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被逼吃粪”4.5万和解?警方最新回应!
(此前报道→非常恶劣!小男孩被逼吃粪便!警方已立案)
7月5日,中新网记者从介休警方工作人员处获悉,3名实施欺凌者未满14周岁。目前事情还在处理当中,若有新进展会进行通报。
官方通报:
公安机关已立案,双方家长已达成和解
此前,7月1日,介休市委网信办发布通报称,6月17日,张兰村长泰园小区附近,3名未成年人欺凌一名未成年人,并将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上。
对此,公安机关已经立案,对实施欺凌者及其家长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责令家长对子女严加管教并对被欺凌者及家长赔礼道歉;教育部门已安排心理辅导教师对此次事件的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尽快消除对其心理健康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
目前,双方家长已经达成和解。
受害者家属:
孩子精神状态很差,仍不知霸凌原因
李先生说,自己今年50岁,家境相对贫困。妻子以前脑子受过刺激,没有工作能力。孩子在读小学六年级,事发后儿子受到刺激,目前已住院十多天在接受心理治疗,由姑姑陪床照顾。
李先生表示,因为头部被打,孩子现在的精神状态很不好,和原来“大不一样”,以前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对于双方调解的详情,男孩父亲不愿提及。
遭欺凌男孩住院前在家休息(受访者供图)
她说,经过治疗,男孩的状态有所好转,“他不和我们说话,但是会和心理医生说话,还会和医生玩牌。”
男孩舅妈表示,因3名欺凌者都是未成年人,警方未透露霸凌事件发生的原因。事发当天,男孩被人用铁棍打了3次,被问及原因时却一直不说话。男孩父亲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孩子和欺凌者不是同学,是在网上认识的。
男孩舅妈介绍,男孩家中还有一位年近九旬的爷爷,男孩还有两个兄弟,一家人靠男孩父亲种地维持生活。
警方:欺凌者未满14周岁
律师:应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
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夏海龙介绍,欺凌者的行为可能涉嫌侮辱罪,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满十四周岁,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从民事侵权角度看,不满十四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另外,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江苏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蓝天彬认为,3名欺凌者逼男孩吃粪便,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涉嫌寻衅滋事罪,不过,如果欺凌者未满十四周岁,那么是不承担刑事责任的,家长应当严加管教。
蓝天彬介绍,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五问“强迫吃粪便”事件
回应质疑才能守护公平正义
7月5日,华商网针对此事发文称,该事件还有许多疑问待解。
第一,双方是如何和解的?据受害孩子的父亲说,当地公安是连夜把他叫到派出所,在和解书上按了手印。亲属称,孩子父亲是文盲母亲精神残疾,那么文盲父亲对这份和解协议有多深的理解?调解应该站在法律角度,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如果其中一方不能充分理解协议内容以及后续影响,所达成的协议受到质疑在所难免。
第二,为什么选择深夜和解?一般情况下,此类案件中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意味着加害方可以相应减轻处罚。那么,在和解过程中是否充分保障了受害一方的权益?明明光天化日之下让当事人带着律师和亲属,充分了解协议内容才是公平公正的选择,但介休警方选择了连夜达成和解。这种月下和解,也需要接受阳光检验。
第三,赔偿4.5万元合法合理吗?孩子受到精神刺激后需要治疗,应当赔偿医疗费,遭受侮辱应当赔偿精神损失费。而这4.5万元的计算,是否有双方信得过的律师协助核算?孩子精神受到刺激,伤害后果将与赔偿多少直接相关,在没有明确伤害结果的情况下,提前约定赔偿金额是否客观?
第四,加害方是否涉嫌刑事犯罪?由于加害方是三名未成年人,介休网信办在通报中没有公布年龄。根据目前的事实来看,强迫他人吃粪便并拍摄视频进行传播,最终造成其精神受到刺激,可能涉嫌侮辱罪,甚至还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
第五,警方何时通报案情?事发已经多日,既然已经立案,作为办案机关就应该及时回应家属关切和社会质疑,但是介休警方至今没有回应,而是借网信办之口告知公众已经立案。关于案件的调查过程,和解过程,公安机关才是权威部门,网信办的事件通报不能代替公安机关的案情通报。
疑问还有很多,比如司法部门有没有提供法律援助?受害人家庭困难,民政部门有没有进行救助,此后又将如何帮扶?孩子精神受到刺激,医疗救治是在当地进行还是选择三甲大医院?这些不仅仅是网友多管闲事,而是真正的关心关爱。相关部门公开回应质疑,不仅是以案说法对社会进行普法教育的契机,也是实实在在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推荐阅读
来源:北京青年报综合中国新闻网、上游新闻、华商网
编辑:盼盼
美编:王蕊
校对:魏红
责编:小王
监制:穆军 宋伟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及时处理。
请点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