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封穿越战火的家书,从解放战争写到抗美援朝……
一封封家书,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理想的一种选择,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们选择了奉献,而这种奉献精神始终不曾改变。
每当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难之际,他们总是置个人和家庭于不顾,义无反顾地站在最前沿,以对党的忠诚诠释了奉献的最高境界。
01 来自战火硝烟前线的情书
“(他)走了40多年了, 我依然怀念他。”这句饱含深情的话来自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胡玉华。
她怀念的是自己的爱人——14岁前往延安投入抗日战争,16岁进入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宋云亮。
"1950年1月5号.....祝你健康,学业进步,kiss you。"
时隔60多年,当老人重读这封家书时,眼神中依然流露出满满的爱意。
那些宋云亮写给胡玉华的家书,穿越硝烟保留至今。其中有一封,被永久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内。
这封信写于1949年刚刚和平解放的北平。
“玉花,我们从保定出发,本来想赶去参加新保安战斗的,但我们刚到平绥路上,新保安就解放了;后来想去参加打张家口,还没有出发,张家口又解放了。”
信中短短的几十个字,讲述了解放战争中重要的两个战斗。
家书中,宋云亮还用生动的笔墨,给胡玉华描述了刚刚和平解放的北平。
“北平可真热闹,街上有电车,有稠密的行人,有很多的商店。来往的汽车,真比驮粮的小毛驴还多哩!听说明天让去参观故宫,就是金銮殿,北海公园、中南海、万寿山等,明天晚上还可能看戏。”
类似这样写于前线的家信,胡玉华老人还保存着50多封,从解放战争直到抗美援朝。
为了保存这些信件,老人先把这些信装到鞋窠儿里头,再装到枕头里头。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和女儿们把这些信件在阳光下晾晒一下。
这是他们在战火中寄托思念的见证。
这50多封来信,告诉人们,在这些年中,他们能够相聚的时间非常短暂,在枪林弹雨中只能以家信作为情感寄托。
02 总司令的囊中羞涩
1937年11月深秋的八路军总部里,朱德总司令写下了一封信。
“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二百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
谁能想到?朱德总司令还需要写信借钱。
这一年,四川仪陇县连遭两年特大旱灾,因灾死亡、迁徙的人数超过8万。而这里正是朱德的家乡,他的生母、养母都在这里。
他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却只有极少的薪水。住的是一间狭小的农家土屋,穿的是打补丁的粗布灰军装。他们使用的一口行军锅,锅底已经打了17个补丁。
在信中,朱德坦言自己经济条件的窘迫:
“惟家中有两位母亲,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
然而,在参加革命之前,朱德在昆明的生活是另外一番模样。1917年护国战争之后,朱德在滇军中任少将旅长,后来又担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昆明的朱德旧居面积近400平方米,家具陈设精致高雅,花园庭院设计别致。
衣食无忧,高官厚禄,这就是朱德原本的生活条件。但他毅然选择了离开荣华显贵,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好在这封信的收信人没有辜负朱德的嘱托。依靠戴与龄的资助,朱德的生母和养母得以渡过难关,此时距离他们母子上次相见已经过去了将近16年。然而直到1944年生母离世,朱德也未能与她见上一面。朱德曾说,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为老母亲尽孝。
在忠和孝之间,他选择了忠于国家;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选择了国家,选择了人民。
03 是遗言,更是暗语密信
1940年,蒋介石的一道逮捕令到达甘肃省政府,要求扣留从新疆前往延安的十余辆汽车。
被下令逮捕的人,是新疆八路军办事处航空训练班的教员和学员。日后这些人里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4位空军司令,3位航校校长,1位民航局局长。
蒋介石意图十分险恶——将中国共产党创建空军的希望彻底扼杀。
在被逮捕的人里,有一个人名叫郑德。他1932年从广东航空学校毕业,作为飞行员参加了淞沪抗战,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郑德被派往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航空训练班。他和战友在这里编译出了共产党的第一批航校教材,为中国空军育鹰筑巢。郑德还被党组织特意安排为训练班的队长。因为当时党内懂英语、能飞行的,可能也就郑德这一个同志。
但这一纸逮捕令,把郑德的希望斩断了。他当时别无所求,只要写一封遗书。纸笔拿来后,他郑重写下了这段文字:
“文哥,我落病已八月,能否出院尚难意料,但我总算应命來了!我很想念着你。”
这看起来像一个病人的自述,实际上却全是郑德的暗语。
文哥,代指他的妻子。
落病,暗示被捕。
难出院,便是说明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在遗书中,他继续用暗语表达自己的遗志:“勤于职务,勿懈勿懈!则弟虽死犹生矣! ”
在历史上,像这样从黑暗中寄向光明的信还有太多太多。
在中国人的文化里,书信从来都是极具仪式感的大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而在至暗时刻写下的家书,有对家人的嘱托,更有对革命的坚决,有小家的思念,更有许国的誓言。
这一件件档案资料,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勇气与智慧、责任与担当,过去、现在、未来,都不会改变。
今日,让我们重拾那份感动与记忆。请看纪录片《红色密档》第五集《字里行间》。
5集纪录片
《红色密档》
CCTV-9纪录频道
10月1日至5日
20:00档播出
敬请关注
监 制丨张雪梅 杨春果
主 编丨杨畅
责 编丨蔡天然 王嘉琳 罗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