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报融媒体访谈丨统筹优化空间布局,做城乡的“加减法”

2018-01-22 东方卫报



统筹优化空间布局,做城乡的“加减法”


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曙平(中)江苏金陵交运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副总裁孙峻(左)接受采访


嘉宾:

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崔曙平

江苏金陵交运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副总裁 孙峻

主持人: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丽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1332y1c1k3&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查看视频↑↑)

主持人:去年,南京被列入了“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成为了关注点。那么我们想问问崔博士,您觉得南京市面临着怎样的“城市病”?如何理解“双修”工作中,要优化空间布局,给“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


崔曙平:在过去三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引起了一系列“城市病”。老城的减法不是单纯地“减少”,而是要让它活起来。老城有很多要增加的要求,比如增加社区办公用房、老年活动中心、绿地等等,但这几乎很难实现,除非推倒重来。这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要综合利用老城有限的空间。


新城的开发要超前规划、周密安排。比如,河西新城已经建好,但是很多公共服务还没有完全跟上,这就要做加法,把更多服务植入到空间中。而未建的新城在土地出让、规划的时候就要统筹考虑,比如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等邻避设施在土地出让时就设定好土地性质,与其他楼盘同步交付。否则,居民区建好以后,谁都不愿意在自己的花园门口有个公厕或者垃圾转运站。


主持人:去年您和省住建厅厅长周岚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新常态下的转型期正是城市规划行业凤凰涅槃的关键阶段。您认为这种“新常态”为南京的城市规划划下了哪些新重点?


崔曙平:其实这种新常态下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比如,以往规划的关注点很少放在乡村中,而现在城乡如何融合、城市如何带动乡村、乡村如何成为城市的休闲空间等等已经颇受关注。南京的乡村也有很多挖掘的空间,比如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特色田园乡村等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外,有些文化特色建筑、街区还没有亮出来、活起来,这是可以做的大文章。比如,中山北路是民国建筑比较集中的景观廊道。从北边的中山码头到大马路、颐和路,不少街区是可以串联起来的。但这条路目前没有整体的设计,如果这里能进行整体的风貌的控制和 50 29822 50 14986 0 0 4829 0 0:00:06 0:00:03 0:00:03 4829规划设计,就能够集中展现民国建筑风格,为南京增色。


主持人:在“城市病”中,城市的道路拥堵问题越发凸显。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预判形势,指导发展。对于规划工作中如何缓解南京城市拥堵的情况,孙总有什么建议?


孙峻:我觉得要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时超前考虑建设综合枢纽站和换乘中心,在中心和副中心建立一定数量的换乘枢纽,方便老百姓出行。目前在建的有马群换乘枢纽,我建议要加快规划和建设新街口地区、仙林地区、江宁地区、河西地区、江北地区等区域的换乘中心。


所谓换乘枢纽其实是轨道交通和公交、私家车、出租车、旅游集散等为一体。现在老百姓骑的电动车、共享单车没地方停,很多都是乱停。枢纽建成后,老百姓进城不一定要开车,可以开车或骑车到换乘枢纽,乘坐公共交通进城区。外地来宁出差、旅游也可以把车停在枢纽中心,减少城市中心的车辆拥堵。


我们企业在河西地区有一块公交场站,我们正规划把它建设成换乘中心。河西地区,尤其是河西中南部片区,公交场站设施严重缺乏,制约公共交通发展。我们也希望换乘中心的建设能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主持人:那么谈完了城市交通,我们的关注点换到乡村。据了解2018年至2020年,南京市还将再新建、改扩建2000公里农村公路,惠及700多个行政村。您觉得,与老城空间的减法相比,乡村道路的建设能给乡村的现代化进程带来哪些好处?乡村还有哪些加法要做?


崔曙平:不管是做乡村旅游还是淘宝村、还是农业现代化,交通还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乡村的人口仍然是处在减少的趋势中,要慎重看待乡村道路建设,超前筹划。有的乡村可能会发展壮大,但也有很多乡村劳动力外流,修很多公路不但浪费财政资金,改观程度也很有限。所以要精明收缩,发挥财政作用,促进乡村发展。


内容来源: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丽华

视频制作: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吴丛熙 施慧文 黄达

图片来源: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黄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