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某宇事件调查情况。发布会详细通报了围绕这一事件的调查情况,并展示了大量相关证据和鉴定结果,得出胡某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的结论。受到舆论高度关注、一度扑朔迷离的胡某宇失踪事件,至此有了一个总体清晰、合理的脉络。
应当说,这次发布会是严谨、细致,并且实事求是的,得到了绝大多数希望追求真相的网友认可。发布会公布了许多关键细节,包括胡某宇尸体发现情况、尸检结果,以及其失踪前的心理状况等,这些细节对警方的调查结论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并有针对性地回应了此前网上流传的诸多猜测和疑点。比如,发布会通过3D形式还原了尸体发现地现场的情况,直观显示出该地点的确十分隐蔽,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开了对此前相关搜寻的疑问。此外,胡某宇尸体缢吊状态、血型和录音笔内容等细节,也瓦解、粉碎了那些天花乱坠的阴谋论。
随着真相大白于天下,围绕胡某宇失踪事件的迷雾正快速散去。这件事也的确应当告一段落,还逝者一个安宁了。胡某宇在监控下“离奇失踪”,由于存在许多盲点和巧合,公众期待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合情合理的,网友对真相的寻求也体现着一种朴素的正义感。然而该事件被推到今天的热度,其中有诸多不寻常的因素,它们本是不应该出现在这一事件当中的。
需要看到,一些网络博主脑补出很多离奇剧情,甚至有人制造各种耸人听闻的虚假信息,借此事疯狂吸粉引流,将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变成一场自媒体的狂欢。这不仅对公安机关的正常工作形成干扰,也给当事人家属带来巨大伤害,同时在社会上挑唆对立、引发恐慌。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少数人员依法进行了打击处理,我们认为,应当加大对网络造谣、网络暴力的依法打击力度,让相关处理起到足够警示作用,对那些试图利用热点事件造谣生事、乱带节奏、网络营销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同时,网友也要提高辨别力,保持头脑冷静,不要成为情绪的消费品。
也要看到,官方通报的及时、公开、透明,与舆论形成良性互动,对于赢得信任、凝聚共识至关重要。近年来,有大量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舆论喧嚣之后,最终让它们平息下来的都是权威、准确和全面的官方信息,网络上的各种传言无法、也不可能取代严谨调查的“一锤定音”。而随着自媒体的发达,对官方如何回应舆论关切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用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和坦诚的态度直面舆论,让权威信息跑赢不实信息,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舆论场上相关乱象的出现。这一点当然很难,但却应当成为努力的方向。
总体而言,胡某宇的“失踪”仍属个案,但其“失踪”的原因却有一定的代表性,再次暴露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建立相应心理疏导、干预机制的紧迫性。胡某宇在考入致远中学后逐渐出现适应困难,并因此产生厌世、轻生的倾向,这并非难以觉察,如果学校和家庭对那些早期苗头予以更大的重视,及早介入,悲剧有可能得以避免。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自杀排在15-29岁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如何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环境,健康成长,应当成为胡某宇事件留给我们的最大思考。
当意外死亡突然降临在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身上,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都将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们希望胡某宇的家属能尽快走出伤痛,也希望整个社会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回归到它本来的轨道,那就是如何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本文系《环球时报》锐评,原题为:胡某宇事件,留下的思考不应止于“破案”)
此前报道:
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某宇事件调查情况。发布会详细通报了围绕这一事件的调查情况,并展示了大量相关证据和鉴定结果,得出胡某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的结论。受到舆论高度关注、一度扑朔迷离的胡某宇失踪事件,至此有了一个总体清晰、合理的脉络。
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某宇事件调查情况。发布会详细通报了围绕这一事件的调查情况,并展示了大量相关证据和鉴定结果,得出胡某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的结论。受到舆论高度关注、一度扑朔迷离的胡某宇失踪事件,至此有了一个总体清晰、合理的脉络。
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某宇事件调查情况。发布会详细通报了围绕这一事件的调查情况,并展示了大量相关证据和鉴定结果,得出胡某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的结论。受到舆论高度关注、一度扑朔迷离的胡某宇失踪事件,至此有了一个总体清晰、合理的脉络。
应当说,这次发布会是严谨、细致,并且实事求是的,得到了绝大多数希望追求真相的网友认可。发布会公布了许多关键细节,包括胡某宇尸体发现情况、尸检结果,以及其失踪前的心理状况等,这些细节对警方的调查结论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并有针对性地回应了此前网上流传的诸多猜测和疑点。比如,发布会通过3D形式还原了尸体发现地现场的情况,直观显示出该地点的确十分隐蔽,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开了对此前相关搜寻的疑问。此外,胡某宇尸体缢吊状态、血型和录音笔内容等细节,也瓦解、粉碎了那些天花乱坠的阴谋论。
随着真相大白于天下,围绕胡某宇失踪事件的迷雾正快速散去。这件事也的确应当告一段落,还逝者一个安宁了。胡某宇在监控下“离奇失踪”,由于存在许多盲点和巧合,公众期待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合情合理的,网友对真相的寻求也体现着一种朴素的正义感。然而该事件被推到今天的热度,其中有诸多不寻常的因素,它们本是不应该出现在这一事件当中的。
需要看到,一些网络博主脑补出很多离奇剧情,甚至有人制造各种耸人听闻的虚假信息,借此事疯狂吸粉引流,将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变成一场自媒体的狂欢。这不仅对公安机关的正常工作形成干扰,也给当事人家属带来巨大伤害,同时在社会上挑唆对立、引发恐慌。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少数人员依法进行了打击处理,我们认为,应当加大对网络造谣、网络暴力的依法打击力度,让相关处理起到足够警示作用,对那些试图利用热点事件造谣生事、乱带节奏、网络营销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同时,网友也要提高辨别力,保持头脑冷静,不要成为情绪的消费品。
也要看到,官方通报的及时、公开、透明,与舆论形成良性互动,对于赢得信任、凝聚共识至关重要。近年来,有大量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舆论喧嚣之后,最终让它们平息下来的都是权威、准确和全面的官方信息,网络上的各种传言无法、也不可能取代严谨调查的“一锤定音”。而随着自媒体的发达,对官方如何回应舆论关切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用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和坦诚的态度直面舆论,让权威信息跑赢不实信息,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舆论场上相关乱象的出现。这一点当然很难,但却应当成为努力的方向。
总体而言,胡某宇的“失踪”仍属个案,但其“失踪”的原因却有一定的代表性,再次暴露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建立相应心理疏导、干预机制的紧迫性。胡某宇在考入致远中学后逐渐出现适应困难,并因此产生厌世、轻生的倾向,这并非难以觉察,如果学校和家庭对那些早期苗头予以更大的重视,及早介入,悲剧有可能得以避免。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自杀排在15-29岁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如何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环境,健康成长,应当成为胡某宇事件留给我们的最大思考。
当意外死亡突然降临在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身上,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都将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们希望胡某宇的家属能尽快走出伤痛,也希望整个社会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回归到它本来的轨道,那就是如何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本文系《环球时报》锐评,原题为:胡某宇事件,留下的思考不应止于“破案”)
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