵只能踏尸而行。”


历经四天三夜的疯狂杀戮,据悉当时旅顺仅存36名活口,但并非是日军仁慈,而是留下这些人力作为抬尸、埋尸的工具罢了。抬尸队整整工作一个月,才将尸体收拢至一处,持续焚烧10余日方歇。


随着国内外诸多媒体的披露,国际舆论严厉谴责,日本难以掩盖旅顺大屠杀的事实。作为虐杀事件的始作俑者之一,乃木希典手上沾染的中国人民之鲜血,更是被一笔笔清楚地记录在随军记者与归日从军士兵的日记中。


日俄战争爆发后,乃木希典(中)重返军界;1904年任第3集团军司令官,该集团军在夺取旅顺口要塞和奉天附近的交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乙未战役中重创客家义军 


甲午战争结束后,《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让台湾、澎湖给日本的消息传出,台湾舆论大哗:“若午夜暴闻惊雷,哭声达于四野”“全台震撼,岛民仓皇失措,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


眼看挽回无望,台人遂展开自救运动。先是拥戴台湾巡抚唐景崧组织成立“台湾民主国”、出任总统,年号“永清”,并以与大清“黄龙旗”相呼应的“蓝地黄虎旗”作为国旗,强调台湾将“恭奉正朔,遥作屏籓,气脉相通,无异中土”,待成功驱逐日军后再复归中国。其次,由丘逢甲任团练使统领各地义军,黑旗军统帅刘永福作为大将军、镇守台南。


见台湾人抗拒日本接收的行动已渐成气候,但由于地处亚热带的台湾多瘴疠之气(传染病),日军由北往南的军事攻势受阻,于是日本政府想起了在甲午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乃木希典。


他返日后不仅没有受到国际舆论挞伐的影响,反而得到日本明治天皇褒奖,进封男爵、跻身华族(日本贵族),晋升为陆军中将、任日军第二师团师团长。


日本政府任命乃木希典为乙未战役征台的主力军之一。乃木率第二师团骑兵、野战炮兵、臼炮队、工兵、弹药大队、辎重兵等18400人,在舰队协力下自枋寮(今屏东县枋寮乡)登陆,预计由南向北进攻,与近卫师团会师台湾南部。


当乃木希典在屏东登陆时,由广东梅县客家裔萧光明组织的六堆客家义军奋起抵抗,双方战于六根庄(今屏东县佳冬乡),是为“步月楼战役”。然而,由于日军派出两个步兵连的优势兵力,在敌众我寡之下义军不敌,遭伤毙七八十人。


随后乃木率军北上,陆、海两军一起攻打凤山(今高雄市凤山区)、打狗(今高雄市),最后由近卫师团、第二师团主力及混成第四旅三路日军会师攻下台南,宣告“平定全台”。


任台湾总督镇压抗日义士 


再次于战争中“立功”的乃木希典,不久后就以“南部台湾守备队”司令官的身份出任第三任台湾总督,并在任内积极镇压反日力量。


1896年11月,台湾原住民太鲁阁族不满日军少尉欺辱妇女、强买粮食,以及擅自开采砂金取乐,突袭日军监视哨所,随后招致日军接连以现代化军队、军舰征讨,史称“太鲁阁事件”。


除了针对原住民的铁腕手段之外,乃木对汉人更是毫不留情。1896年6月,抗日军光复云林,各地抗日义军士气大振、民众纷纷起义袭击日本军警。岂料日军获得喘息后对云林展开报复性镇压——云林大屠杀,4900余户受害,近三万台人死亡。


乃木上任总督后,不只大举进攻柯铁等抗日志士于云林古坑组织的“铁国山”抗日根据地,还分化义军内部、诱降简义,以严刑峻法控制社会、镇压抗日力量,企图瓦解台人抵抗意志,无数台湾抗日志士因此入狱或被杀。


面对乃木希典的强硬手段,台湾民众在武装抗日之余,还将此愤慨化为“义贼廖添丁”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相传廖添丁武艺高强、不畏权贵,经常劫富济贫,除了有“义贼”的称号,还曾公然向台湾总督乃木希典下战帖,盗取总督官印,成为总督府头号通缉犯,并多次戏弄乃木于股掌之间。


经过考证,廖添丁犯案和活跃的年代实际上是在第四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和第五任佐久间左马太时期,但民间仍流传“廖添丁对抗乃木希典”故事,彰显台湾人抗日的民族气节。


抗日奇侠游戏《廖添丁》


军国主义的文化象征 


1912年,明治天皇出殡当晚,乃木希典切腹自杀殉死,不少民众前往吊唁,日本政府不但为其举办高规格葬礼,还将乃木生前住所附近更名为“乃木坂”以资纪念。1923年,主祀乃木希典的“乃木神社”落成,他生前忠实执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乃木神社也因此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象征之一。


无独有偶,日殖时代的台湾总督府于1922年实施“町名改正”计划,即将台北市街区全盘进行整编与划定,新行政区以日式的“町”来命名,位于台北旧城区西南隅的“乃木町”就这么横空出世。


台湾文化学者黄雯娟指出,日本殖民当局形塑空间、町名的日本化,就是希望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意识型态的灌输,削弱台湾人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以达到“将台湾人同化为日本人”之目的。


既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曾为乃木希典所苦,所以无论是乃木神社、乃木坂、乃木町等文化符号,都代表着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的血泪与苦难,绝不能因为到日本旅游、访友“一时失察”,以缺乏历史脉络的戏谑方式等闲视之,这不仅彰显出个人的无知,对国家民族也只会是再一次的沉痛伤害。

来源:观察者网

往期回顾






长按关注,

您就是环环的衣食父母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