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份职业,让我对生命更加珍惜” 走近90后“入殓师”

2017-09-12 东方卫报

他们,为逝者化妆整容

他们,让已经冰冷的人“焕发生机”

他们,“遗体整容师”

或如那部电影的名字——“入殓师”

9月10日至12日

由省民政厅、省人社厅和省总工会共同举办的

“第七届全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暨首届全省遗体整容师职业技能竞赛”

在南京举行


    此前,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省各地市的12支代表队、26名选手来到南京进行现场角逐。


    昨天上午,这些“遗体整容师”在南京市殡仪馆进行了现场实操技能考核及个人职业能力展示。



    “遗体整容师”是为逝者化妆整容,让其面容尽可能恢复到生前模样。


    这份工作既辛苦又冷门,“目前全省从事遗体整容行业的技师大概有50-60人,其中高级技师仅有2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事实上,遗体整容师是殡仪服务项目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工种,也是殡葬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昨天上午,在第一场30分钟的实操考试结束后,记者现场采访了本次参赛的4名年轻“入殓师”。 


一开始是为了就业

现在当做一种“乐趣”

“当时觉得这个专业(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好就业,因为家庭原因,民政院校大专时间短、学费低,就选择了。”眼前是一名齐刘海、圆脸的姑娘,她一边回忆着,一边笑嘻嘻的,脸上的酒窝不时凹陷出一个小坑。


1994年出生的李杨,老家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考后就读于长沙民政学院,毕业后就职于无锡市殡仪馆。“毕业到现在已经工作一年多了!”李杨说。


李杨告诉记者,“其实,真正开始知道这个行业,还是因为高考前经历了奶奶的去世,那时候知道了人走后,要经过整容师的化妆,认为能陪伴走的人最后一程,真的很感动,所以就开始了解这个行业,从网上搜了很多内容,知道了有‘最美定装师’‘最美入殓师’这些,于是高考后就报了这个专业。”


李杨说,当时被录取后,家人很反对,甚至要她放弃,再考一次。为了让家人接受,李杨曾利用高考后的假期,在双鸭山市殡仪馆实习了一个半月,“家人看到我做这个做得蛮开心,就随我了!”就这样,毕业后,李杨成了一名“遗体整容师”。


“我们每天6:50上班,遗体防腐整容这块,每天会有社会上自送的遗体,还有殡仪馆库存的遗体,需要整理一下,再化个妆。一般要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像正常死亡(生老病死)就是给遗体消毒、清洗、穿衣、美容,有时遇到非正常(外因身亡)要通过法医验尸后,我们再给遗体具体的受伤部位做整容,最后再化妆。”李杨介绍说。


“这个行业对我来说,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李杨说,“男朋友跟我是一个班的同学,毕业后在一起工作,互相支持,每天工作都很快乐!”


“好奇心”驱使

以为民政专业是做“民政的”

“上大学的时候,以为民政专业就是做‘民政的’,后来跟遗体接触后,才知道是这样一个行业。”


1990年出生的张仙麒,是内蒙古人,从北京民政学院毕业后,到无锡市殡仪馆做遗体整容师,“到现在,已经干这一行5年了,也考上了技师。”


张仙麒告诉记者,当时家人也是比较反对的,尤其是母亲非常担忧。但好在父亲很民主,“如果下定决心,我会支持你!”


经过多年的坚持,在一线做遗体整容师的张仙麒,会经常跟家里人介绍这个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价值,慢慢的,家里人也都接受了。


“第一次接触非正常遗体时,是一个车祸遇难者,说实话还是挺害怕的,虽然是给师傅打下手递工具,但其实还是不太敢看,就连工具都不太敢接触,更何况还有一点点缝合啊等等的技术。但是可能我胆子还算比较大,我是师傅所带学生中,最早克服心理恐惧的一个。”张仙麒说。


 “其实一开始怕,不是因为害怕遗体,而是怕看到那个场面,像非正常死亡那种现场,就是心理上的恐惧。但是一场整容做下来以后,听到一句家属的感谢,心理是非常欣慰、感动的,所以逐渐就觉得不可怕了。”


张仙麒认为,这个行业虽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但了解这个行业的人,知道这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使命,“师傅曾告诉我,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在做一件善事,让离开的人更完美地走最后一程!”


和朋友吃饭谈到职业

隔壁桌马上离开了

“我是2012年2月来到南京市殡仪馆的,一直工作到现在,干化妆。”1989年出生的刘进龙,是山东枣庄人,北京民政学院毕业后,来到南京市殡仪馆工作。



“刚开始干这一行,心理还是有些担心的,家人也不认同,但是后来经历得多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像我们一天可能就要接触三四十个遗体,工作量是很大的。那时候也会每天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一份工作,后来也就适应了。”刘进龙说。


刘进龙告诉记者,现在社会上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个行业,所以对他们总是用一些“异样”的眼光对待。


“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饭,在餐厅里聊天,隔壁桌的人听到了我的职业,马上起身走了。当时心里真的挺难过,觉得这份职业不被人理解。”刘进龙说,“其实这只是一份职业,每一行都需要有人去做,而且这是社会服务性行业,我觉得并不丢脸。”


刘进龙说,每次帮助遗体整容后,家属们看到遗体后的感动,对自己的一声声感谢,这让他从心里觉得这份职业是光荣的。


“接触生死这种事多了,其实也让我对生命更加珍惜,对人生也有了很多的感悟!”


最早是维修工人

因人手不够被拉来做整容师

本次参赛的26名选手中,大多是在专业院校毕业后,从事了遗体整容师这个行业。


而在这26名选手中,却有一名选手并非专业院校出身。


“十几年前,我是在泰州市殡仪馆做维修工的,因为人手不够,就做了火化工,后来还是因为人手不够,就又被临时拉到了遗体整容师的岗位上,这整容师一干,就是七八年了。”眼前这位1963年出生的老师傅,来自泰州,名叫张荣才。


他告诉记者,泰州市殡仪馆虽然每天接收的遗体不算多,但是岗位却经常人手不足,于是自己就被临时拉上了整容岗位。


“那时候,虽然我们不是专业出身,但是每天都跟在师傅后面学,看他们怎么拼接不完整的遗体、怎么缝合、怎么用工具、怎么化妆,看了一段时间后,也就慢慢学会了,自己亲自去做后,也就越来越上手了。”张荣才说。


“其实家里人倒是没有太多的不支持,但是身边的朋友还是时有不理解,这曾经也很让我苦恼。”


张荣才说,曾经有个朋友的小孩过生日,一开始朋友不太情愿邀请他参加,虽然最后还是去了小孩的生日宴,但大家对他还是有些排斥。身处那样的环境中,张荣才心里很不是滋味。


“好在现在人们开始了解这个行业,对这一行的工作有了认识,也就不再那么排斥了。我们在他们眼中,也不再是‘怪人’了!”


张荣才黝黑的脸上,泛出了欣慰的笑容。 


东方卫报全媒体记者 董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