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体检、假报告、假医生……当健康成为资本狂欢的靶子

知 蓝 新民周刊 2019-06-04

文 | 知 蓝

 

当你一大早起床,挤上地铁到达体检中心,睡眼惺忪、饿着肚子、排队扎针,经历了一上午的折腾,血槽已空的时候,护士突然丢给你一张从未检查过的“假报告”,你是否会怀疑人生般的咆哮:what?我付出了大量时间、金钱及未知的生命危险,就是为了配合体检中心上演一出“年度大戏”?

然而,可怕的是,这场“年度大戏”并非想象,细思极恐。12月2日,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曝出行业“假体检”丑闻,一时间登上微博热搜:明明是护士,却要假冒医生看超声;像模像样抽了血,转脸没检查就倒进垃圾桶,直接出了结果…..只因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仅有千分之三。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如果你是第一次知道有“假医门”这档子操作,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太傻太天真)了。“假体检”、“假报告”、“假医生”这一切出现在新闻头条早已不是新鲜事——半年前,美年大健康一名前员工爆料,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有限公司多名无证人员冒用医师名字在体检报告上签字,甚至连“患重疾走了”的医师名字也被冒用。


虽然不出所料,美年大健康对这一指控矢口否认,但经过调查,又分分钟“打脸”——2015年起的3年间,美年大健康被处罚15次,皆因为其连最基本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都没有。更搞笑的是,顶着“江湖游医”的帽子,遭受着监管的“洗牌”,却依然抵挡不住美年大健康在全国扩张至100家体检中心。

众人讨伐拿人类生命当儿戏的“始作俑者”,却不知这出戏揭开的很可能只是体检行业的冰山一角。中研普华研究员揭小兰曾表示,在我国,其实不只是美年大健康一家存在问题,“很多医院、医疗机构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只是没有被人揭发和披露出来而已”。

 

体检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一次次的爆料,真的让舆论炸了锅,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突破了现实临界点,真正点燃了公众和社会对于体检乱象的愤怒。我们不禁质问,体检乱象为何成了铲除不掉的“狗皮膏药”?

网络上,有一部分舆论的声音指向了“偷懒”,网友“初夏微凉”爆料,在新郑卫生防疫站办健康证,因为排队人数太多,工作人员大多敷衍了事,根本不检查,也就走个形式。以单位或团队年度健康体检为例,每天接待几百人,连续奋战一周甚至更久,工作量显然很大。但如果这都能成为理直气壮造假的理由,简直是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侮辱了。毕竟,“走过场”就是钻空子,钻民众爱惜健康的空子,钻监管不到位的空子,钻行业急剧扩张来不及休整规范的空子。

站在整个体检行业的角度来看,个中乱象爆发的根本,大概率与体检行业这一“数百亿级别”的大蛋糕息息相关,蛋糕大了,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根据《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预测,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将达5.75亿,他们大多都希望借助体检来发现“重疾前兆”,以每人花费1000元体检费用,就可知晓体检行业究竟有多赚钱。

而面对着真金白银的契机,资本想要占据绝对“主动权”,必然要通过孵化一系列体检上市公司,为其打工卖命。时间回到2004年,艺龙创始人张黎刚在北京酒仙桥蓝涛中心租用的一间办公室里创立爱康网,同年美年健康成立。由于当时专业体检处在高速发展期,同业之间经常搞“拼价格战”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

况且,这一战略部署对于“利益至上”的体检机构来说,并不能饮鸩止渴,在千帆竞发的体检产业里名列前茅的那一位,必然要依托于资本,2011年10月,美年健康与当时市场排名第四的大健康科技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合并,成立美年大健康,从此走上了资本的进阶之路。随后,并购、上市、融资,民营体检行业几经倒腾,美年健康、瑞慈医疗,爱康国宾最终确立了三分天下的争霸格局。

截至北京时间2018年12月04日,美年健康的总市值527.86亿元人民币,瑞慈医疗(01526.HK)市值23.2亿港币(约合人民币20.33亿元),爱康国宾(NASDAQ:KANG)市值12.5亿美元(约合85.52亿人民币)。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民营体检产业的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然超过600亿元人民币。

那么,这些资本市场的体检巨头,将如何撑起数百亿的市值?以美年大健康为例,其真正的对手,并非民营体检机构,而是占据高点的公立医院,有报道曾将美年健康与广州多家公立三甲医院体检业务价格对比,以广州海珠区某三甲医院为例,一份包含血液检测、肝肾功能、心电图等17项体检的套餐优惠价格为585元,越秀区某三甲医院的体检套餐起步价在750元。美年健康的普通套餐优惠价为289元,大多数价格在1000元以下。显然,美年大健康的价格更具优势。

当然,对标公立医院的排队时间长、就诊人数多、医疗条件分配不均甚至医患关系难以调和等综合因素,民营体检机构的“王牌”环境、服务的确更胜一筹。而这些硬性指标,吸引了大批体检追随者,从美年大健康一组增长数据显示, 2016年、201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82亿元、62.33亿元,同比增长46.65%、102.25%。在2018年上半年,美年大健康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57%。然而,又必须看到,这些投入的增加,必然是以牺牲医疗专业度、偷工减料检查等方面弥补的,因此,冒牌医生滥竽充数、庸医混杂其中,出现“假报告”“假体检”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民间资本强势进驻,体检中心门槛降低,“利益集团”全盘操控,这时候,你再与资本家们讲“仁义道德”“生命至上”基本无用,口口声声承诺的“关爱病人”更像是个金钱裹挟的笑话。还记得央视3·15晚会曾曝光,一家近视产品销售公司获取了体检的资格,从而搜集了134280条学生信息,用以向家长贩卖近视矫正产品——角膜塑形镜。

像这次的深喉爆料一样,更细思极恐的是,以患者生命为代价。微博网友“消化科倔老头”爆料,“今天门诊有个病人,两个月前在一家体检中心检查一切正常,但在CT上却显示,胰腺体部有个五公分的肿瘤,把大血管都包绕了。民营体检机构确实环境好,但也不带这么坑人的。”医学人士李旸曾批评体检中心的诊疗模式:任何一线医生提供医疗服务,必须要见到病人,发生①和②的交互流程才对!而某些体检中心,故意改变流程,让病人直接和仪器交流,最终把仪器分析出来的结果直接给病人。

 

如何打破僵局?

 

一方面,公立医院人满为患,难以满足百姓个性化的体检需求;另一方面,民营体检中心却负面问题缠身,难以取得人们的信任。如何打破这一僵局?事实上,在国内体检市场,公立医院市场份额占比达到72.3%,远远超过民营体检机构的19.6%,占绝对主体地位。

要想让体检行业成功“体检”,实现逆风翻盘,还是得深究体检行业乱象丛生的深层次缘由。在资本疯狂涌入体检行业的大趋势下,利益的诱惑和裹挟,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但绝不仅于此,体检行业违规违法的成本低,则进一步放大了利益的消极面。

而国家也并非没有体检行业的规范,根据国家卫健委《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健康体检中心的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监督机构每年现场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其立即整改,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规定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视情节依法依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就一连串的爆料事件看,问题最后出在以下三点,首先职能部门事后均未给予足够的处罚;其次,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体检目录仅为参考,对体检机构缺乏刚性约束力;另外,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对体检机构的监管,也只是停留在核查基本资质上面,日常业务缺乏必要规范与约束。

因此,提升越轨成本,倒逼越轨空间的不断狭小,便是疏解乱象的应有之义。这便需要明确行业规范,形成一整套的体检监管机制,补上漏洞,提供准入标准,形成优质有效的服务链等。另外,现行《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出台于2009年,其中有关体检机构准入门槛等规定已落后于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完善立法,加大违法成本和监管力度,也是当务之急。

体检关乎人类健康,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而充当健康检测和重要把关者的“体检机构”,应该自觉拥有较高的自律及自省意识,从本质上来讲,资本的进驻本就不具备其合理性,当经济效益的“利欲熏心”大过了救死扶伤的“原始使命”,当兢兢业业的白衣天使变成了满眼铜臭的商人,谁还会记得,南丁格尔的那句誓言:“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务谋病者之福利”。

数百亿的蛋糕固然诱人,但人类健康更值得关注,带上制度层面的“紧箍咒”,剥掉资本迷雾的“泡沫繁荣”,让“假体检”“假报告”“假医生”的丑闻真正成为历史,老百姓的“安心体检”并非遥不可及。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 军事 | 中国产战车阿根廷街头惊艳亮相,保障了G20各国元首安全

· 天价礼金、猥亵伴娘……民政部出手了:全面推进婚俗改革

· 默克尔大妈为何乐当俄乌调解员?

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