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关键六点!

环球网 2021-12-21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广阳杂记》中,对武汉的地理位置曾有如此论述,“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而汉口不特为楚国之咽喉,亦为九省通衢。九省之货皆于此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人工智能成为引领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依然发挥出了重要引领作用。


武汉模式、武汉速度


12月18日,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武汉市成功举办。论坛现场,武汉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组织成立,湖北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加速计划发布,依托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进一步带动科研创新,通过科研创新加速孵化行业应用创新,从而汇聚更多企业、机构和组织,形成产业聚合发展,同时吸引和培育高质量AI人才,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国内首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科技部在武汉组织召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工作推进座谈会”,座谈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现场表示将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试点完善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武汉开创了“一中心四平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 “武汉模式”,即以一个统一的集约化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主体,提供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行业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以及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以此实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打通,形成整个中部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的汇聚。



2021年5月31日,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的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竣工并投入运营,成为科技部批复的18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最早落地的一个。该中心项目从现场施工到上线运营,核心建设周期5个月,让业界见证了项目快速交付、上线即算力资源近100%使用的“武汉速度”,打造了全国人工智能示范标杆,开创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


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萌在高峰论坛上致辞时指出,“当前,中国正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发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我们将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第二阶段的目标,加快推进我国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以高水平的人工智能,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坚实底座


“十四五”时期,数字化转型迎来重要机遇。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所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底座。



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中科院自动化所、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分别发布全球首个图文音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全球首个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深度学习专用框架“武汉.LuojiaNet”、蛋白质折叠预测等多项AI创新成果等。通过科研创新加速应用创新孵化,带动产业聚合发展。半年以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吸引100多家企业入驻,日均算力使用超过90%,联合孵化出50多类场景化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农业、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湖北高校也基于该中心的算力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为产业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在智慧城市、安全生产领域,倍特威视已有170+算法,同时,模型迭代训练任务已迁移到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这样一来,算法的迭代速度比独立部署训练服务器提升10倍。


在智慧医疗领域,库柏特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补药系统,结合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的调度技术、智能视觉识别技术、机器人控制与抓取技术,应用于药房智慧化建设,将药品分拣时长从50秒缩短至3秒,提升药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普惠于广大病患


依托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算力,长江计算率先孵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完成智能制造算法训练,实现质检准确率达到99.9%,约2小时完成产线算法更换与迭代,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本次论坛期间,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和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旨在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产业成员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以大算力孵化大模型更多创新应用,加速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李萌副部长认为,“武汉科教资源密集,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先天条件。湖北省武汉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出台战略举措,加大政策创新力度,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领军企业和高水平研究机构,人工智能发展的势头正在展现良好的前景。”


城市新型公共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作为城市新型公共基础设施,为企业、组织机构、科研院校等提供普惠AI算力。当前,采用集约化方式建设公共算力已形成广泛共识,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全国有二十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李萌指出,要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性作用,加快推进我国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需要从以下六点着手:


一是强化研创引领,加大人工智能数理基础研究问题的力度,探索新型机器学习,类脑智能的前沿方向,加强基础软硬件研发,支持利用人工智能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面向重大需求和前沿领域,造就一批人工智能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二是强化企业主体,在新一轮的人工智能繁荣发展进程中,企业是主要的推动力量。要继续在优势领域培育人工智能全球领军企业,聚集高端资源,形成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


三是强化场景驱动,把握应用牵引这一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特征。组织开展人工智能系列重大应用示范,鼓励地方企业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重点场景清单,支持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参与场景创新,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四是强化开源开放,完善数据和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加大对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开源框架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开源框架开发,打造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交流平台,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项目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


五是强化绿色发展,人工智能既能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它的自身发展也要遵循绿色低碳的要求。现有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模式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算力资源支撑,在算力中心,数据中心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的导向,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六是敏捷治理,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深入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落实,鼓励平台企业产业联盟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应的能力规范,支持地方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开展建立规则规范的试点。


从这六点建议再结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成效,不难看出,要想发挥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性,各地争相部署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仅是第一步,更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基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基础设施价值放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资源有序开放给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满足众多企业在人工智能科研创新和产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普惠算力需求,解决过去AI算力分散、成本高企、中小企业或科研机构难以开展复杂模型等一系列产业难题。


其次,通过资源开放、数据共享激活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热情,通过找准应用场景,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能够服务于经济发展,并且牵引科技创新成果商用转化、形成重大产品创新和示范应用。


再次,通过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带来的集聚效应,让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为产业聚合发展平台,更好地聚合人工智能价值链中的算法、数据处理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聚集优势,打造完整的产业闭环。


让企业需要人工智能算力支撑的时候有算力可用,有成熟的模型作为底座,而不必重复“造轮子”,更有效为应用的落地提速;让高校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可以拥有充沛的算力对创新想法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完善人才的培养;最终形成企业、科研机构、人才围绕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产学研用聚合,完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全闭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部的指导下,武汉的率先创新实践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竖立了标杆。正因如此,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在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言时表示,武汉是“九省通衢”;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算力网络建设,武汉有望成为数字世界的“九省通衢”。


声明:本文广告推文,相关服务由品牌方提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