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良医 | 泪目!38岁的援藏医生殉职后,他们继续用生命在高原诠释“奉献”…

沈 林 新民周刊 2019-08-28

文 | 沈 林

 

上周,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传来不幸的消息。7月30日,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赵坚因病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8岁。

刚刚结束援滇工作的赵坚医生,5月就积极报名援藏工作。7月启程日喀则后,适应当地严酷的环境的同时,入藏第四天,赵坚就与其他援藏干部一起深入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3岁的先心病患儿诊治。就在赵医生想在高原大展身手之时,突来的疾病却让他的鸿鹄志戛然而止,空留一声嗟叹。

赵坚医生去世后,日喀则下起了一场大雨。赵坚医生生前战斗的日喀则人民医院身后,出现了两道美丽的彩虹,似乎也在向他道别。



8月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发布讣告,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扎根西藏十年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毕业生,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血液内科原副主任周南,在四川苍溪县因车祸去世,年仅37岁。



这位钟情医术,热爱西藏,扎根西藏的年轻医生曾这样解释自己留在西藏的选择:
“刚开始,我可能只是一根火光微弱的火柴,火柴光虽然很小,但能慢慢照亮四周。而且通过成长,我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别人。”

周南(右一)

西藏,这片美丽而令人向往的土地,始终充满着未知和危险。也因此,在各种支援边疆的任务中,选择西藏,就是一种勇敢。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大部分地区都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无人区。高海拔、强大的紫外线、高寒低氧的自然条件,就是人类生存要跨过的第一道门槛。


今年5月,小编随上海市儿童医院赶赴日喀则义诊的医疗团到西藏时,对于“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这句话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稀薄的氧气含量使得嘴唇开始发紫,干燥的气候让鼻腔的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分外沉重,同行的专家们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头疼、胸闷、失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呕吐。到了夜晚,高原给身体带来的压力会令人感到头疼,据小编了解,不少援藏的医生为了能在工作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每天都服用安眠药助眠。还有援藏干部加班到深夜,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了地板上,这是血压升高导致的昏厥。
高原缺氧还会影响人的记忆功能,有数据显示,在海拔1800至2400米的位置,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随着海拔的升高,缺氧程度的加重,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当然,人体在进入高原后也会有一些应对机制,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但对于长期在藏区工作的援藏干部来说,则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伤害。脸上的高原红、高原紫、高原黑暂且不提,高原后遗症“心脏肥大”几乎是援藏干部的必备烙印。

儿童医院专家团赴日喀则亚东县为幼儿园小朋友体检


身体虽处于“地狱”之中,但手中的工作却不能停。相较于医疗卫生事业完善的内地,西藏的相关工作仅仅是刚刚开始,底子很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援藏干部付出辛勤和热血。
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的周南,因为热爱未知,放弃了协和医院工作的机会,选择了西藏,在10年里,她建立起西藏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填补了西藏自治区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空白。如今,绝大多数西藏地区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可以不出西藏,就得到诊治。
" 北京有 50 多家三甲医院,多我一个医生少我一个医生,可能差别不大,但是在西藏的话,可能很多生命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得到挽救。"她曾说。

周南和患者

此外,她还承担起西藏大学医学院风湿内科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当地一批得力医生。正是因为" 团队都建起来了,我离开后也能正常运转",今年4月,周南离开了西藏,想去更大的世界看看,去那些 " 比较危险,但有意思 " 的地方。发生车祸时,周南正在参加非营利团体、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的途中。
赵坚医生牺牲的日喀则人民医院,6年前还是“内地80年代的样子”。
三年又三年,在上海“组团式援藏”的不断努力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从二甲升级为三乙。去年,医院已经正式挂牌“三甲”,成为后藏地区首家三甲医院。
日喀则人民医院院长米玛多吉在今年的珠峰论坛中曾历数上海援藏医生带来的改变,“‘组团式’援藏采取‘师带徒’的形式、‘传帮带’的方式,手把手地帮带我们本地的医疗骨干。四年来,417项新技术得以开展,其中本地专家已经掌握了200多项先进的诊疗术。‘传帮带’医疗骨干229人次”。
虽然医院资质提升了,但西藏最缺的,仍然是基础的医疗健康普及。第八批儿童医院援藏医生李廷俊就对小编多次表示,许多在内地已经不见踪迹的小儿疾病,在西藏却司空见惯。“在这里,孕妇定期产检的观念都尚未得到普及。”


援藏苦吗?或许在外人眼里,苦得不是一点点。但身处其中的人,却并不后悔。赵坚医生去世后,他的同事,第八批援藏医生李廷俊有感而发:很多人说我们离开上海、离开工作条件优越的单位、离开舒适的都市生活,离开亲人、朋友、同事,来到陌生的西藏,堪比一个傻子......但在和平年代、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如果我们再不去那些最需要我们的地方,那么谁还去呢?如果我们不做,那么谁还会去做这些“傻事”呢?
他说,从决定从医那一刻起,“为良医”应该是一个医生最朴实的理想,即便是在西藏,我们依然有此情怀,未曾退却过。
事实上,除了援藏医生群体,医生、老师、律师、干部......还有无数在西藏挥洒血与汗的勇士。
因为西藏需要他们,他们来了。
因为一颗真挚的心,他们来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这句话,援藏的英雄们理解最深。

链接:援藏医生没有后悔


文 | 李廷俊
(作者系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医生)
 
一直以来有个想法,援藏期间每天写一篇日志,到结束那一天写篇长文,作为这一年的总结。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落下笔,直到今天.
因为今天的日喀则下了一场大雨。
人生旅途中,谁也不能预测意外与惊喜的出场顺序。我在援藏压茬交接期间因为身体原因提前返沪,并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当一个人躺在冰冷的手术床上,往事历历在目。最后想起别人反复问我的问题:离开上海,去援藏你觉得值嘛?后悔吗?直到今天我终于可以慎重地告诉自己、告诉所有关心我们这个群体的人:援藏值得,援藏没有后悔。
因为曾有人戏说援藏的人很傻。
诚然,在他们看来,我们离开上海、离开工作条件优越的单位、离开舒适的都市生活,离开亲人、朋友、同事,来到陌生的西藏,堪比一个傻子的行为。因为那里自然条件恶劣、有很多的未知风险伴随,还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克服这些困难后,还得开展工作,方可不辜负后方的期望、藏区同胞的期待。那么由此所付出的我想是那些没来过西藏的人所不能感触的。所以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确是傻。且不论那些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行政干部,就拿整个援藏队伍中人数最多的医生、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是当今社会知识结构中读书较多的群体之一。然而这些年读的书、受的教育,是断不会让我们变傻的,因为我们知道文教卫生是整个社会的最基本民生保障之一。在和平年代、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如果我们再不去那些最需要我们的地方,那么谁还去呢?如果我们不做,那么谁还会去做这些“傻事”呢?
有人问,援藏期间你们后悔吗?
很多援藏兄弟笑着说:援藏这一年,我提前把后半辈子的药都吃了、前半辈子没吸够的氧气都吸了。的确,你若去每一个援藏队员宿舍,在办公桌、床头柜,你总会发现很多与我们这个年龄不相符的药品:降压药、镇静助眠药、改善心脑供血药、保肝药、降尿酸药、降肺动脉药......氧气瓶和氧气管道是每个房间中装饰的亮点。之前那个印象中和你侃侃而谈中气十足的人,此刻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可能就是气喘吁吁。尽管如此,不论是否是工作时间,只要病人需要,在晨曦中、在繁星点点的深夜,你总会看到那些忙碌的援藏医疗队员的身影,为了克服低压缺氧的环境,很多医疗队的兄弟带着氧气管去开展治疗工作,由此也得了个“辫子医生”的雅号。与我而言,从来到高原开始先后出现高血压、肝酶异常、T波异常,当然也有几次与高反亲密接触过,不过因为自己是医生,这些毛病我们都逐一自行解决了。印象中,初到日喀则开始带领教学查房时,只能连续查两三个病人,之后就会嗓子痛,因为在高原,下半年的空气湿度几乎为零,初来乍到我气道黏膜实在是难以抵抗,好在后来逐渐适应,甚至一上午能把整个病区四十几号病人一一检查到位。当然我的体验也只是医疗队众多兄弟的缩影之一。
同样也有人问,西藏那么美,你们在那里工作是多好的机会啊。
的确“大美西藏,人间天堂”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更是多数人所向往的。可是援藏不是你的“西藏七日游”;援藏不是你心心念念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羊卓雍错、纳木错、珠峰...... 援藏是有各种规章制度在严格约束你;援藏是有详细的工作规划目标等着你去实施;援藏是你即便有万般辛苦也不能和家人说。只为让家人、朋友、后方少一分牵挂。所以每一次和家人的交流,都是:我很好;每一次的朋友圈都是精挑细选的照片和精美的词句;无非就是让大家知道:我很好,请安心。可是你不知道的是此刻与你通话的他可能正在吸氧,也可能刚刚吃完医生开的药。
或许你还会问,如此艰苦你怎么不退却?
曾有人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或许这里面有修辞夸张成分,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是,这么多来西藏的医生都是有情怀的人,这情怀源自最朴实的“医者父母心”。大家都知道由于多方因素,在内地医患关系有段时间相对紧张,这也使我们这些受医学教育近十年的医生很迷惘。但当你来到西藏之后你会发现,这里的医患关系很单纯,藏民纯净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对医生的尊敬、感激。而这些就是促使我们竭力去救治他们的原动力。总怕这一年时间不够、总怕自己能力不够,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我们不在乎收到多少条包含患者感恩的哈达,我们只是不愿看到病人因为病痛留下的眼泪。有时常在想,援藏这一年,援藏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西藏在圆我,圆一个做医生的初心。因为从决定从医那一刻起,“为良医”应该是一个医生最朴实的理想,即便是在西藏,我们依然有此情怀,未曾退却过。
一定会有人问,援藏这一年你有愧疚的人吗。
人生百年,人事难两全。诚然在单位我们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不论你岗位多重要,如生变故随时都有人会替代,或许比你做得更出色。然而回归家庭,你就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所谓上有老下有小,是一个不敢轻言生死、苦痛的角色。与家人而言,你就是天,你就是这个家庭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你所愧疚的,是今后无法弥补的。
今天的日喀则下了一场大雨,这是一场令人心碎的雨,耳边不由想起了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
 
(8月3日)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 女教师绝笔信事件为何遭遇两极评论?

· 遭遇同性“咸猪手”反赔钱……男性被性骚扰为什么维权这么难?

· 巧了!章莹颖遗骸有新线索的同一天,美国司法部重启死刑!

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