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屠呦呦团队新成果到底是不是“大招”?

舍文 新民周刊 2019-07-02
摘  要

如果出现对青蒿素的抗药性,那么就存在着青蒿素失效的风险。在这样的紧要关头,40多年前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再次投入到研究中。


文 | 舍  文


大新闻“周一见”。

昨天,新华社预告今天发布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团队新的研究成果。今天一早,完整报道推出,新闻标题叫屠呦呦团队放“大招”:“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

不过,今天中午,屠呦呦所在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媒体称,屠呦呦团队目前的研究成果系“进展”,而非“重大突破”。她表示,在相关媒体采访时,科研人员已经明确讲述这项工作的情况,不清楚报道时为何会使用“重大突破”这样的词语。

不过截至笔者发稿时,上述媒体又发表了声明:

新华社的报道介绍:

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近期刊载了屠呦呦团队该项重大研究成果和“青蒿素抗药性”治疗应对方案,引发业内关注。

经过三年多科研攻坚,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

屠呦呦认为,解决“青蒿素抗药性”难题意义重大:一是坚定了全球青蒿素研发方向,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蒿素依然是人类抗疟首选高效药物;二是因青蒿素抗疟药价格低廉,每个疗程仅需几美元,适用于疫区集中的非洲广大贫困地区人群,更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

新闻发布后,《新民周刊》立即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研究员肖宁。为什么新华社将屠呦呦团队这一次的研究成果称为“大招”,肖宁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


大湄公河次区域出现抗药性


肖宁介绍,迄今为止,青蒿素联合疗法,是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一种可以救命的治疗方案。如果没有青蒿素,每年会有几百万人死于疟疾。

疟疾疫情目前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非洲患者约占全球病例的92%,东南亚占5%。

2000年以后,世卫组织和东南亚国家的多项研究表明,柬埔寨、泰国、缅甸、越南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部分疟疾感染者在采用青蒿素联合疗法(“青蒿素药物”联合“其他抗疟配方药”疗法)的三天周期治疗过程中,疟原虫清除速度出现缓慢迹象,或不能完全清除,产生了对青蒿素的抗药性。

▲湄公河流域,是疟疾的高发地区

如果出现对青蒿素的抗药性,那么就存在着青蒿素失效的风险。在这样的紧要关头,40多年前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再次投入到研究中。

屠呦呦认为,要想破解“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就必须搞清楚青蒿素的作用机理。

青蒿素在人体内半衰期(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很短,仅1至2小时,目前临床推荐采用的青蒿素联合疗法疗程为三天,那么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杀虫窗口只有有限的4至 8小时。

疟原虫本来就是一种特别“狡猾”的病原体,这也是疟疾一直没有高效疫苗的原因。根据屠呦呦团队的研究,耐药虫株可能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假装休眠,躲开了青蒿素的敏感杀虫期。

▲疟原虫寄居在红细胞中

除了对青蒿素本身耐药,疟原虫还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一些辅助药物“抗疟配方药”也可存在抗药性,使青蒿素联合疗法出现“失效”。

经过三年多的攻坚,屠呦呦团队找到了破解抗药性的有效方案: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或者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青蒿素目前的治疗周期,是让患者每天吃一次,新的方案可以考虑让患者一天服用两次,用药时间从3天增加到5天或者7天。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说:“截至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屠呦呦团队开展的抗疟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贡献不可估量。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获奖当年就已经是85岁高龄,但她并没有因为获得诺奖过上“功成名就”的退休生活,而是继续在科研一线工作。肖宁说,老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让年青一代深受感动和鼓舞。


中国版青蒿素开始服务全球


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很难体会到疟疾的威胁,但在非洲和东南亚,疟疾这种古老的传染病,人们依旧谈之色变。

根据2018年11月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2017年有2.19亿例疟疾病例,高于2016年的2.17亿例。据估计,2017年疟疾死亡人数为43.5万人,与上年持平。5岁以下儿童是受疟疾影响最脆弱的群体;2017年,在全世界所有疟疾死亡人数中,儿童占61%。

青蒿素发现后的几十年中,青蒿素一直是最有效的抗疟治疗药物。但让大家颇感遗憾的是,尽管青蒿素是中国人发现的,青蒿素药物的原料也主要来自中国,但供应市场的青蒿素药物中,中国占的份额仍然很小。

肖宁介绍说,近几年,中国版青蒿素药物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资料显示,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于2010年正式通过WHO-PQ认证,在WHO建议的5个复方中有3个包含青蒿琥酯,创新药品Artesun(注射用青蒿琥酯)为全球首创,已经成为WHO强烈推荐的重症疟疾治疗首选用药。2014年,复星青蒿琥酯类药物销售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

昆药集团为诺华蒿甲醚原料的供应商,并且拥有蒿甲醚针剂的生产批文,2015年9月29日昆药完成对华方科泰的收购后获得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等青蒿素类产品。目前昆药蒿甲醚针剂及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科泰复)都正在申请WHO-PQ认证。2018年底,昆药集团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简称“基金会”)签署了“昆药集团科泰复(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世卫预认证合作”协议。

从原料供应商转型为药品研发和制造企业,中国药企在青蒿素药品的开发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 


抗疟疾中国贡献还有这些


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疟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疟疾防治经费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预措施覆盖不足,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等等。

肖宁介绍说,中国对抗疟疾的贡献,还不止青蒿素。就在今天上午记者采访肖宁研究员时,他正在参加一个向海外机构介绍中国经验的会议。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也曾经经历疟疾流行,每年有3000万疟疾新发病人。当时中国由政府主导的疟疾防治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们有较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防疫人员带着水瓶送药上门,到患者家中,看着患者把药吃下去。”疟疾的主要媒介是按蚊,当时全国通过“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大家的生活环境,也是疟疾控制的重要原因。

当然,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改善,更是促进了疟疾的防控。

肖宁介绍,近年来中国每年大约有3000例的疟疾输入病例出现,因为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有力,没有出现过继发传染。

中国消除疟疾行动本身就是对全球抗疟疾工作的重大贡献。现在,中国的防控经验也正在为疟疾流行地区提供借鉴。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 解气!华为要求美国电信霸主支付10亿美元专利费,美国政客开始打脸表演了……

· 证据表明:魔鬼在用香港做交易!

· 写“中国猪”的瑞银辱华高管被停职,但瑞银的黑料还有很多……

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