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内地来的吗?我想去北京!我听说北京有冰糖葫芦!”

范凌志 环球网 2022-07-03

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观景台向南望去,维港对面的港岛建筑群尽收眼底,这里是年轻人拍摄视频的绝佳场所。近处一大片绿地上,不少市民正在享受阳光……几声鸟叫在安宁的环境里格外清楚和悦耳。

这样的场景来得多不容易?2019年,《环球时报》记者曾全程目睹这座城市在回归后面临的最大危机。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当再次走入这座被香港国安法和更加完善的选举制度所保护的城市,记者对照手机里3年前拍下的那些令人痛心的照片,重新来到拍摄地,目之所及,清爽和安心的感觉来得更加真实和强烈。


清爽的街头让人安心


在《环球时报》记者手机中,有一张于3年前在维多利亚公园外拍摄的照片,现在看起来仍让人感到压抑。照片中,身着黑衣的乱港分子将天桥下的高士威道堵得水泄不通。2019年的6月16日,当时气焰正盛的乱港组织“民阵”(民间人权阵线)煽动了一场自称有“200万零1人”参与的非法游行。3年后的今天,记者找到这座天桥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因为已无需再在人群中挤来挤去。


站在天桥上同一角度拍摄,取景器里是整洁的街道和不息的车流。在拍摄过程中,记者对着镜头用普通话大声解说,即使一遍又一遍地修正、重录,也不必担心口音会招来敌意。这种放松的状态,在3年前不可想象。

天桥下的维多利亚公园是港岛最大的公园,园内设置众多供市民使用的康乐设施。然而,在3年前乃至更早的时间内,这里一直被“反中”乱港分子盘踞,常被当作非法政治集会和游行的基地,严重挤压香港市民的公共空间。今年6月25日,《环球时报》记者再次走进维多利亚公园,园内正在布置庆祝回归活动的场地。球场内,年轻人挥汗如雨;步道上,民众在“花悦满城”大型海报前驻足留影。“花悦满城”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为迎接回归25周年推出的城市景观计划,该计划分阶段在全港各区多达51个主要公园和地点进行园景美化工程,让市民在花团锦簇之中感受庆回归的欢乐气氛。


带着维园的清爽向西走不到10分钟,就能在铜锣湾体会国际大都市的喧闹。在香港交通灯独有的“当当当”声中,行人脚步徐徐,享受着晴朗的周末。卖场外墙巨型显示屏上不停播放促进消费宣传片。根据港媒此前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将于8月初派发第二阶段5000港元消费券,从6月23日开放为期一个月的登记。


这样的繁华在3年前曾一度被打断,2019年8月31日晚,大批暴徒在铜锣湾放火、打砸。《环球时报》记者在同一地点拍下的照片,如今看来宛如两个世界,让人感慨不已。


少了胡乱张贴、充满戾气的黑黄色调为主的反中乱港海报,香港市容正在“回温”。回归25周年之际,特区政府在利东街、么地道等地都布置了“国旗海”,吸引大批行人驻足拍摄。很明显,在国安法生效及选举制度完善后,乱港势力的政治渗透已经在目及之处被清除,香港市民重获安全、有序的生活空间。


1日,位于九龙的黄大仙广场和黄大仙庙周围已经成为红色的海洋。  范凌志摄


从“满城戾气”到“国旗海”


文化领域的变化往往反映出社会氛围的改变,过去曾一度尖锐的内港民众对立,很大程度上是因香港街头出现的毫无收敛的“反中”传单、惊悚夸张的政治海报和粗制滥造的报摊读物。那几年,“反中”乱港势力处心积虑营造一种环境,让内地人在这座城市接收到的第一个讯号就是:这里不欢迎你。


位于铜锣湾的一家大型书店是《环球时报》记者每次赴港的必到之处。以往店里的“中国历史”“香港研究”两单元是“反中”、“港独”书籍重灾区,爆炸性的标题、荒诞的内容、低俗的品位与书店的形象实不相配。记者日前再到这里时发现,两个单元位置仍在原处,但展示的书籍有了更多“营养”:《中国近代史纲》《美国华人史》……视野和格调明显与几年前不同。


香港观塘APM商场内举办25周年珍藏展,展示25年来珍贵的历史影像和物品,吸引很多市民驻足。  范凌志摄


香港的教育阵地也重新被“收复”。6月27日早上,香港福建中学附属学校举办全校升旗仪式。校长徐区懿华在升旗前的“国旗下讲话”时间向小学生普及国家运行常识,这位曾经在2019年亲自走上讲台推行国民教育的校长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个环节每周一进行,一直由她来讲,她会把自己读报的一些心得与师生分享。《中国的香港》《寻根问祖》《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这些都是该校编辑的文化及国情教育教材话题。6月22日,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强调,未来要充实国民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教室窗户上贴满学生们亲手制作的庆祝回归画作,一名正参与课堂活动的小女孩对记者清脆地说:“你是内地来的吗?我想去北京!我爸爸就是内地人,我听说北京有冰糖葫芦!”


重视国民教育,并不意味着排斥西方文化,这一点在福建中学附属学校尤为突出。学校的海报、宣传材料多是中英文双语呈现,《环球时报》记者还了解到,该校的数学等科目都是全英文授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还会由外籍搭配本地“双教师”授课。


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内地与香港学校的交流从未中断。6月29日,香港曾璧山(崇兰)中学与烟台开发区实验中学通过网络正式缔结为姊妹学校,两校师生相互献上精彩的表演。香港曾璧山(崇兰)中学何沛胜校长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经历前几年的动荡之后,学生及家长对社会稳定有更深体会,重新认识了国家安全概念,对推行国民教育的态度变得积极。


合适的人开始做适合的事

稳定带来的红利并不仅体现在社会氛围的缓和上,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更是实实在在的。6月21日,《环球时报》记者搭乘出租车时不慎将相机遗落,朋友建议到最近的旺角警署报失。回想起2019年警局电话频繁被打爆的情景,记者起初对短时间找回相机并不抱太大希望。到警署才发现,报案室只有零星几个人,值班的警员二三十岁的年纪,话不多,记录完信息便让记者在座位上等候。本以为是在等下一步流程,没想到约半小时后,一直在柜台另一侧打电话的值班警员招手表示,相机找到了!


在警署等候的时间里,记者注意到,前来报案的人数极少。这也印证了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日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提到的刑事案件数据下滑的趋势:香港今年首个季度整体罪案较去年同期下跌6.2%,其中暴力罪案较去年同期下跌一成,行劫案下跌23.3%,盗窃案下跌接近50%。


合适的人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做适合的事,是《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体会到的香港各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很多人士都在这座城市“由乱到治”的进程中,重新找到自身的定位,完成华丽转身。在上环的一间写字楼内,前观塘区议会副主席、香港城市智库召集人洪锦铉正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他泡的茶产自贵州遵义市湄潭区。公开报道显示,2018年,他决定深度参与该地区的扶贫工作:结合当地政策,在香港寻找有茶叶需要的公司或个人,再以成本价订购茶叶。这样不仅节省成本,茶农的收入也有了保证。


作为记者的老朋友,3年不见,洪锦铉略微发福,精细打理的发型和笔挺的衬衫显示他的转型已经开启。2019年,仍担任观塘区议员的洪锦铉每周都会写一篇文章谴责黑暴行为,他曾在自己的选区被暴徒殴打,眼睛也被激光笔晃伤,“最艰难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最坏结果无非是拼了这条老命!”


被问到转型有何考虑时,洪锦铉笑着表示,“爱国者治港”得到落实之后,有更多人服务香港、服务市民,也意味着有更多良性竞争,所以灵活及时地进行个人定位和身份调整,是不错的选择。“我之前一直希望做好不同领域的服务,现在在民建联我负责培训工作,也参与慈善工作。过程中,我结识了更多朋友,他们愿意支持我的工作,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开拓。”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这是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高级研究主任、立法会议员洪雯博士在她的新作《两个香港的弥合之路》前言中的一句话。洪雯原籍贵州,2001年到港读博,毕业后在本地智库、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本地地产公司从事经济研究。香港国安法生效和选举制度完善后,这名学者型的议员转身投入政界,成为立法会议员。在被问到为什么在这一届立法会决定参选时,洪雯坦言:“上一届立法会充满政治斗争,我们这样的‘港漂议员’根本不懂怎样在立法会上吵架。”正如洪雯所言,在选举制度完善前,香港立法会的“失能”曾一度达到顶点。《环球时报》记者曾数次目睹乱港议员在立法会内“拉布”,在立法会外煽动支持者冲击的场景。


“中央将大的政治层面问题解决,剩下的就是专业人士集中精力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在新环境下就可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洪雯在学界、政府、商界都工作过,她希望通过立法会,就相关政策进行“高质量论证”,对特区政府提供“高质量建议”。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范凌志

往期回顾






长按关注,

您就是环环的衣食父母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