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良医 | 对抗淋巴瘤的“最美教授”

王慧 新民周刊 2019-06-05

文 | 王   慧


本周二(1月8日)上午,代表科技界最高荣誉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出285个项目(人选)。

上海共有47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6.5%,连续第17年获奖比例超过10%。

在这次获奖名单中,上海医生的表现特别亮眼,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内科、外科组共有12个项目获奖,上海牵头完成6项,合作完成4项,共有10个项目获奖。

上海的这些医生团队,平常忙碌在一线,为病人服务,然后将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科研成果,为解决疑难重症、消除病患痛苦、保障生命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国家科技奖的上海获奖者中,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生和同行常常称她是“最美教授”,但她每天面对的,却是一种一点也不美的疾病——淋巴瘤。 


恶性肿瘤发病第十名


      赵维莅教授每天面对的,是一种恶性肿瘤——淋巴瘤。如此艰涩的课题,与她的形象似乎有一些不搭——这位高挑漂亮的女教授,给人一种恬静、温柔的印象。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肿瘤,它会像小船一样,随着血液系统向全身播散。所以许多患者确诊的时候分期就比较晚。我们要做的是‘逆流而上’,想尽办法给患者最大程度的治疗。”赵维莅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会竭尽100%的努力。

     淋巴瘤有70多种类型,有些在亚洲地区高发,且恶性程度与白血病无异。赵维莅团队完成了百余例患者的全外显子组测序,使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从原先的40%提高到80%。许多患者还实现了不化疗、不住院。如今,淋巴瘤治疗已经成为瑞金医院的又一王牌,全国各地病患慕名而来。      

很多人对淋巴瘤还比较陌生,但其实淋巴瘤已经是一种多发的肿瘤,近年来它悄无声息地挤入了中国十大恶性肿瘤的榜单。目前我国淋巴瘤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增长,成为增长最迅速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增病例2.5万人左右,大约2万人死于淋巴瘤。

      十多年来,赵维莅过着病房、实验室两点一线的生活,她把每天完整地“切”成三段:上午在病房,下午到实验室,晚上回家查文献,写论文,靠着“挤”出来的时间主持制定了中国淋巴瘤诊治指南和专家共识共八部,相关成果被纳入国际诊治指南,超过万例患者从中获益。

      学院最年轻女博导、中国最美女医师……赵维莅几乎拿到了青年人才领域的所有重量级奖项,面对各种荣誉,她却很淡然。

      “开始时,她在大家眼里,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她有太多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我们只有仰望、敬佩。可慢慢回过神来,才忽然发现,她居然是个女人啊。”血液科的一位医生调侃道,和赵主任在一起,大家常常会忘了她的性别,在专业领域,她是绝对的权威、大咖,我们的“最强大脑”。  


选择一条艰难的路


      初见赵维莅,会感觉一股扑面而来的强大气场,和她美丽的外貌相比,她的专业见识和人格魅力,更让人折服。说起女性的优势,她说,是“韧性”。“女性要在工作中与大家共同学习,大可不必成为女汉子,韧性和柔和,是女性特有的美丽。”

     科里需要血液样本,她第一个撩袖管献了40ml血,谁不愿干的活,她都第一个挺身而出,所以大家对她都是服气的,团队的凝聚力很强。

     她的坚韧、毅力、执着,从最初的专业选择就可见一斑。

     坐落于瑞金医院的血研所,是沪上医疗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这里流传着“一门四院士”的佳话:30年来,王振义、陈竺、陈赛娟、陈国强4位院士师徒接力,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成为国际通行的治疗标准,“血癌”终于有了治愈可能。

     但是,作为陈赛娟的爱徒,赵维莅偏偏选择了另一条艰难的路——淋巴瘤,淋巴瘤尚未有突破性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和方法,无数科学小组都在为如何提高生存率苦苦鏖战。

     “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血液病等待着被研究攻克,你们要有自己的创新。”带着院士的嘱托,“法语零基础”的赵维莅,两年后在巴黎硬是用一口流利的法语,完成了答辩。

    2003年底,她回到瑞金医院后,组建了一支年轻的淋巴瘤亚专科团队,逐步建立起淋巴瘤诊治的规范化创新体系,先后发现了多个与淋巴瘤患者化疗耐药复发相关的分子标志,并找到有用的靶向药物。

     在淋巴瘤中,有类“特级杀手”叫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它在亚洲地区相对高发,且恶性程度与白血病无异。赵维莅及其团队为了攻克病魔,埋头钻研,终于,在陈竺、陈赛娟院士的指导下,全球迄今关于NKTCL最全面系统的基因组学图谱面世。2015年,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遗传学》专门报道了这种亚洲人高发的淋巴瘤发病原理和临床预后的最新研究。

      同时,赵维莅及其团队又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不断优化的淋巴瘤患者诊治手段和方法,患者的2年生存率从原先的40%提高至80%。她说,这归功于专业的医学研究和强大的MDT团队(多学科诊疗团队)。而她的团队则把成绩归于她的个人魅力——没有赵主任在各科室间协调沟通,我们就建不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人淋巴瘤生物样本库,也就没有这些重大的科研成果。

      而这也是赵维莅最大的贡献之一——带领团队花费十几年时间,筛选了600多个中国患者,建立了一个中国人的B细胞的分子分型基因谱,用它可以检测95%以上适合中国患者的基因突变。同时,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分型也在紧锣密鼓地建立之中。这就相当于用基因谱给患者“算命”,比如你的基因里有这些分子,就可能会复发。这个独创的基因图谱目前已经申请了专利。


病房里温柔的一面


      在瑞金医院血液科5楼病区的入口,有一面感谢墙,上面贴满了患者的感谢信,每一封信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对赵主任的感激;墙对面的小桌上,厚厚一沓锦旗堆成小山。护士长说,患者常埋怨,为什么不把旗子挂起来,可是实在太多了,真的没地方挂。

     “她对患者是真的好,掏心掏肺那种好,在患者眼里,她就像个天使。”同事说。 

      瑞金医院血液科有一群CART患者,就是复发难治,连化疗都做不了,几乎被判死刑,最后只能尝试最新的细胞治疗。可这种治疗的风险很高,细胞因子复发伴有心衰、高热,甚至休克,为了让他们平稳度过危险期,赵主任每天去病房安慰患者,连双休日也坚持去,她还要求每个医生也要每天去探病。经常一个病房一天会出现三四拨去慰问谈心的医生。“每当听到赵主任安慰我的话,就有了信心。”一位病情完全缓解的患者说。

     有一位患肠道淋巴瘤、生性比较胆小的老先生,他已经在别的病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姑息治疗,“想听侬讲几句”,老先生想听听赵维莅安慰他的甜美声音。而赵维莅也总是忙里偷闲,或走到他的病床边俯下身子说上几句,或打通患者的手机,在电话里要他好好配合治疗。在老先生人生的最后阶段,赵维莅细致入微的安抚,一直陪伴着他走完了最后一程。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 80后政治领导人,都是狠角色?

· 上海千万豪宅200多业主拿不到房产证,解决难在哪里?

· 好戏 | 独家专访陈建斌:我没有中年演员的危机

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