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无下回分解,大师单田芳去世,带走我们从小到大多少回忆!

小龙不是虾 新民周刊 2018-09-26

文 | 小龙不是虾

 

今天下午,我正打开某个App音频软件听书——《三国演义》,正听到“王司徒巧施美人计”,忽然,微信朋友圈开始了新一轮拉屏模式。

单田芳

原来,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于今天(9月11日)15点30分,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

我正在听的,恰恰是单田芳的120回版本《三国演义》。之所以会想起来再听三国,主要是暑假里五岁的小儿看了几集央视1990年代版《三国演义》。之后,我找来马连良的《空城计》选段给他听:“我坐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他很有兴趣。

杨宝森版诸葛亮

接着,小儿每天缠着我,要我给他讲三国故事。于是我想起了单田芳老爷子的《三国演义》。

果不其然,小娃娃听着也很入迷。

三国演义连环画

回想起来,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电台里的评书节目,和一本本连环画,是孩子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最初独自消愁解闷的东西。当然,也有人认为孩子们没什么愁闷。总之,听评书是打发时间的好方式。

整整30年前,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我追单田芳评书的日子。

每天18点30分,必有一档评书节目,时间是30分钟。最初是《明英烈》,之后还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等老武侠评书。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每天会留一些回家作业,主要是造句。我经常用《明英烈》里的人物造句。搞得语文老师忽然也对常遇春、胡大海、朱沐英等感起了兴趣。

在电台录音的单田芳

大约是1988年左右,电台里主讲《三国演义》的,有袁阔成、单田芳两位,电台则是连着播——播完了袁阔成,就播单田芳;播完了单田芳,回头再播袁阔成。两人的声音很好分辨。袁阔成的书,典雅大气,人物刻画细腻,点评到位。而单田芳的书,似乎比袁阔成更接地气——有更多的语气词,包括类似于口技的马蹄声、兵器击打声等等,这些声音,很入孩子们的耳朵。

在评书界,袁阔成与单田芳都以擅长《三国演义》著称。然而,他俩却都没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2013年,时年86岁的袁阔成过世。单田芳当时的反应是——非常震惊,也很痛心。

单田芳一直将袁阔成视作前辈,是叔叔辈,两人关系也一直很好。

听众眼中评书四大家:(左起)刘兰芳、袁阔成、田连元、单田芳

出生于1934年的单田芳,直到1979年才有机会说书。而此时,比单田芳仅仅大5岁的袁阔成已经成名,甚至之后有了“当代柳敬亭”之称。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则是——袁阔成的扮相,非常帅。

袁阔成

要想在评书界打开局面,单田芳知道,无法亦步亦趋学习袁阔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最终自成一派。

从传统书馆的一桌一人一醒木外加一把折扇,到广播电台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再到电视荧屏的声画结合,单田芳的评书生涯一直与时俱进。

即便到了退休年龄,他仍不断追求新的艺术传播形式。2010年,他带着徒弟到上海,出席现代立体电视评书《羊神》上海首播式。

老爷子还是个微博控。

直到9月初,单田芳还在更新微博。“亲们,多日不见,十分想念。”这样的语句,根本想象不到是个八十多岁的老爷子说的话吧。

可惜,这位曾经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去录评书、冒雨给观众说书的说书先生,却无法赢得更多时间。他带走了我们从小到大多少回忆,如今却要离去。

单田芳先生经典片段

好在,不像他所演绎的诸葛亮“秋风五丈原”那般壮志难遂,离开之际的单田芳,留下了不少音频。而《三侠五义》也好,《隋唐演义》也罢,知音者众,甚至不乏喜欢单田芳的“00后”“10后”……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深挖 | 马云不喜欢的上海人,为什么成了他的接班人?有一个因素最关键!

· 独家 | 美国与欧洲正处在秘密战争状态(深度好文)

· CRS开启全球征税?其中有bug,普通人不必恐慌


转载请后台联系周刊君,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