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入三伏天 打好暑季“保胃战”

2017-07-12 东方卫报

又到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时节。中医认为,三伏天主要是暑、湿、热三气当道。三气最易侵袭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下降、气血不足,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甚至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失眠。


因而打好暑季“保胃战”,防止秋后算账尤为重要。 

今天,小编请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周晓虹主任医师为大家支招!


饮食宜温软清淡


高温环境中,人体的肠胃往往变得非常“脆弱”,表现为消化液减少、胃酸降低,这是食欲中枢神经被抑制的结果;加之体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多集中于体表,胃肠血液相对不足,更易导致消化不良,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等症状。 

此时的饮食,宜以温软易消化、清淡有营养的食谱为主,选择易被人体消化器官接受,并含有丰富蛋白质、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食物。例如牛奶、鱼类、虾、瘦肉、鸭肉、豆制品、水果、蔬菜、米面杂粮等,适当多吃些新鲜瓜果、蔬菜如西瓜、绿豆、西红柿、冬瓜、大蒜、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还可经常吃些藕粉、莲子粥、荷叶粥等,少吃油条、烤饼、肥肉等厚味之物,以防生痰、生热、生湿,妨碍消化。

多喝水,少吃冰


伏天常常大汗淋漓,特别是劳动锻炼之后,体液消耗极多,若不及时补水会严重影响健康。


体内缺水,

一则会使血液浓缩、血流变缓、出现血栓,从而加大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率;

二则会使尿液浓缩,影响肾脏对毒素的清除,易形成尿结石和尿路感染;

三则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

四则会使津液减少,使胃肠分泌物更加不足,引起大便干燥,体内产生毒素,引发腹胀、头晕等中毒症状。 


因此暑季要及时科学补水,采用“多次少饮”的补水方法。这是因为人的体液是逐渐消耗的,所以一次喝水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水中毒”,出现胃肠不适、头晕等症状。豆浆、淡茶水、橙汁、酸奶也为补水佳饮。 


冰棍、雪糕虽能消热解暑、止渴提神,但过量食入冰棍、雪糕会损伤胃黏膜,而经常性的冷刺激,又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时间久了还会得胃病。 



通讯员 冯瑶 

东方卫报全媒体记者 章庆

(以上配图均来源互联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