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装|如今中性

2015-10-12 孙静 时尚先生






还记得在2016春夏男装周期间,“诗意”“柔美”等形容词不绝于耳,新季的男装设计师们果断地把“中性”做实,看来如今作为一个深谙时尚之事的男人,如何“中性”成为了必须要懂的事,但什么是这个时代的“中性”呢?



此中性

非彼中性




▲Comme des Garçons

2005春夏男装系列


Vivienne Westwood说:“时装就是在男性化与女性化的两极之间,构思着穿或不穿;时装的终极目标是赤裸,脱掉就是武器。”我觉得我们似乎应该换个说法了:“脱掉依然是武器,但时装的终极目标是美,而不是怪。”




▲Alessandro这两季的Gucci系列显然把中性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他的秀场上,男模们几乎就是穿着男装尺寸的女装,而且还美得不像话


在牛仔裤、军装开始受男女追捧之后,时装界一直在不断地寻找男女装的互通。如今的很多时装,有些时候看似雌雄难辨,实质就是从男装演变而来,只是有些基础元素比较适合女性使用的,久而久之就被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是女装因素,其实是本末倒置了。例如:百褶裙是从英国男士的传统着装而来;荷叶边是由男士衬衫的装饰饰边而逐渐用在女装上,甚至包括蕾丝等材质也曾经都是欧洲男士服装的经典元素,而今这些造型元素又重新回到了男装中,却被很多人打上了“娘炮”的不公正的标签。现在打破观念或者说是主动地求变是时装中性化的根源,而精通时装文化的人其实都是深谙其中道理的。




▲权志龙身穿了粉色 Chanel经典的花呢外套出席品牌2015春夏女装秀


十年前Comme des Garçons 发布2005春夏男装的“粉红豹”系列,一经出世就让时装圈炸了锅,哪怕今天看来,这些挂着粉红树脂大配饰的男模也是要让人咂舌的,如果当年大家对于异类的赞许,多少还怀揣着对于日本设计的狂热追捧,那么如今已经冷静得不能再冷静的时装人对于Alessandro的评价就显得尤为理性和真诚,充满诗意情怀的Gucci 2016春夏男装,掀开了整个男装界的新篇章。他抓住了人们爱美的心和眼睛,他并没有在意这些是谁的眼睛。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性”,它不是女扮男装,不是穿着西服耍帅的御姐;不是喜欢披披挂挂的妖孽;也不是男人的紧身裤和高跟鞋,它是一种带有共融性的审美,评判它的标准只有美,而没有性别。


和常规的审美,以及平淡的着装相比,人们现在更期待的是眼前一亮的惊喜,因为平淡通常意味着瓶颈,而打破则至少是突破的前提,所以“反其道而行之”成为最常用的打破招数,将典型性别符号的服装错位互换,成为了人们改变和重塑自己的最基础模式。


但男人们“妖孽”起来就是值得赞赏的离经叛道吗?女人们越来越雄壮威武就应该被夸奖吗?据说现在有一个词很火:雌污染,号称强过任何一种物理污染。这个词直观上理解好像是男权社会被挑战后流露出的无奈,仔细琢磨却总让人能嗅出些撒娇的味道,到底是男人被“雌污染”?还是他们在主动寻求被“融”呢?


很多人分析如今男装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女性化设计,是因为曾经的男装太乏味,而如今好不容易可以五花八门,就彻底无所顾忌地放肆起来;另一部分则认为这不过是“孔雀效应”,因为现在太多的女人总想着在男人的世界里探一脚,反倒激起了男士们“以其人之道”的斗志。但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次男性审美意识的觉醒,就像当年身着男装的Coco Chanel,没有人说她肆意妄为,大家只惊叹于她的创意和品味。不过显然这一切都不是无条件存在的,“够美”才是最本质的原因,比如现在那句俗话:“有颜就是任性”,足以说明人们对于“美”的宽容度是无限大的,而审美本身就凌驾于性别之上,放在时装上说,只要你穿得赏心悦目又漂亮,谁还在乎你穿着男装还是女装呢。



中性的轮回



▲1967年3月Pink Floyd乐队拍摄于伦敦的合影,他们当时的着装和Gucci 2016春夏男装系列如出一辙



为什么这些中性的、融合的美,在今天会被人们如此重视?我们都知道时装的轮回性,它们在不同的年代里互相交错、汲取、升级,你总是会从每一季新衣中发现似曾相识的蛛丝马迹,这次就让我们来仔细回溯一下,回到上个世纪,看看追求自由的6o’s年代;嬉皮遍地的70’s年代;全世界都摇滚的80’s年代;以及疯狂的士高的90’s年代,也许有令人惊喜和惊讶的答案在等着我们。



▲1967年1月滚石乐队在去美国演出前在伦敦拍摄的合影。我们同样可以在近两季的秀场上找到近似款



▲Roberto Cavalli 2016春夏男装系列



▲Saint Laurent 2015秋冬男装系列



▲Burberry Prorsum 2016春夏男装系列


Pink Floyd和滚石乐队至今仍是大家的时代偶像,回看他们在1967年的着装,再看看这两季被时装人们热议并且推崇的“雌雄难辨”系列,你有没有一丝恍惚?他们似乎穿了一样的衣服。上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反主流文化运动下,普通的青年人也都在追求着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放荡自由的生活方式,他们都渴望在当时的社会里释放自己被压制的原始情欲和创造力。与富足优越的现在相比,物质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年轻人们在平静期所寻求变化和创造的心却和那时如出一辙,“反叛”和“反主流”也是如今时装文化中的大情绪,不同的是和那年那月相比,我们对自我的所得要求更具体,因而也更平和,所以,现在我们把这些反传统的男装归结为“诗意”和“文艺”。



中性的转变



▲1977年John Travolta在电影《Saturday Night Fever》中的白色西装造型,和七十年代的时装偶像Bianca Jagger 最经典的时装形象几乎完全一样



▲Costume National 2016春夏男装系列也具有明显的七十年代流行元素



▲1971年时尚界正当红的设计师Stephen Burrows身穿的自己当年的春夏新款男装



▲对比J.W.Adrson 2016春夏男装系列,你会不会觉得似曾相识



1973年英国时尚偶像Twiggy和她的经纪人 Justin 的着装



▲Raf Simons 2016春夏男装系列


60年代末嬉皮文化开始风行,进入70年代达到顶峰,世界各地到处“流浪”着波希米亚装扮的自由青年,而女性意识在这种开放轻松的潮流中由追求自由转向追求平等。看看70年代的着装,几乎到处都是男女同款的衣裤,同款喇叭裤、同款西服、同款衬衫、甚至同款高跟鞋。服装的中性概念在这一时期由女性主导,并开始被刻意地模糊起来。同时这也是一个时尚偶像的高产期及黄金期,他们至今仍是时装潮人们的追捧偶像,例如因为嫁给滚石乐队主唱而名声大噪的南美姑娘Bianca Jagger;名模Twiggy等都是当时的男装爱好者。



中性不在



▲1987年的早期男士时装街拍



▲Sonya Rykiel 1984秋冬女装系列



▲Giorgio Armani 1983秋冬女装系列



▲Donna Karan 1985早春女装度假系列


推进到八十年代后,女权概念开始兴盛,时装界也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昂扬的状态,全球经济在此时飞速地增长着,服装轮廓在这一时期无论男女都是以宽大为美。如果说在七八十年代是女性有意向男性靠拢,从而带动了时装的中性文化,那么如今,我们就应该理解为这是时装在历经流转后,所达到的共融性。它不再刻意去强调某个细节的性别属性,而把重点放在了服装对身体的修饰性,视觉风格的极致展现上。而无独有偶的是,在近两季的男装潮流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相似的身影和设计出现在T台上。


▲Issey Miyake 2015秋冬男装系列


▲Maison Margiela 2015秋冬男装系列



▲Dries Van Noten 2016春夏男装系


90年代的时候,时装界已经向着非常多元的状态发展了,人们也不再刻意地追求男权或是女权,从前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给不同年代的服装风格概括一些重点词条,例如60年代的窄腰裤,70年代的喇叭裤,80年的垫肩西服,在90年代已经很难用一个精准的词来概括流行特色,无论是男装界还是女装届,大家都各尽其职地发展着、融汇着。


时间进入近十五年,人们对于服装的认知和选择更加自我和宽泛,我们可能在某几年会追捧一些独特的设计和风格,比如那些高耸入云的肩部设计,以及比比皆是的朋克夹克,这些流行元素都被广泛用在男、女装的设计中,记得几年前耸肩设计流行的时候,也曾有人在大谈女权主义的回归兴盛,因为高耸的肩部线条让女性看起来更加强大和自信,也让男士显得更加苗条和纤细。这两季很多设计师把17、18世纪的欧洲古典男装的经典元素放在了男装设计中,经过了数年简约风格的洗礼后,面对这些精繁华丽的男装,很多人又开启了“疑惑”模式,男装应该是这么美的吗?显然我们都知道了答案:男装自古就是这么美的。


男装和女装的设计元素其实一直都在交叉置换中,从未停止过。只是今天的人们更重视的是时装的“审美”性,而不再是单纯的性别着装的专属性,我们对于时装的要求已经完全转变,穿适合自己的衣服,而不是被服装限定后去改造自己,更不是在看谁反叛,谁“怪诞”,“美”才是我们对时装的终极判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