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剧评 |《鲜生史》(第二季):寻味大师的美食心迹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的8集纪录片《鲜生史》(第二季)今日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首播收官。
与第一季相比,《鲜生史》(第二季)每集时长从15分钟增加到25分钟,以陆游、李渔、袁枚、汪曾祺四位文学大师作为记录对象,人物选择有古有今,内容更为详实完整,寻找古今共通的美食心迹与人生态度。
视角的风情
三种人称的凝望
《鲜生史》(第二季)的视角很多样。
通常意义的第三人称,片中会用出几个花样。
袁枚试厨的情节,更是第三人称的俯瞰加平视合用,切换自然。
文学大师们也往往跳脱出来,以第一人称的“我”现身说法,美滋滋地说各样美食及与美食相关的见闻。
汪曾祺讲述孩提时代的“我”吃完咸鸭蛋后用蛋壳装萤火虫的童趣。
大师们的“我”,无论是哪朝哪代,说话时都带着地方口音,有趣,也有料。
该片还运用了拟人化的第一人称。
在针对素烧鹅的解说时,画外音说:“因为长得像烧鹅块呗”,话音刚落,就跳出一个特效对话框来:“我像烧鹅块吧。”
素烧鹅就这样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开腔”了。
纪录片还会与镜头前的“你”互动。
大师们现身对着镜头前的“你”好一通说,兴致勃勃,情绪很高。
《鲜生史》(第二季)的三种人称自然切换,多种视角顾盼流韵,互相凝望。
镜头的质感
特写的花样叙事
本片做美食叙事,特写、近景等景别运用频繁,细腻地表现美食的形态、光泽及变化的通透,尽显美食精微的质感,令人垂涎。
全片变着花样做出不一样的特写。
大师汪曾祺做美食,好吃的他往油条塞肉。本片为此做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特写,通过特殊拍摄手段,透过油条的孔,肉冲着镜头这边的你直塞过来,劲道十足,横生霸气。
片中在做一道美食的陈述时,会做出各个方位的特写或近景。
有时近景、特写尚不过瘾,还要切到大特写,或做出各种运动形态下的特写,推,拉,摇,移,都与特写密切合作,花样尽出,美不胜收。
话语的滋味
台词的时空穿越
大多情形下,全片以单口聊家常的方式展开解说,和气、平易,极具感染力,有似邻家大哥聊天那样,不落俗套,不失格调。
有时,解说的“邻家大哥”还会与被访者形成对话模式,一问一答,机趣自然;
有时也很幽默,比如,说什么袁枚随园“美食打卡”“上热搜”,还说李渔是“顶流网红”,最近又出了什么“超级畅销书”,说他们一个个活脱脱就是“生活达人”。
新旧混搭,趣味盎然。
文白一体,古今一体,岁月其融。
评论员 陈立强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更多精彩央视剧评点击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珺
责 编丨罗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