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于11月16日闭幕,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这是来之不易的成果。由于当下复杂严峻且动荡分裂加剧的国际形势,此前有不少分析称这次有可能无法像历届G20峰会那样通过巴厘岛峰会宣言,据悉主席国印度尼西亚还做了预案。但与会各国领导人用务实灵活的态度处理分歧,从更高站位和更强责任感出发寻求合作,最终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我们看到,求同存异精神再次在人类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出引领性作用。1955年,周恩来总理同样是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时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万隆会议因为贯彻这一原则,成为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从万隆到巴厘岛,大半个世纪过去,在世界更加多元化、国际格局更加多极化的当今时代,求同存异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已成为处理双边关系、破解全球性难题的重大指导原则。
有人把这次峰会称为“全球经济在衰退威胁下的一场紧急救援”。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各国领导人重申就再次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开展合作的承诺,无疑表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峰会。《宣言》是巴厘岛峰会成功的标志,让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及其他全球性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增加了一些信心。我们应该向主席国印尼竖起一个大拇指,向它出色的工作表示致敬。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5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开幕。
美西方舆论大多把关注焦点放在《宣言》对俄乌冲突的相关表述上,有美媒还称“美国及盟国取得重大胜利”。不得不说,这种解读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完全错误的,这对国际注意力形成误导,也是对本届G20峰会多边共同努力的辜负与不尊重。显然,存在猎奇心理以及立场先行的美西方舆论往往分不清主次,或者故意在混淆视听。
《宣言》在一开始就确认二十国集团是全球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论坛”,其主体内容都是围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全球挑战,为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奠定基础而展开的。从疫情、气候生态、数字转型、能源粮食到金融、缓债、多边贸易体系、供应链,峰会都进行了大量专业性很强也极富务实性的讨论,在各个领域也都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些内容才是重点,才是“珠玉”。需要补充一点,中国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没有改变。
中国人在看这份《宣言》时,会读到不少十分熟悉的话语和表达,比如在应对疫情方面坚持人民至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申对腐败零容忍的承诺,等等。《宣言》还提到了“杭州峰会”的倡议,这也体现了中国对G20多边机制做出的卓越贡献。总体而言,G20作为全球经济协调平台发挥出了核心功能,多边主义得到了强调,这都是中国希望看到并努力推动的。如果要说“胜利”,这是多边的胜利、合作共赢的胜利。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6日,印尼巴厘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在峰会闭幕后,印尼总统佐科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峰会成果。
当然,这些胜利也是初步的,还取决于将来的落实情况。G20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就在于它不是“清谈馆”而是“行动队”。应该看到,当下国际合作的基础仍然是脆弱的,合作的火苗仍然需要细心呵护。接下来,峰会的结束应该是各国兑现承诺的开始,按照《宣言》指出的具体方向,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争取更大的实际成果。特别是大国应该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多为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就在G20峰会期间,一枚俄制导弹落在靠近乌克兰边境的波兰村庄,造成两人死亡。这起突发性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冲突升级及干扰G20议程的担忧。但相关各国的应对比较理性冷静,G20也在维持总体团结的状况下顺利闭幕。这件事再次提醒世人和平与发展的珍贵,而巴厘岛峰会达成的共识,对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G20宣言柳暗花明,凸显了求同存异的价值)
此前报道: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摘要)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于11月16日闭幕,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这是来之不易的成果。由于当下复杂严峻且动荡分裂加剧的国际形势,此前有不少分析称这次有可能无法像历届G20峰会那样通过巴厘岛峰会宣言,据悉主席国印度尼西亚还做了预案。但与会各国领导人用务实灵活的态度处理分歧,从更高站位和更强责任感出发寻求合作,最终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于11月16日闭幕,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这是来之不易的成果。由于当下复杂严峻且动荡分裂加剧的国际形势,此前有不少分析称这次有可能无法像历届G20峰会那样通过巴厘岛峰会宣言,据悉主席国印度尼西亚还做了预案。但与会各国领导人用务实灵活的态度处理分歧,从更高站位和更强责任感出发寻求合作,最终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于11月16日闭幕,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这是来之不易的成果。由于当下复杂严峻且动荡分裂加剧的国际形势,此前有不少分析称这次有可能无法像历届G20峰会那样通过巴厘岛峰会宣言,据悉主席国印度尼西亚还做了预案。但与会各国领导人用务实灵活的态度处理分歧,从更高站位和更强责任感出发寻求合作,最终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我们看到,求同存异精神再次在人类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出引领性作用。1955年,周恩来总理同样是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时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万隆会议因为贯彻这一原则,成为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从万隆到巴厘岛,大半个世纪过去,在世界更加多元化、国际格局更加多极化的当今时代,求同存异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已成为处理双边关系、破解全球性难题的重大指导原则。
有人把这次峰会称为“全球经济在衰退威胁下的一场紧急救援”。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各国领导人重申就再次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开展合作的承诺,无疑表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峰会。《宣言》是巴厘岛峰会成功的标志,让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及其他全球性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增加了一些信心。我们应该向主席国印尼竖起一个大拇指,向它出色的工作表示致敬。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5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开幕。
美西方舆论大多把关注焦点放在《宣言》对俄乌冲突的相关表述上,有美媒还称“美国及盟国取得重大胜利”。不得不说,这种解读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完全错误的,这对国际注意力形成误导,也是对本届G20峰会多边共同努力的辜负与不尊重。显然,存在猎奇心理以及立场先行的美西方舆论往往分不清主次,或者故意在混淆视听。
《宣言》在一开始就确认二十国集团是全球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论坛”,其主体内容都是围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全球挑战,为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奠定基础而展开的。从疫情、气候生态、数字转型、能源粮食到金融、缓债、多边贸易体系、供应链,峰会都进行了大量专业性很强也极富务实性的讨论,在各个领域也都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些内容才是重点,才是“珠玉”。需要补充一点,中国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没有改变。
中国人在看这份《宣言》时,会读到不少十分熟悉的话语和表达,比如在应对疫情方面坚持人民至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申对腐败零容忍的承诺,等等。《宣言》还提到了“杭州峰会”的倡议,这也体现了中国对G20多边机制做出的卓越贡献。总体而言,G20作为全球经济协调平台发挥出了核心功能,多边主义得到了强调,这都是中国希望看到并努力推动的。如果要说“胜利”,这是多边的胜利、合作共赢的胜利。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6日,印尼巴厘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在峰会闭幕后,印尼总统佐科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峰会成果。
当然,这些胜利也是初步的,还取决于将来的落实情况。G20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就在于它不是“清谈馆”而是“行动队”。应该看到,当下国际合作的基础仍然是脆弱的,合作的火苗仍然需要细心呵护。接下来,峰会的结束应该是各国兑现承诺的开始,按照《宣言》指出的具体方向,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争取更大的实际成果。特别是大国应该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多为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就在G20峰会期间,一枚俄制导弹落在靠近乌克兰边境的波兰村庄,造成两人死亡。这起突发性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冲突升级及干扰G20议程的担忧。但相关各国的应对比较理性冷静,G20也在维持总体团结的状况下顺利闭幕。这件事再次提醒世人和平与发展的珍贵,而巴厘岛峰会达成的共识,对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G20宣言柳暗花明,凸显了求同存异的价值)
此前报道: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