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圈子 | 宋军:被世界眼光认同

2017-01-13 时尚先生

在北京99董浩艺术馆举办的“最美的遇见”2016吉利博瑞名家书画展开幕式上,我们遇见了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宋军。




这是一次非常急促的会面,采访的时间很短暂,但在文化、艺术以及汽车领域沉浸多年的宋军,以及他对吉利博瑞这款被誉为“中国品牌最好的B级车”设计美学的解读,给人印象非常深刻。曾几何时,中国品牌汽车谈自己设计美学,一定会让很多人嗤之以鼻。而今天,当宋军谈到要打造被世界眼光认同的中国汽车的时候,却让人充满了信服与期待。这种底气,不仅源自于宋军自身的深厚积淀,更源自吉利汽车不仅要制造“中国名片”,更要设计“中国名片”的决心。




宋军眼中,博瑞正是将这份决心转变成现实的领头羊。博瑞“大美中国车”的独到设计,不仅让它在国内市场势如破竹,在中高端B级车市场下滑的背景下,逆势上扬,一举超过韩系、美系合资品牌的众多车型,更让博瑞在高端车型消费理念更加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大获成功,成为阿联酋年度车型。


宋军说,吉利汽车已经在上海、瑞典哥德堡、西班牙巴塞罗那和美国洛杉矶设立了四个分工明确的设计造型中心。尽管每个国家的文化不同,但美的东西是任何人看了都会触动。这样的架构能够更好的让不同文化环境的潮流美学不断洗炼中国美,最终让中国美获得世界眼光的认同。同时,那些来自国际设计中心的设计师,也会来到中国。他们听中国戏剧,看中国艺术家写字、作画,感受西湖的水、断桥以及四季变化,在上海的某个天台楼顶看夜幕降临时天际线的模样,远足看中国大美河山日出日落,看每个周末中国的父母带着孩子如何度过一天等等。不断消化中国现代的美学,融入国际潮流元素。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洗练汽车的设计语言,最终让博瑞看上去不仅没有传统古老的感觉,相反更具现代感、国际化。但如此简单的事情,要做到却并不容易。



 

ESQ: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被世界眼光认同的中国美?

宋军:我们有一个“20200战略”目标,希望到2020年,吉利汽车集团能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年销量最起码是200万台以上。但在走向全球化的道路上,我们也看到,无论是日系车从早期的赶欧追美,到90年代之后意识到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还是法国人在丧失了自己的传统后,义无反顾的捡了回来。将国民性格与美学文化融入到汽车语言中,是德系、日系、美系、韩系等全球车系的一直追求。因此需要在产品上能感觉到世界潮流元素和中国美学的结合,让具有中国美学的汽车经得起世界眼光的挑剔。


ESQ:这需要东西方文化一个共通的融合。

宋军:这个时代世界有更强的开放性、包容性,可以容纳更多东西。就像西方人容纳所有的孔子学院一样,东方文化在当下有更多的机会得以展示。中国的美、世界的美,能通过更多的方式去表达。我们希望通过车与人的沟通,用更多元的方式呈现这种开放与包容的美。


ESQ:在这个过程中,博瑞扮演什么角色?

宋军:博瑞是一款有特殊意义的产品。它是吉利精品3.0时代的旗舰车型,必须很清楚地告诉全球消费者:你可以见到一款真正具有中国特色,并且适用于全球每个地方的人使用的产品。我们希望通过这款车清楚地告诉大家,中国人可以做出一款被世界眼光认同的产品。


ESQ:从博瑞身上看,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宋军:从博瑞上可以看到一些现代化手法演绎的各种传统元素,而且不是生搬硬套。比如,我们看到博瑞的前格栅是水滴涟漪状,但并不知道这种线条的每一笔、每一圈的处理手法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可以感受联想到,这个应该有与中国书法艺术的意境,因为能够感受到毛笔书法过程当中的笔划笔触。


另外,在ABC柱中的C柱位置,你会感受到汉字“人”的第二笔“捺”的神韵。另外,还有更多细节,比如说在空调旋钮上,直观的看到“回型纹”,寓意“吉祥如意”的中国符号等等。

 

ESQ:除了设计造型,还要考虑哪些因素?

宋军:文化内涵之间的差异也很重要。比如博瑞汽车喇叭的外观,从造型上能看出来像一个回形印章。而中国的印章“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意境有很多表达手法,可以用中文、用外文;可以用现代文、用古文;用大篆或者小篆等等,这些手法都会融合在一个印章里头。对汽车设计来说,这些手法就融合在一个很小的按键里面。很多其他零部件,也在用这样的手法去设计。


再比如说,中国人看流水,需要很舒缓,很写意,看完之后很舒服,没有拥堵的感觉。博瑞车门内拉手的设计就像是水遇到拐弯的时候会有一个跌宕加速的过程,使用起来很舒服,看上去也很顺滑。


再换一个角度说,中国人称汽车为“轿车”,但西方人不会坐轿子的,而是坐马车。所以西方车型设计前悬挂就会比较短,前面两个车轮离座椅会比较远。因为在西方,中间第一排是负责驾驶马车的车夫,尊贵的主人是坐在后排的。但中国不一样,中国车前悬挂必须要拉长一点,后悬也拉长一点,人坐中间,像“抬轿子”的感觉,博瑞“快背式”曲线,就介乎于轿车和国外的传统马车之间。


ESQ:潮流在不断向前,如何让产品始终处在前沿?

宋军:每款车背后都有一个很清楚的消费者形象的设定。这是在产品研发的最初期就必须非常明确的,这个时间点一般是产品上市销售前三年到三年半左右时间。


产品定义成型之后,一般会根据消费群体的需求再研究三年,最后才上市。因此,可以说每一个车都有一个特定的意见领袖,代表一群人,我们会24小时不断地去接触他,研究他的每时每刻的举动。与他沟通三年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或者比目标群体小三岁的人,到这个年纪是想使用一个什么样的汽车产品。每一个不同产品我们都会做这样的工作,在汽车上市之前和上市之后,我们依旧会有一些常规的研究。


这个过程其实就像我们在作一幅画写一幅字。从构思到下笔,画三个月还是三分钟,笔锋大小、墨的浓淡等等,已经全部思考加工完毕,最后画出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