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斡旋和主持下,沙特和伊朗这对“中东宿敌”在北京举行了历时5天的密集对话,最终达成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此外,双方还将重启2001年签署的安全协定。这表明双方全面恢复外交和安全关系的决心,也说明中方的斡旋行动推动达成的,是一份实实在在、完完整整的和解协议,而不是局部和临时性的。它既为两国持续多年的对抗画上了休止符,也按下了两国合作的启动键。
沙伊北京对话结出成果,不仅是沙伊两国的大喜事,也是中东安宁乃至世界和平的大喜讯。沙伊两国都对北京的外交努力表示了感谢,国际舆论对这一成果的评价高度正面,这也彰显出中国秉持公正、劝和促谈的和平外交得到了中东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中东是世界上安全形势最复杂的地区,然而沙伊两国的握手言和说明了,无论问题多复杂,挑战多尖锐,只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就一定能够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202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主持沙特和伊朗对话闭幕式。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出席。图源:外交部网站
2016年初,沙伊两国因沙特籍什叶派教士事件断交,迄今已过去7年之久。期间,两国矛盾多次激化,剑拔弩张,甚至一度滑向战争边缘。沙伊断交并非偶然,两国紧张关系已持续数十年,在教派、民族、地缘政治和大国干涉等因素影响下,沙伊矛盾成为影响中东和平与安全的根源性因素之一,两国围绕也门、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局势展开激烈竞争,导致中东政治教派化、阵营化,中东地区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久拖不决,沙伊两国和中东其他相关国家为此付出了高昂成本和惨重代价。可以说,沙伊无法和解,中东难有宁日。
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大突破,可以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元首外交引领航向。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沙、中海、中阿“三环峰会”。上个月,伊朗总统莱希应习近平主席邀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实际上,中国一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中东安全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自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以来,中国持续为推动中东安全笃行不辍。沙伊两国派团来京对话,正是对中国真诚态度的认可和信任。
其次,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在中方斡旋下,沙伊这对宿敌能够铸剑为犁,充分说明全球安全倡议立意高远,完全可以成为平息冲突、化解矛盾的指南针和路线图。过去几年中,中方奔走于沙伊和中东多个冲突方之间,不求私利地为中东和平付出努力,先后多次提出海湾安全框架和解决巴以冲突的倡议。沙伊两国最终“修成正果”,说明中方提出的和平、安全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
再次,沙伊和解符合时代潮流。过去几年,沙伊两国深陷冲突漩涡,付出巨大代价,在内外压力下,两国都已意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促和平。近几年来,中东国家之间掀起了一波缓和潮,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显缓和。沙伊北京对话获得成功,符合中东大和解、大缓和的时代潮流,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所说,沙伊北京对话是和平的胜利。
当然,沙伊矛盾经年历久、根深蒂固,双方之间仍存在许多具体的分歧,并非一纸协议能够全部化解。然而,沙伊北京对话为双方继续改善关系,解决矛盾开了个好头。相信中东各国也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携手建设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中东。中国也将继续根据各国的愿望,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大国担当。(作者丁隆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此前报道:
在中国斡旋和主持下,沙特和伊朗这对“中东宿敌”在北京举行了历时5天的密集对话,最终达成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此外,双方还将重启2001年签署的安全协定。这表明双方全面恢复外交和安全关系的决心,也说明中方的斡旋行动推动达成的,是一份实实在在、完完整整的和解协议,而不是局部和临时性的。它既为两国持续多年的对抗画上了休止符,也按下了两国合作的启动键。
在中国斡旋和主持下,沙特和伊朗这对“中东宿敌”在北京举行了历时5天的密集对话,最终达成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此外,双方还将重启2001年签署的安全协定。这表明双方全面恢复外交和安全关系的决心,也说明中方的斡旋行动推动达成的,是一份实实在在、完完整整的和解协议,而不是局部和临时性的。它既为两国持续多年的对抗画上了休止符,也按下了两国合作的启动键。
在中国斡旋和主持下,沙特和伊朗这对“中东宿敌”在北京举行了历时5天的密集对话,最终达成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此外,双方还将重启2001年签署的安全协定。这表明双方全面恢复外交和安全关系的决心,也说明中方的斡旋行动推动达成的,是一份实实在在、完完整整的和解协议,而不是局部和临时性的。它既为两国持续多年的对抗画上了休止符,也按下了两国合作的启动键。
沙伊北京对话结出成果,不仅是沙伊两国的大喜事,也是中东安宁乃至世界和平的大喜讯。沙伊两国都对北京的外交努力表示了感谢,国际舆论对这一成果的评价高度正面,这也彰显出中国秉持公正、劝和促谈的和平外交得到了中东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中东是世界上安全形势最复杂的地区,然而沙伊两国的握手言和说明了,无论问题多复杂,挑战多尖锐,只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就一定能够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202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主持沙特和伊朗对话闭幕式。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出席。图源:外交部网站
2016年初,沙伊两国因沙特籍什叶派教士事件断交,迄今已过去7年之久。期间,两国矛盾多次激化,剑拔弩张,甚至一度滑向战争边缘。沙伊断交并非偶然,两国紧张关系已持续数十年,在教派、民族、地缘政治和大国干涉等因素影响下,沙伊矛盾成为影响中东和平与安全的根源性因素之一,两国围绕也门、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局势展开激烈竞争,导致中东政治教派化、阵营化,中东地区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久拖不决,沙伊两国和中东其他相关国家为此付出了高昂成本和惨重代价。可以说,沙伊无法和解,中东难有宁日。
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大突破,可以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元首外交引领航向。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沙、中海、中阿“三环峰会”。上个月,伊朗总统莱希应习近平主席邀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实际上,中国一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中东安全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自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以来,中国持续为推动中东安全笃行不辍。沙伊两国派团来京对话,正是对中国真诚态度的认可和信任。
其次,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在中方斡旋下,沙伊这对宿敌能够铸剑为犁,充分说明全球安全倡议立意高远,完全可以成为平息冲突、化解矛盾的指南针和路线图。过去几年中,中方奔走于沙伊和中东多个冲突方之间,不求私利地为中东和平付出努力,先后多次提出海湾安全框架和解决巴以冲突的倡议。沙伊两国最终“修成正果”,说明中方提出的和平、安全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
再次,沙伊和解符合时代潮流。过去几年,沙伊两国深陷冲突漩涡,付出巨大代价,在内外压力下,两国都已意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促和平。近几年来,中东国家之间掀起了一波缓和潮,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显缓和。沙伊北京对话获得成功,符合中东大和解、大缓和的时代潮流,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所说,沙伊北京对话是和平的胜利。
当然,沙伊矛盾经年历久、根深蒂固,双方之间仍存在许多具体的分歧,并非一纸协议能够全部化解。然而,沙伊北京对话为双方继续改善关系,解决矛盾开了个好头。相信中东各国也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携手建设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中东。中国也将继续根据各国的愿望,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大国担当。(作者丁隆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